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农村,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其脱贫致富能力弱,他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认真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立坚 《世纪桥》2010,(1):93-94
农村非政府组织因其公益性、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6000万残疾人,其中80%生活在农村。残疾人由于自身的残疾原因及社会环境等障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属于社会的弱势特困群体。解决广大残疾人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吃饭问题、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中华民族有着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惠及残疾人,使这个占人口总数5%的群体及家庭,共享小康社会的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蔡金枝 《理论导报》2007,(10):24-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5.
宝亮 《新长征》2011,(3):48-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以广大的农民为本。  相似文献   

6.
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力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村所面临的公共财政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与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海燕 《求实》2006,(10):86-88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社会,就要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因此,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实现新农村和谐的民主管理;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干部作风,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柳毛湾镇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有必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的状况。而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在理论上如何表述和定位,如何看待传统农村社会的特点,既是长期以来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要继续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更加突出,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建与乡风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民职业观念、义利兼顾的道德价值,物质精神并重的伦理道德观;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完善乡村社会道德重建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保障发展趋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在先进性建设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切实搞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分析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思想体现在: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些思想对于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闻传播不仅是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器,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的转型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新闻的传播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摆脱农村新闻传媒的边缘化问题,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自觉融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之中,立足于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着眼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特殊作用,着手于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9.
实现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工作的无缝对接,需要从源头上提高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适应性,也就是要重视高校母体对大学生村官素质的培育工作。为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立志建设农村的情感;设置就业指导课,使大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实地感受农村生活;建立大学生与农村农民联系制度,促进大学生岗前转型;将农民代表请进课堂,使大学生不断加深对农村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和资源稀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公正,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适时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