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发情周期山羊卵巢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关中奶山羊卵巢中GPR30和NGF的定位和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R30和NG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发情周期山羊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两者在各级卵泡中的表达量不同,GPR30在各级卵泡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NGF在原始卵泡中以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1),在初级卵泡以间情期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在发情周期的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和GPR30相似,间情期NGF在黄体细胞的表达强度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P<0.01)。表明GPR30和NGF不同程度地参与关中奶山羊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探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选取处于繁殖期健康未孕高原甘加藏羊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从甘加藏羊垂体和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GAPDH为内参,研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和卵巢组织中GnRHR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高原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不同阶段GnRHR mRNA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甘加藏羊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垂体组织中GnR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8246±0.1739、1.5100±0.4187、0.2923±0.0202、1.0000±0.2100,其中发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发情前期、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巢组织中,GnR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10±0.7665、0.5420±0.0763、1.3799±0.7452、1.0000±1.1221,其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发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发情前期、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这一研究结果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藏羊生殖活动调控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和促黄体素β亚基(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规律,选取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高原甘加藏羊24只,从其垂体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比较研究了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FSHβ和LHβ的m RNA在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垂体组织中均有表达。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的FSHβ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5 9、1.0、3.547 5和3.666 7,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LHβm RNA相对表达量为0.025 9、1.0、16.109 1和0.563 8,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呈现一种动态差异性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揭示藏羊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选取健康未孕的成年沂蒙黑山羊,按发情周期(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宰杀取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差异显示PCR(real-time qRT-PCR)技术,以GAPDH为持家基因,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沂蒙黑山羊卵巢组织内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进行了mRNA水平上的相对定量分析。发现FSHR mRNA、LHR mRNA在黑山羊发情周期的卵巢中都有表达。FSHR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618 7±0.294 42、1.290 2±0.290 24、2.575 9±0.458 80、0.790 8±0.261 93,其中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2.284 0±0.146 22、0.508 9±0.0789 9、0.340 3±0.045 38、2.859 2±0.205 66,其中发情后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发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FSH、LH在黑山羊的整个发情周期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方法,以持家基因GAPDH为内参,研究沂蒙黑山羊发情周期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mRNA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mRNA在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发情周期中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在输卵管中都有表达。漏斗部FSHR mRNA在间情期的表达量最高,发情期表达量最低,且发情期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壶腹部在间情期的表达量最高,发情前期表达量最低,间情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在峡部则是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发情前期最低,发情前期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LHR mRNA表达量与FSHR mRNA呈相反规律,以发情期漏斗部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显示,发情周期中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在输卵管中呈规律性的动态变化。表明,在动物排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只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发情前期、发情期、间情期)的Wistar雌性大鼠和25只不同处理组(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卵巢摘除 2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10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500μg/kg雌二醇组)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计数子宫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结果显示,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子宫内EOS数量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卵巢摘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补充雌二醇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卵巢摘除后子宫内EOS数量也明显降低;补充雌二醇后,EOS数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随着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子宫内EOS数量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外源性雌二醇对子宫内EOS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健康、未产、体重220~250g的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方法鉴定其发情周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神经肽YY1受体在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内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期子宫内膜的神经肽YY1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基质细胞核膜、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质以及子宫腺细胞质和核膜中,并且着色深浅有一定差别,发情间期着色最深,发情后期、发情前期、发情期依次减弱;在肌层和外膜中,发情各期的神经肽YY1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肌细胞核中,还有一小部分位于结缔组织细胞中,并且在发情间期着色最深,发情前期中等强度着色,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着色最浅。表明,神经肽Y可能通过神经肽YY1受体参与子宫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断乳雌性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石蜡切片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用药第7和第14天小鼠的体重变化,卵巢和子宫指数,阴道开放情况,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_2)和孕酮(progesterone,PG)的含量以及卵巢中各级卵泡数量、最大直径及卵巢皮质厚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GPP均可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使小鼠阴道开放时间提前,卵巢和子宫指数增加,促进小鼠GnRH、FSH、LH和E_2的分泌,抑制PG的分泌,促进卵巢各级卵泡的生长发育,使小鼠卵巢皮质厚度显著增加。其中用药第14天时,GPP-L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GPP-M组小鼠阴道开放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GPP-H组(P0.05),GPP-M组小鼠阴道开放时间较GPP-L和GPP-H组显著提前(P0.05);GPP-L和GPP-M组小鼠血清中GnRH、FSH、LH和E_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GPP-L和GPP-M组小鼠卵巢成熟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GPP-M组小鼠卵巢原始卵泡数显著低于GPP-H组(P0.05);GPP-M组小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黄体最大直径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和GPP-H组(P0.05);GPP-L和GPP-M组小鼠卵巢皮质厚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PP-H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用药第14天时,GPP-L(50 mg/kg)组效果明显,GPP-M(100 mg/kg)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将为绞股蓝多糖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方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青海高原上的成年健康母牦牛40头为试验牛,对它们的卵巢形态及黄体、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在乏情期牦牛的卵巢体积为1.78 cm×1.32 cm×0.99 cm,重1.48 g±0.86 g,右侧卵巢上的选择卵泡和优势卵泡显著地高于左侧卵巢卵泡(P<0.05);妊娠早期牦牛孕角侧卵巢平均为2.51 cm×2.12 cm×1.68 cm,空角侧卵巢为2.07 cm×1.52 cm×1.13 cm,孕角侧卵巢重4.94 g±0.95 g,空角侧卵巢重2.44 g±0.81 g,妊娠黄体直径1.26 cm±0.35 cm.孕角侧卵巢上的替补卵泡数显著地多于空角侧(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铜对大鼠卵巢的影响,将24只20日龄大鼠随机分成4个不同浓度CuCl2饲料饲喂组:对照组(15 mg/kg)、高铜Ⅰ组(30 mg/kg)、高铜Ⅱ组(60 mg/kg)和高铜Ⅲ组(120 mg/kg),连续饲喂6个月。观察卵巢病理变化,检测血浆和卵巢铜含量、抗氧化指标(SOD活性、MDA含量、T-AOC水平)、自噬相关基因(LC3-Ⅰ、LC3-Ⅱ、Atg-5、Beclin-1)表达和自噬蛋白LC3-Ⅱ定位表达。结果显示,随着饲料铜含量增高,卵巢中铜含量呈升高趋势,高铜组大鼠卵巢出现卵泡闭锁和颗粒细胞扩散;卵巢组织中MDA含量、T-AOC水平和SOD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卵巢中自噬相关基因LC3-Ⅰ、LC3-Ⅱ、Atg-5和Beclin-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自噬蛋白LC3-Ⅱ的组织分布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高铜可导致雌性大鼠卵巢发生氧化损伤和自噬,自噬增加可能是氧化损伤诱导的,而过多自噬则加重铜对卵巢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对 45头一年产一胎、二年产一胎、三年产一胎不同繁殖类型母牦牛卵巢的有腔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 ,二年产一胎母牦牛卵巢上有腔卵泡的数量显著多于一年产一胎母牦牛和三年产一胎母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血清Ghrelin与生殖激素的关系,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了济宁青山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血清中Ghrelin和主要生殖激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清Ghrelin的质量浓度在间情期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Ghrelin的质量浓度与FSH、LH和17β-E2的水平呈负相关,而与P4的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血清中Ghrelin与生殖激素有较密切的关系,Ghrelin可能会抑制FSH、LH和17β-E2的分泌,而对P4的分泌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牦牛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牦牛淋巴结的结构发育特点,选取新生、1岁及成年健康牦牛肠系膜和下颌淋巴结样本,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新生牦牛淋巴结内可见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1岁及成年牦牛淋巴结中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牦牛淋巴结单位面积内生发中心数量及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岁时最高,成年次之,新生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生最高,成年次之,1岁时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新生牦牛外,1岁及成年牦牛下颌淋巴结生发中心数量均显著多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三个年龄组中下颌淋巴结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下颌淋巴结(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在出生早期其淋巴结内已经形成生发中心,牦牛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年龄及其解剖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孕酮对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其相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孕酮对小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做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 P1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2 mg/kg;OVX P2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10 mg/kg,连续用药7 d后宰杀,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补充2种剂量的孕酮后,各项指标比OVX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OVX P1组与OVX组差异显著,且好于OVX P2组。证实,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孕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17β-雌二醇对脑的保护作用机制,以去卵巢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17β-雌二醇对海马组织结构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去卵巢后补充雌激素组比较,在去卵巢组中,海马CA1~3区、齿状回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CA4区神经元数量减少不显著(P>0.05);海马CA1~4区、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加不显著(P>0.05);海马CA1~4区、齿状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除CA4区与去卵巢后补充雌激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均差异显著(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胶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神经元突触和突触囊泡减少,轴突变性;②与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后补充雌激素组海马CA1~3区、齿状回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CA1~4区、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不显著(P>0.05);海马CA1~3区、齿状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保持了海马CA1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通过增加神经元数量,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保持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正常的超微结构,实现对海马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铅(Pb)暴露对产蛋鸡卵巢的毒性损伤及酵母硒的保护效应。将90只40周龄海蓝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采用饮水染毒方式,对蛋鸡进行铅暴露(100 mg/L)和酵母硒保护试验(饲料中添加3%酵母硒),试验周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Pb染毒组鸡血清E2、P4含量呈类似变化,自第4周显著下降(P0.05);卵巢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卵巢铅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超微结构观察发现,Pb染毒组卵巢颗粒细胞染色质边集,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化,内质网肿胀扩张,溶酶体集聚;卵母细胞微绒毛断裂。与Pb染毒组比较,Se保护组血清E2、P4含量自第6周显著升高,卵巢SOD活性、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卵巢硒含量极显著升高,铅含量显著下降,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微绒毛等损伤均明显减轻。表明铅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铅致蛋鸡卵巢损伤的重要原因,氧化应激引起的卵巢颗粒细胞内质网损伤和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酵母硒通过减少铅蓄积,缓解卵巢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蛋鸡铅暴露引起的卵巢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筛网结合酶消化法建立了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模型,在传代细胞增殖活性最强时间段进行铅、镉单独染毒或联合染毒.通过CCK-8还原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铅、镉对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铅、镉单独染毒高剂量组从第6 h开始、低剂量组从第12 h开始,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铅、镉联合染毒组从第3 h开始,细胞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低于对照组,且存活率的降低幅度与剂量呈正相关;染毒后第12 h,各组的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镉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相关单独染毒组(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肥胖对致死性肺炎全身性免疫反应的影响,将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分为Ⅰ、Ⅱ组,非肥胖小鼠分为Ⅲ、Ⅳ组,Ⅰ、Ⅲ组滴鼻40 L大肠杆菌菌液(4×10~(10) CFU),Ⅱ、Ⅳ组滴鼻40 L生理盐水,检测感染前(第0小时)及感染后第2、6、12、24、48、72、96小时各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血清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高脂饲喂8周后,肥胖组小鼠体重,血液WBC、GRA、MID数量,血清TNF-α、IL-6、RETN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脾脏和胸腺的质量及指数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5)。感染后,Ⅰ、Ⅲ组血液WBC、GRA、LYM、MID数量在感染后第2小时略降低,后逐渐升高后又降低,在第48小时达到最小值;与Ⅲ组比较,Ⅰ组的WBC数量在第0~6小时,GRA数量在第0~12小时,MID数量在第0、6小时均显著升高(P0.05),LYM数量在感染后第48小时显著降低(P0.05);Ⅰ、Ⅲ组的TNF-α、IL-6、IL-10、RETN质量浓度迅速升高,且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第48小时;Ⅰ组的TNF-α质量浓度在第0~6、24小时,IL-6质量浓度在第0~6、96小时,IL-10质量浓度在第2~12、48~96小时及RETN质量浓度在第0~2、24~48小时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的体重在感染后第2~96小时,胸腺质量在第6~96小时及胸腺指数在第12、72~96小时显著低于Ⅱ组(P0.05),脾质量和脾指数在感染后第2~96小时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体重在第0~96小时,脾质量在第2~12、48~96小时,脾指数在第2、12、48小时及胸腺质量在第24小时显著高于Ⅲ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肥胖能通过影响机体脾脏及胸腺的生长发育、白细胞及细胞因子含量,进而影响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强度和免疫调节能力,导致致死性肺炎肥胖小鼠的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选用 4 32只 1日龄商品艾维茵健康肉用仔鸡 ,分别饲喂 4种不同组成的日粮 ,即高能日粮添加金霉素 5 0mg/kg(HE +CTC)组 ,低能日粮 (LE)组 ,低能日粮添加和美酵素 5 0 0mg/kg(LE+HC)组 ,低能日粮添加和美酵素 5 0 0mg/kg、金霉素 5 0mg/kg(LE +HC +CTC)组 ,比较饲喂不同日粮鸡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 ,前期 (0~ 2 1d)添加和美酵素组和金霉素组鸡的平均日增重 (ADG)和平均日采食量 (ADFI)均无显著差异 ,但与LE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HE +CTC组鸡生长略快 ,但与LE +HC组和LE +HC +CT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后期 (2 1d后 )各组间ADG、ADFI、增重耗料比 (F/G)差异不如前期显著。从全期饲喂效果看 ,添加和美酵素或金霉素对肉用仔鸡ADG无显著差异 ,但HE +CTC组和LE +HC +CTC组的ADG显著高于LE组 (P <0 .0 5 ) ;在同等低能条件下 ,添加和美酵素可提高饲料转化率。LE +HC组的鸡群体重均匀度比HE+CTC组有明显提高。HE +CTC组肉用鸡肝、肾均有金霉素残留 ,以肝中残留量最多 ;而添加和美酵素组金霉素组织残留明显降低 ,肾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