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后,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各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70年代中期,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拉美已成为第三世界中较发达的地区。然而,国家干予过多,国有企业激增和推行高增长的发展计划,使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衡。在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地区经济的深刻矛盾表面化。1982年的债务偿付危机使拉美地区经济陷入战后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中,1989年的外债总额达422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1/3。通货恶性膨胀,1988年国内消费物价增长速度高达760%,1989年猛增到1000%。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 ,拉美地区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目前地区平均失业率超过 8% ,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表现为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非正规经济部门和传统服务业。因此 ,收入分配进一步向高收入阶层集中 ,社会贫困化程度加剧。拉美社会贫困问题由以往主要是一种农村现象转化为主要是一种城市现象。拉美社会形势恶化有多方面的原因 :80年代严重的经济衰退及经济调整引起的高通货膨胀 ;90年代中期起国际金融动荡引起的经济滑坡 ;某些经济改革措施产生的负面效应 ,等等。近 2 0年来 ,拉美国家在如何处理社会问题方面存在着两种学派 :新自由主义学派和新结构主义学派。拉美国家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整个80年代,对拉丁美洲来说是“失去的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8%。1990年拉美经济继续处于停滞状态,仅增长0.3%。1991年,经济形势好转,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使90年代可能成为“有希望的10年”。拉美经济形势好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经济缓慢复苏。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1991年度报告估计,1991年拉美地区国内生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以后,拉美各国相继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并以拉美经委会的学说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国家干预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干预政策在拉美的出现、发展及其作用,都是以经济发展,特别是以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为前提的。因而,在拉美地区,国家干预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其形式、内容及目标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是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可以划分为与经济发展战略大致相符的5个发展阶段,即30年代至5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1973年为第三阶段;1973~1982年为第四阶段;1982年以后为第五阶段。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拉美经济:增长与动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 年代拉美经济在长期衰退后恢复增长, 但增长速度并不高, 远远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势头先后两次被打断, 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在90 年代末再度陷入衰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4 个阶段:70 年代中期至1982 年为试验阶段;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至1985 年为广泛动员与起步阶段; 80 年代后半期被称为结构调整阶段; 整个90 年代为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多年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进入80年代后,拉美经济却陷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1981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70~1974年的7.3%降至1.2%。就少数国家而言,经济衰退早在7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如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和委内瑞拉(1979);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1980)。1982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现负数(-1.3%);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理论是不同时期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反映。与此同时,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程产生影响。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在拉美经济发展和债务危机后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对拉美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非传统调整计划的实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国家角色的转变这个角度出发,浅析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在巴西经济发展和债务危机后的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2002年拉美经济形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以下简称拉美地区 )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最近发表的年度总结报告 ,拉美地区经济在上年仅增长 0 .4%的基础上 ,2 0 0 2年出现负增长 ( -0 .5% ) ,为最近 2 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GDP)为 -1 .9%。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 GDP分别下降 1 1 %、1 0 .5%和 7% ,是衰退最严重的国家 ;秘鲁、多米尼加和厄瓜多尔 3国的增长率超过3 % ,算是拉美地区的佼佼者 ;其他国家的增长率都不到 3 % ,其中巴西和墨西哥两个地区大国分别只增长…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的新结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的结构主义作为当代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50年代初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等人。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推动下,这派发展理论在战后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发挥主导作用。随着80年代初债务危机的爆发,拉美国家普遍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结构主义思想也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甚至受到不少批评。此外,从70年代中期起,新自由主义在部分南美国家,特别是在智利,逐步取得了市场。在80年代的经济调整过程中,拉美债务国又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了新自由主义的阵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80年代拉美经济学界在经济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广泛的辩论。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9月 1 1日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经济室组织召开了“拉美经济改革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来自中联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拉美所的3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学者们就拉美经济改革的现状和形势、拉美的金融体制改革、拉美经济改革的成效及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一 关于拉美经济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债务危机爆发前后 ,迫于内部经济发展资金接近枯竭的严峻形势和国际社会尤其是债权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压力 ,始于 80年代中期 (智利始于 70年代 )的拉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关于其成效与问题 ,与会学者分别…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格局迅速地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和东亚经济圈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无疑,这种变化正在或将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趋势,拉美各国领导人认识到,恢复和振兴停滞长达10年之久的拉美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打破拉美各国经济的闭锁状况,协调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以本地区的集体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利益,以便使拉美在未来的世界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期,拉美地区总的经济形势仍然是困难大于转机。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看,继1989年负增长l.5%后,1990年再次负增长0.5%。这是1981~1983年拉美经济危机后的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地区人均产值下降3%,是连续第3年下降,1981~1990年地区人均产值共下降了9.6%。1990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3.8%,阿根廷负增长2.6%,乌拉圭处于停滞状态,仅增长0.5%,形势严峻的还有尼加拉瓜和秘鲁。委内瑞拉扭转了下跌趋势,经济增长了4.4%。墨西哥经济出现转机,但仍然徘徊在3%。哥伦比亚也在同一水平上。智利1989年增长10%,1990年的增长率低于2%。厄瓜多尔增长近2%。低速艰难增长的国家还有玻利维亚、巴拉圭、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共和国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几乎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80年代是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1989年是“失去的十年”的最后一年,更是拉美经济形势暗淡的一年。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估计,1989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2%。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0.5%和-7~-8%。秘鲁经济形势更糟糕,出现大滑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5%。厄瓜多尔的经济完全停滞,增长率仅为0.01%。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经济形势略好于1988年,增长率分别为2~2.5%和4.5%。智利的经济形势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较快,1965年到1974年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6%以上。制造业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重工业和新兴工门部门,1979年钢产量达二千七百一十万吨。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跟它们实行自主式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密切相关的。这种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拉美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推进了拉美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进程。从拉美对外经济开放中我们认为下述问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印尼曾推出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近年来其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国内外投资减少及对外贸易下降已经成为90年代印尼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印尼政府在90年代又进行了一些政策调整,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即将过去的80年代是拉美地区为争取和平、发展和民主进行不懈努力的年代,是拉美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这里着重谈一谈跨入90年代拉美对外关系的变化和特点。 80年代,拉美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无不与拉美对外关系有着密切关系并对拉美对外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事件有: ——80年代初中美洲冲突加剧并成为世界“热点”之一;1983年1月和1985年7月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的先后成立及其对  相似文献   

17.
许多拉美史专家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现代化问题感到浓厚兴趣。拉美国家为什么不能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为什么这里反复出现军人独裁统治?这是他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50年代以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怪诞而混乱的:种族主义的推论、心理学的猜测、地理论的陈词滥调、文化上的歪曲等等,无奇不有,似乎拉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现象是拉美地区的人种、拉美人的性格、拉美地区的气候造成的。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的社会学家创立了现代化理论,不少史学家就试图用现代化理论进行解释,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不成问题的。但是,60、70年代南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军人专制统治的事实,打  相似文献   

18.
美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包括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思想渊源既可追溯到由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的拉美地区经济联邦的构想,还可追溯到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思想、泛美主义等。美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体系是新自由主义和自由结构主义(新结构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美洲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三次高潮。2008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将对在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由美国主导的南北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领袖和制度的缺失,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的南南合作将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与此同时,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和拉美形势的变化对90年代拉美对外关系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拉美各国面对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和本地区形势,正在调整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拉丁美洲经济基本步出衰退的阴影 ,各种宏观经济指数明显提高 ,GDP平均增长率达到 4 % ,其中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达 4 .5% ,南美洲为 3.3%。据国际经济与金融组织预计 ,2 0 0 1年拉美经济有望继续稳步增长。一随着全球经济状况的整体改善 ,2 0 0 0年拉美地区经济形势也大为改善 ,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 )经济止跌回升。因受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 ,拉美经济 1 999年普遍出现衰退 ,经济增长率仅为 0 .3%。 2 0 0 0年拉美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状况改善的带动下出现好转 ,大多数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势头 ,预计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