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国外有的学者宣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需要创造一个知识价值论来代替马克思的过时的劳动价值论。”①这种“过时论”或“取代论”在国内学术价值界也有强烈的反映。因此,重温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10,26(2):20-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着双重“悖论”:一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矛盾”;另一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实的“矛盾”。要消除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悖论”,必须确立资本二重性的观点。资本二重性,即资本既具有和商品货币关系相联系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和特定社会经济关系性质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确立和理解资本二重性,可以实现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资本二重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枢纽。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商品生产。百年的争论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多余论”,还是“要素价值论”,都反驳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政治经济学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16页)列宁把政治经济学称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80、588页)政治经济学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  相似文献   

5.
有关消费的理论马克思没有作专门的论述 ,但散见于他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马克思所论及的消费内容是极丰富而深刻的 ,它从不同侧面形成了马克思消费理论。现在研究马克思消费理论 ,对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理论 ,指导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马克思首先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认为 :“提出生产的消费这个规定 ,只是为了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跟原意义上的消费区别开来。”①在《资本论》中说 :“这种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在于 :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臆想出来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自然科学的土壤之中,因此,它能给自然科学提供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新兴自然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指导自然科学,也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恰恰相反,“三论”正是现代自然科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反复进行科学实验的结果。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时,马克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内外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流派。不约而同地宣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全球化下引入的外资越多对利益的分享越不公平等观点。本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出发,结合当代剩余价值的特点,探究不同条件下的国内、国际剩余价值的分享,逐步表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贵在班子中形成共识,但有些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影响着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一是“过时论”,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的产物;在和平年代和市场经济中民主集中制已过时。二是“对立论”,把民主集中制与市场机制对立起来,认为企业领导和决策方式,应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决定,民主集中制是以主观意志为主,是与市场的客观调节相冲突的。三是“替代论”,强调用厂长经理负责制替代民主集中制,以效率为由抵制集体领导。四是“割裂论”,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日常经营,日常管理,可以提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空间正义”体现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批判的三重维度。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着力点,马克思重点分析了空间生产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了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支配,要求实行空间公有制;人本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重要理论动力,马克思要求消除空间政治霸权,建立人本主义社会空间,实现人类的空间解放;伦理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理论目的,马克思要求通过空间实践实现空间变革,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现象,建构和谐的正义空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全胜 《求实》2013,(1):12-16
马克思围绕"自由"、"平等"和"所有权",从哲学内部对自由主义正义论、从政治经济学内部对古典经济学正义论进行了批判和归谬。通过对这两种资产阶级正义论的批判,马克思把他的批判矛头最终指向了私有制。研究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正义论的批判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认识论研究中,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种意见: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经典认识阶段的理论形式,现在已经过时了,应当抛弃而代之以“重构论”或“非经典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表面看来,这些同志似乎只反对反映论而不一般地反对唯物主义认识论,他们把自己的认识论叫做唯物主义认识论继反映论之后所采取的新形式。但是,能够推翻反映论而又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吗?能够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而又推翻反映论吗?要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进行全面批判,从而发展出他自己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承认由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相对有效性,但又指出其局限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发展了阶级关系和价值关系借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再生产中表现的中介,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确立了科学的研究对象,创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今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并没有过时,但基于社会发展的不同矛盾和情况,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拓宽其研究范围。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观,进而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也是一个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围绕经济学家们的不同见解与争议,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中央制止动乱、平息暴乱之后,全党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气候开始形成,诋毁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时论”、“无用论”、“改造论”自然站不住脚了,但轻视和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唯服务保证经济工作论”仍有一定市场,且因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生存土壤”,人们一时还难识其真面目。本文试就“唯服务保证经济工作论”作些分析,以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束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由干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忽视了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理论研究,看作是对东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世界革命发展进程的幻想,是“不可饶恕的学究气”。(2)割裂了马克思早年社会主义理论与晚年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反对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革命”,(《青年葛兰西论历史、哲学和文化》第123页)或“在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全省广大干部中开展的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是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好。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马恩选集》第三卷第186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中也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可见,马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经济学过时了吗?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我国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或是被理解为要突出其政治性的学科。在大学乃至中学,多年来将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课来教学,连“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也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专用词。这就更加重了这门学科的政治化色彩。有人对“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将政治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面对技术时代沉醉于对象性世界 ,而失去“物”的意义 ,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以诗意的态度对待“物” ,前者通过从“上手用具”到“艺术作品”的分析 ,主张让物成为物 ;后者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提出“物”是一种“符号体系”。与此同时 ,他们的理论批判之箭共同射向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理论 ,试图以“存在”或“符码”取代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对物的追问 ,他们的分析仍困于“镜像” ,也缺乏马克思所谓的“可靠的感性” ,而总归不可能看到真正的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大成,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然而这部科学巨著从一问世就遭到了敌对势力的诋毁,今天仍有人想通过否定《资本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此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本文就《资本论》中最遭敌对势力攻击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