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厚刚 《前沿》2010,(16):F0002-F0002
李应该的长篇小说《公字寨》(第一部)是研究文革文学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作品,它的出版,注定是当代文学史上应该记住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王敏 《求索》2013,(6):163-165
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开启民智、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消费观的深刻时代变迁。从整体上来看,“十七年文学”开始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文革文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提倡享乐消费观的作品和作家受到严肃批评.新时期文学又完全体现出一种消费至上的社会消费观。这反映了社会消费观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扭转、整合.作家最大的职责就是严格遵照革命文艺生产要求创造符合规范的文学话语。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话语权决定了文学创作中对话语权的控制与分配,使能够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消费观获得肯定。改革开放的系列成果转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诸种消费观,当下,消费观本身不再是单纯政治话语权的折射,相反,它向你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神话,并蔓延昭示出一个新的中国“强国梦”。  相似文献   

3.
进入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始终呈繁荣景象,为女性主义活动在中国文学与文化领域打下广泛、持久展开的基础.同时,有关女性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发展迅速,批评对象从文学到大众传媒的电影、电视、网络、广告、时尚杂志和美术、设计及城市建筑等等,已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展女性文学文化研究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对女性学学科建设也将发挥有益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8月1日至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当代文学文摘卡>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高级研讨班"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是当今文化研究一个重要概念和关键问题,也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身份认同问题有两种论争模式:本质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作为表意实践的文学在建构身份认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代文学批评与身份认同研究联系紧密,特别凸显在后殖民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  相似文献   

5.
张浩文 《新东方》2008,(5):55-60
海南文学的新时期是指从1988年建省至今的时间段,这与通行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有别。新时期以来海南的小说创作成绩骄人,就纵的方面来说,它创造了近代以来海南小说创作的最好记录;就横的方面而论,在同一时期的所有文体写作中,小说的成就最高,它提升了海南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宁明 《求索》2013,(6):169-171
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在三十余年创作期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感觉化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统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一些粗鄙和杂糅组合的语言也出现在作品之中,莫言以“先锋”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到了新世纪,莫言小说语言趋于平实、凝练,并受到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影响。当然,莫言小说语言绝不是对某个文学范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受到古今中外文学传统影响并打上个人烙印的语言。莫言文学语言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学流变.增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蒋智华 《思想战线》2000,26(5):121-125
目前我国文学的创作、阅读和批评表面上受西方现当代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话语影响很大,但实际上前苏联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话语对我国当代文学的深层次的正面和负影响仍存在,而且这种影响很大,还会对未来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垧.  相似文献   

8.
吴红雁 《前沿》2002,(1):87-89
本文透过对乌热尔图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和文艺美学的角度 ,多层面地审视了乌热尔图小说创作的倾向。文章在立意上试图打破文学理论批评僵化的大一统的简单模式 ,着力通过对乌热尔图小说创作倾向性的思考 ,说明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的自信力必须来源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创造力和作品本身的本土化 ,民族化这一深刻命题。  相似文献   

9.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2008,(11):197-199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沈宣办 《今日浙江》2005,(19):42-43
省作协着重从六方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一是进一步抓好当代文学精品创作。深化浙江“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和“解读浙江”文学创作工程,提升浙江当代文学的创作水平。年内计划对正在创作的签约作品召开3次论证会,对重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证;在当年已签15部作品的基础上,再扶植若干重点选题。大力支持已列入中国作协今年重点扶持的浙江重点作品的创作,努力为作者创造条件,高质按期地完成。二是进一步加强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通过召开文学专题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为提高文学作品的选题、创作完成作品的水准提供理论支持。近期主要与中国报…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犹太文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犹太文学是以犹太民族文化为土壤的,在美国当代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对美国当代文学产生不同的影响。犹太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就希望能够融入到美国的社会中,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接纳他们,自此"身份困惑"成为美国犹太文学中突出的主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的多元化特征开始不断体现出来,犹太文学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这种文学创作倾向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美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显著的犹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辽宁省召开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作品奖颁奖大会,表彰了包括少儿文学、音乐、广播影视戏剧、图书出版四大类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13瓿、二等奖作品44部)。为推动全省少儿文艺作品的他作生产,《辽宁日报》、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邀请少内著名少儿文学艺术创作、评论工作者,就未成年人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问题,进行了探讨。部分文章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现选发几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单永军 《前沿》2009,(4):179-182
文学经典是当今文艺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文学史中的经典建构。本文首先梳理了文学经典和文学史的涵义,而后就文学史和文学经典的关系出发,探讨文学史中经典建构的原则与问题。文学经典对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经典构成了文学史的骨架,对文学史创作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史在经典的选择、确立和承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经典面临着危机和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文学接受是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之实现的必经过程,因而阅读活动也同样是文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在创作活动中作家是主体,因而对创作生产艺术品的研究必然走向对创作主体的研究,那么,在接受活动中,主体乃是阅读者,所以对接受活动的研究也必然发展到对阅读主体的研究。阅读记录性和分析性文字作品与阅读艺术性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前一种阅读以准确地理解著作者的记忆中的事件场面或思想理论结构为任,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需论辩地断定阅读对象作为物质客体之外的某一固定的原本意义的存在,阅读就是寻找这个意义;而后一  相似文献   

15.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两个问题———以关于武则天的创作为例王爱松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历史题材文学是一个有成绩的部门。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其创作和出版更是形成了一股至今持续不衰的热潮。然而,纵观近年的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无意于...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思维模式的建构和反叛●沈敦忠文学思维模式是指创作主体在文学活动过程中所拥有和运用的一套将客观生活艺术化的整合法则。本文将重点探讨文学思维模式形成的方式以及模式建构和反叛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此呼唤一种自觉的模式意识。一文学思维模式的建构人...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1949年以后的当代文学,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统一的作家组织和带有极强的“计划经济”色彩的文学体制,以及“有计划、按比例”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方式,文学开始接受统一的意识形态规范,遵从统一的理论原则,奉行统一的创作方法,追求统一的时代风格等等。正因为这一阶段的文学存在着这样的特殊性,所以有必要对它发生的思想温床进行一番深入探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阐释,给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表现为对一些具体的文学对象和文学史现象的现代性阐释,更重要的是,当代文…  相似文献   

18.
李致在年逾古稀时涉足散文创作,出版了多部散文集。他采用春秋笔法,力图展示历史真实,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不同性格,着意反映当代的世道人心,语言朴实,平中见奇,含蓄中有幽默,形成独特的风格。研究他的散文艺术,对如今老年文学的拓展和走向也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媒介、文化群落等种种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文学的特性正在经历着转变,“再民间化”是文学从经典观念和经典形态中蜕变出来的一种重要趋势,文学的民间性实际上成为当代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文本化、去作者化、反经典与恶搞是网络时代文学“再民间化”的3个特征。当代文学的再民间化表明,民间文化并未随着文明的成熟而蜕去原始外壳,它其实是一直或隐或显伴随着主流文化生成发展的另外一个文化侧面。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彝族文学的文化构成丰富多彩、多层次。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又有多姿多彩的当代文学;既有瑰丽斑斓的民间文学,又有凝重隽永的文献文学。民间文学作品有彝文记录的,也有汉文记录的;作家文学有彝文创作的,也有汉文创作的。作为文学作品有本民族文化观念的产物,也有吸收汉族和兄弟民族文化观念的成果。要全面评述、研究黔西北彝族文学,当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里仅从文化的角度对清代黔西北彝族诗人的作品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从事彝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