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消息,引起了本刊编辑部策划这一话题的构想。据报道,全国已有76个城市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划。而实际上,至今全球公认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仅有十几个,因为这需要具备丰厚的经济实力,需要24小时全天候交易的国际金融中心,等等等等。我们并不怀疑国人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真诚和勇气,但我们想指出迈向国际化的艰巨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化,离我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2.
乘电梯,“大都市身份”的象征?都市交通“新概念”“交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恐怕还是“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之类,其实它们都只属于“二维”范畴。广州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相似文献   

3.
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广州,当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这里,从来就不是什么“文化沙漠”;这里,正在营造新世纪的文化“绿洲”。 最近举行的广州市第五次文化战略研讨会,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  相似文献   

4.
把知识经济的中心规划在大都市,这可能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在广州举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21世纪的广州”研讨会上,黎子流市长曾作了一个发言,宣布未来十余年广州市将投入700亿美元的资金,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 700亿美元?按照当时汇率可折为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平均到每年需投入三四百亿。仔细一算,颇为惊人。一些  相似文献   

6.
在巴黎,交通实施现代科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环境井然有序,构成了这个世界大都市现代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适应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邮政窗口营业人员的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一次的全上海工业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要花大力气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他强调,大家需要在上海的制造业精确定位上取得一致认识,并且指出,强大的制造业是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的有力支持。上海应该避免制造业的空心化并可选择不同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平安之夜     
但愿在我们的大都市中,除了有那些豪华的大宾馆外,也有更多充满温馨的小客店,给更多人以——  相似文献   

10.
广州有着勃勃野心:成为不老的大城, 广州又有着一颗平常心:成为人们从容 面朝大海的大城,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地工作与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广场文化”呼之欲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文化”不只限于城市建设和规划布局,它实际上已影响着大都市人生活方式……向国际化大都市挺进的目标,无疑给广州市的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冉阳 《工会博览》2005,(12):11-13
北京是一个外来人口相当集中的大都市。北京节节上涨的房价让囊中羞涩的“务工者”把买房当作了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奢望,他们只能选择租房。可是租房真的是如此简单吗?  相似文献   

13.
一片待开发的大都市里的黄金宝地,整整5.8平方公里,在政府没有批出哪怕一寸给任何个人和单位之前,已被“卖”得所剩无几,你以为,这是不是一个现代的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里精品店林立,然而总使人觉得有雷同之感。缺乏创意便缺少竞争活力,假如你要开间精品店,有没有想过如何“脱颗而出”? 不妨试试以下的创意:  相似文献   

15.
双周·反馈     
《南风窗》2001,(15)
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有幸拜读了贵刊2001年第11期(上)的专题策划《APEC·上海》,一系列的文章鲜明地体现着《南风窗》一如既往的冷静、深刻和理性。在贵刊具体而且精确的报道面前,关于上海,我不需要再说些什么,去表达我对它的喜爱和依恋。我只是希望,在已经取得的巨大的成功面前,上海和上海人,万万不能有任何骄傲的情绪。要真正意识到自己和“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民”之间仍然存在巨大距离,毕竟我仍  相似文献   

16.
正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ja)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规划系教授,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代表都市研究的后现代取向的洛杉矶学派的领军人物。除《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之外,还著有《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1989)、《第三空间》(1996)等著作。索亚认为,城市化经历了城镇化、大都市化再到区域城镇化三个阶段,他反对用后城市化、后工业化、后资本化来描述当代社会,强调城市与空间的优先性。在《后大都市》中,索亚尝试用一个更加广泛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支持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树立首都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良好形象,促进北京市民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本刊开办“职工申奥学英语”栏目,陆续刊载日常用语300句。以适应广大职工学习英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2,(24)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19.
这是这个知名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次文学评奖活动,胜出的惟一一部作品不仅将获得数百万奖金,还将被作为标杆作品载入当地志史。  相似文献   

20.
吴瑛  郭可  陈沛芹  吴秀娟 《国际展望》2016,(4):1-23,152
建构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外交的重要目标。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缩影,能否被全球媒体建构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形象?本文通过对28个语种100多个国家38万条新闻的统计分析,解读了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后世博时代上海的国际形象。研究发现,全球媒体涉沪报道量稳步增长,2015年达历史最高点;报道议程围绕"四个中心"展开,但国际金融中心形象受经济下行和股市震荡影响;报道态度以混合情感为主,正负面倾向随时间和议题有所差异;全球媒体报道上海的消息源仍以西方媒体为主。在分析外媒报道的基础上,本文为加强上海城市外交,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