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思想的回声,社会的变动时期通常是社会思潮的活跃时期,这时期新思想新学说的产生必然导致某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它普遍溜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思潮的启发和推动,一些作家往往先行一步,艺术上有新的题材、创作,最终形成某种文学思潮,从实质上看,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足社会思潮的回声。“现代性”是个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颇具生命力的概念,它是一个中西文学乃至文化在现代文汇、冲突的联结点,是中国近百年来尚未完成的综合工程。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何谓解放?陈独秀的回答:“解放云者,脱离奴隶…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思潮是对消费手段与目的的本末倒置,本质上是异化消费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密切深入和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消费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其对整个社会及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观念与行为选择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推动由物质满足的享受型消费向精神关怀的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避免消费主义思潮的回流。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对当代中国思潮多元化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新闻媒体为了提高对多元化思潮的引领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追求,这就是突出价值导向力,提高理论透析力,强化洞察预见力,扩大媒体幅射力,增进媒体包容力,发挥组织整合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丁祥艳 《人民论坛》2012,(17):110-111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时代,必须正确理解风险及社会风险的内涵。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使得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被误导被操纵,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失序的风险。在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极有必要通过正确的途径积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伟 《传承》2011,(15):34-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和传播。这既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思想混乱,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易新涛 《理论月刊》2007,(10):31-34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是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重视社会思潮的有效引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性质、特征、危害是有效引导社会思潮的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引导社会思潮,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三大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研究社会思潮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丁祥艳 《人民论坛》2013,(2):162-163
社会思潮的类型复杂、多样。从性质看,有进步的社会思潮,也有错误、落后的社会思潮,还有一些中性的社会思潮。按社会思潮的规模和影响大小划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的社会思潮、主潮和支潮等。社会思潮具有阶级性、复杂性、时代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思潮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整合和汇集的重要场所。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的社会思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而消极社会思潮的出现,使青年学生的文化价值的参照系呈现出多变和不稳定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当代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走势,把握规律,正确引导,使社会思潮朝着社会所预期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在社会意识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弄清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理性透视社会思潮得以形成流传的原因和条件,辩证分析社会思潮存在发展的形态和走势,从而在正确解读社会思潮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社会思潮,这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和保障,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良序运行、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思潮作为在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 ,它必然对社会成员产生重大影响 ,而其中青年大学生所受的影响又必然是巨大的。与之相联系 ,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其他社会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轩艳 《观察与思考》2014,(12):39-42
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社会思潮的构成、发展态势和引领工作的客观要求;在引领社会思潮中贯彻群众路线,主要体现在坚持群众观点和运用群众工作方法上,包括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利益评析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深入群众中就社会思潮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理论,传播关于社会思潮的正确评价与判断等。同时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教育群众的关系,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教育党员干部与教育群众的关系,引导知识分子与引导普通大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表现为思潮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依据以及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现为存在规律、传播规律和互动规律。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首先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5.
梁誉  王磊 《理论月刊》2015,(1):139-142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以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为主轴的三大社会福利思潮。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崇尚个人自由与市场机制,认为政府的作用必须是边际性的;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潮主张国家保障,断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公平和正义;社会改良主义福利思潮则秉承平均主义与国家的福利责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能力建设"、"机会平等"、"积极福利"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投资理念悄然兴起,使西方福利思潮又迎来了新的转身。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是影响青年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思想来源,青年是社会思潮的重要建构力量。社会思潮的形成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同性质的话语体系,对青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面临社会思潮汹涌而来的新语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要从话语双方身份定位、话语内容、话语场域这些话语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来进行,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冯利华 《求索》2011,(8):257-257
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精英阶层对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两宋的名门望族,其文学精神与社会思潮、学术风气皆有密切联系。其研究意义与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学术界极少关注宋代精英阶层与经学研究、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关系,更无系统研究此类问题的专著问世。  相似文献   

18.
张蕖 《前沿》2014,(3):142-143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相继涌现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巨大。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来看,有正确的社会思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两种类型。思潮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应发挥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而面对其消极方面利用各种条件坚决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赵琛  赵炫竹 《人民论坛》2020,(12):106-107
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的,因此研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将其置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演进与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属性,才能全面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入、传输、扩散和引导的历史进程,再现不同思潮之间交锋、促进、交融的传播轨迹。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方式的变迁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与社会思潮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相互作用.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接受方式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领域的生活化趋向,接受时空的交错与压缩趋向,接受层次的感性化趋向和接受过程的散点化与渗透性趋向.对青年学生社会思潮的教育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相结合,注重青年学生社会思潮辨别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社会思潮影响下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