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汪金友 《中国监察》2011,(22):63-63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吕立山(R0bert Lewis)正在成为律师行业的名人。虽然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他,但通过报纸、电视,以及口碑,甚至是官方渠道,吕立山被更多的人知晓。  相似文献   

3.
"你有没有见过社会?真正地看见?社会究竟是什么?"知见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其<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一书中这样问道.可是,虽然没有人真正见过社会,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仿佛都是为它而活.在我们的心目中,有一样东西叫做社会规范或者说社会标准,没人知道它是否真实,但我们似乎必须强迫自己取悦于它.这里所谈论的,不是出于内在的爱心和关联感所做的,而是出于恐惧和不安所做,是处心积虑地琢磨如何被接受、被肯定.如果一个人不是足够强大、自尊而独立,他必然会接受这个似是而非的规范或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道路,定义自己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审判小故事     
我院的老院长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一丝不苟,对法律文书严格把关。用他的话说:“搞法院工作是握刀把子的,法律文书,就是要咬文嚼字,一字之差可以杀错人,一字之正可以救人命。”他曾向我们讲述一些很生动,很有启发性的审判小故事,这里我记录三则,介绍给读者,恐也不无裨益: “驰马”伤人与“马驰”伤人致死 从前有一人骑着马跑,伤人致死。打官司写状纸的人把“驰马”两字调写为“马驰”。结果由故意伤人致死罪变为过失伤人致死罪。因为“驰马”主犯是人,是人骑马故意伤人;“马驰”则人只是过失,因马自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叱诧风云的人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报纸上没见过他的名字,广播里没听过他的声音,电视上没露过他的身影,然而他懂得“人只有奉献社会,才能找出生命的意义”。他就是景县人大代表、衡水第二橡胶厂董事长马玉栋。  相似文献   

6.
历代王朝的兴盛或衰弱,都是同当时执政者的廉洁或腐败分不开的,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正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留给我们许多的经验教训,它说明,历史常常会呈现出令人深思的逻辑越是危害性大的东西越容易发生,越是人们极力要克服的东西越不易克服.腐败活动就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反腐败斗争必须是长期的、自上而下的,而且要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一步一步地消除腐败--这个政治实体上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见过慕长青的人,都说他不是一只平地卧的虎;凡熟悉慕长青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永不言败的"角斗士".在上级领导眼里,他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在职工心中,他是一位勤政务实的"拓荒牛".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曾有一段对蔡元培的评语说:"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五四时期的那一批文人中,平心而论,蔡元培先生的字是算不上最好的。据说,钱玄同有一次在北平(今北京)公味斋素菜馆吃饭时,还开过蔡元培的玩笑:"你写的字这样蹩脚,怎么还让点了翰林?"面对钱的  相似文献   

9.
王晶 《中国律师》2000,(11):34-35
希望并不是一种幻想,并不是呼喊过后的空谷回音。我们之所以需要希望是因为我们在纷繁的俗世生活中需要精神寄托,它能够给我们的是生活的激情、自信和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贫穷的经历,人与生俱来的物质环境往往带着命定的色彩。对于没有接触过贫穷的人来说,贫穷是个很空洞的词,他们很难用苍白的思维去想象这个词所涵盖的现实意义,更不用说去体味其中的痛苦与辛酸了。正是因为这样,一张照片才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一双大大的眼睛,有着孩童的灵性,那黑白分明的清澈眼神中好像在对人们诉说着什么,那么的无助,那么的渴望。就在看到这张…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大家一致看好的生意,过不了多久准会因竞争激烈而无利可图;越是大家认为"根本赚不到钱"或难以涉足的地方,事实上却蕴藏着惊人的财富。地处俄罗斯西北部的小城摩尔曼斯克市,因在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极圈内,多年来外国商人很少光顾。一位叫孙剑涛的太原小伙偏偏冒险在这里开起了首家中餐馆。有人断言,可怕的严寒和"极夜"现象会让他很快就血本无归。但结果恰恰相反,短短几年下来他不仅拥有了一家在当地屈指可数的豪华酒店,还成了家喻户晓的"财富名人"!  相似文献   

11.
我是牛玉儒同志的秘书。作为牛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多人都问我:“牛书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刚到他的身边工作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人。跟随他工作3年后,我深深感到,他更是一个时刻不忘爱与责任的人。越是在困难面前,越是在矛盾之中,他越是能够施展出高超的领导才华,越是能够彰显出动人的人格魅力。现在,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一起走进牛书记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儒家经典《孟子》中,有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文章,讲述了个幽默辛辣的故事,说的是齐国有个人不知姓甚名谁,有一妻一妾,这位老兄每天外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酒足饭饱而回家。妻子问跟谁在一起吃饭,他得意地回答说都是有权有势的富贵之人。妻子觉得纳闷,同小妾说: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和他来往呢?于是心存疑窦的妻子悄悄跟踪丈夫,结果发现她的丈夫每天都在城东的坟地里,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的酒肉,不够吃的,又到另一个祭墓的地方乞讨。“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原来他是这样酒足饭饱的。当妻子回家告诉小妾:我们指望能托付…  相似文献   

13.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大卫·舒瓦茨教授在他的《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指出"越是深入研究人,你越会发现不成功的人深受一种‘思想病’的羁绊。我们称此病为借口症。"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得了这种病,有的人甚至还病得不轻。有人常以"自己能力有限"为由,将很多事都推给别人做。这果真是能力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关键是态度问题,是一种"懒"的表现。不懂可以学,不会可以练,莫非能力不行的"你"连学习的能力都没有了吗?我们应当看到,"借口症"就是一种庸、懒、散、软,那些患有各种各样"借口症"的党员干部常常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贫穷被告可以免费获得律师帮助的两个判例在一九六○年,厄尔·吉迪奥被指控犯了盗窃罪,他没有经济能力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他所在的佛罗里达州也没有关于为没能力雇请律师的贫穷被告提供帮助的规定,所以,他只好自我辩护。在他被定罪后,他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申诉。他在申诉中说,他被剥夺了宪法第六条修正案规定的获得辩护的权利。最高法院同意他的申诉,并且撤销了持续有效的这样一个判例,即在州法院中只有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才必须为被告提供律师的辩护:(1)存  相似文献   

15.
佟丽华:让理想在未成年人维权事业中闪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轩 《中国律师》2005,(7):49-53
一提佟丽华的名字,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中国的未成年人维权事业。了解佟丽华的很多人都存有疑问:佟丽华为什么选择未成年人维权事业?他究竟是在做好人好事还是在从事一项事业?他经历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一个优秀的律师仿佛成了一个谜。佟丽华出生于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在那种贫穷、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每次来自亲戚的帮助都让他感动。1991年,佟丽华以全县文科最好的成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通过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儿时那种朴素的志向逐渐形成为一种明确的理想:“法律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要尽己所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2,(11):57-59
"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哲学家约翰罗斯金曾这样说。在近日举办的陈超英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她的亲友、同事以真情和泪水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陈超英。在众人心中,陈超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  相似文献   

17.
日本死刑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言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阿尔伯特·加缪 1 957年发表《断头台的反思》①一文 ,讲述他父亲的一则故事。加缪虽没有见过父亲 ,但这则轶闻不但使他了解了父亲 ,而且痛感死刑的荒诞性。文章要义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 ,在阿尔及尔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案件 :一个村民的全家包括父母和孩童全部被人残忍地杀死 ,财物也全部被掳走。凶手也是一个村民 ,被阿尔及尔法庭判处死刑。人们说 ,即使把这个恶魔斩首 ,也太轻饶他了。加缪的父亲也这样认为 ,并为那些被杀害的幼小孩童深深痛惜。因此 ,他平生里第一次决定去亲睹处决凶手的现场。他半夜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自由权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美国政治家、哲学家杰斐逊曾经说过:“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由此,他作出了如果在报纸和政府之间两者择一的情况下,宁肯选择“有报纸而没有政府”的著名论断。的确,对于一个民主社会,几乎没有什么机构比自由且独立的媒  相似文献   

19.
孙建勇 《政府法制》2014,(33):39-39
作家莫言曾应邀带病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一个名为“感知中国”的论坛。他到达德国后,有件事使他闷闷不乐。原来,在当天德国的许多报纸上刊登了他出席论坛的消息,捕风捉影说他耍大牌:放言拒绝与某某人同时出席论坛。这样的报道使很多读者质疑莫言的人品。  相似文献   

20.
栾润峰 《法人》2010,(3):88-88
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要员工有主人翁意思,视企业为家,全身心地投身到公司的工作中去。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看起来很不错,但结果是,我们这样的要求越多,员工越是会缺少主人翁意识,也不能将公司当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