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大潮,延安人民要不要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抓住机遇,敢闯敢干,发展自己呢?回答是肯定的.延安的开发离不开延安精神,延安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延安人民的艰苦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安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改革开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七五”期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的战略目标,粮食自给,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和其它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延安地委、行署就此提出了到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4岁写出成名之作<延安颂> 抗战时期的延安,云集了一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在他们当中,就有创作了<延安颂>(曲作者)而一举成名的郑律成.  相似文献   

3.
《侨园》2009,(12)
兵临城下 炸平延安 (接上期)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数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矛头指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扬言要摧毁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缉捕中共要人.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时撤出延安,领导机关和负责人分散.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被迫向陕北转战,为了化解被全歼的风险,中央机关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4.
鱼俊清 《理论导刊》2008,3(6):121-123
延安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文化史上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追述研究延安文化,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采取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健康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十周年了.为了悼念周总理,现将我们几个同志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跟随总理参观时的谈话加以追述,这些指示尽管是处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讲的,但却为党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全国许多纪念地的展览馆都关闭了,仅有绍山、井冈山、延安等少数馆为国内外的广大观众开放.而且开放着的这些纪念馆也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歪曲历史事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周总理利用陪同外宾的机会陆续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而在此期间总理还把革命圣地延安的纪念馆作为重点,从一九七○年起曾为延安纪念馆的工作召开座谈会,指定邓颖超同志亲自抓;还委托中联部乔石等同志兼管延安纪念馆陈列内容审查工作.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又亲自来到延安,对新馆陈列展出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2015年4月上旬,“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图片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后,很快引起轰动.这位原名叫迈克尔·林赛的英国贵族,1937年与白求恩同船抵达中国,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八路军购买大批日本人严格控制的医药和无线电台零件等物品.还在延安建起第一部国际电台,首次向世界发出了以“新华社延安”为电头的英文通讯稿.同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等领导成为好友——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0,(1)
到白毛女的故乡去 (接上期)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直在想,还有哪里比延安更好?1947年3月31日,胡宗南侵占清涧县,先头部队已到九里山.  相似文献   

9.
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宝鸡师院进行了第二次延安整风与新时期整党学术讨论会.会上多数同志认为延安整风的准备阶段应以一九三八年十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为起点.因为实际准备进行整风是在此之后.  相似文献   

10.
审查“嫌疑分子” 在延安各机关、学校审干工作正紧锣密鼓全面展开的同时,社会部的秘密侦查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同步进行. 1939年后,社会部加强了对延安各机关、学校人员的秘密考察,被列入考察对象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类:从国民党监狱释放来延安的人员;来延安时介绍信不清的人员;年龄与相貌不符的人员;喜欢打探小道消息的人员;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空隙可以被敌人利用的人员……社会部如何得知这些干部的背景没有组织部门的协助和提供介绍,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各界》2008,(4):27-29
日本共产党领袖,当了日本工农学校的校长   1937年平型关战役之后,我军战场上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   就在我军不断俘虏日军官兵的时候,一位名叫野坂参三的日本共产党人来到了延安.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袖之一,由于在国内领导反战运动,曾多次被捕.出狱后,野坂参三被任命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野坂参三放弃了在共产国际的优越生活,从莫斯科来到延安.在延安,野坂参三化名为"林哲",并且将自己的日本名字改为"冈野进",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恢复了真名.……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为既注重理想性又注重现实性,既注重内容的统一性又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既注重两点论又强调重点论.延安时期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政治优势,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一段时期江青因身体不好,毛泽东就送她去苏联治病.  相似文献   

14.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都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延安精神就是从这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孕育出来的。 岁月的流逝,已使延安变为一种光荣的象征,被中国人民所珍视和崇敬。延安,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所在。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延安热”在悄悄涌动。原来静静的延安城,又热闹、红火起来。“延安精神讲习班”、“赴延安考察团”、“延安夏令营”等一批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总结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也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致使在延安时期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本文通过三个大方面,一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来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日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因才受命,返回延安筹划中共七大刘少奇回延安参加并筹划党的七大是中央的决定。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称,中央决定刘来延安一次,希望能参加七大。4日刘少奇复电因工作需要缓期来延安。1942年1月13日,中央再发通知,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为什么要特意召刘少奇返回延安参加并筹划七大呢?这主要是因为刘少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与毛泽东比  相似文献   

17.
党在延安时期的法制理论与实践,包括反帝反封建的、保障人权的立法思想、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依靠群众的法制路线和廉政建设的法制思想等方面.延安时期的法制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结合中国国情的法制建设,其所形成的法制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也是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沈文慧 《理论导刊》2008,(4):123-125
人们往往把延安时期丁玲思想与创作的"转向"归因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与整合.这种思路的偏颇在于对时代语境的忽略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盲视.对革命的真诚信仰,为革命服务的虔诚姿态,试图借助"革命"而克服自身困境、实现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应该是延安时期丁玲"转向"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程超 《瞭望》1994,(34)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章伯钧、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  相似文献   

20.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内涵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就有了党的报刊,但其成熟阶段最早是延安时期.那个时期,全国范围创办了大型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全国性通讯社——新华社,属下还创办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各抗日根据地出版了各级党报.这个时期,我们党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