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4,(3):29-30
美国宣布在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一结束的一年来,其在伊拉克问题上处一处碰壁,目前面临5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个月,美国媒体不断“泄露”军方针对伊拉克所进行的打击方案;中东地区的美军频频向伊拉克附近地区调动;海湾国家陆续对美国可能打击伊拉克进行表态;伊拉克则从外交和军事两个方面加以应对和防范。海湾地区局势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发动第二次对伊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美国为什么要积极谋划攻打伊拉克?对此,布什政府的有关说辞始终都是不能令人信服。而且,除了一贯追随美国对外政策的英国布莱尔政府外,它的西欧盟国非但不积极支持,反而颇有不满。至于阿拉伯国家,更是一片反对之声。既然在对伊拉克用兵的问题上国际…  相似文献   

3.
7年前的3月20日,美国的“战斧式”导弹划破巴格达夜空,呼啸着直袭萨达姆行宫,“斩首行动”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7年后的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世界表示:“今夜,我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伊拉克自由’行动结束了,现在伊拉克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美国人从伊拉克撤军,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1日公布了“伊拉克新政”,核心是向伊拉克增兵,这与外界对美国可能从伊拉克撤军的猜测大相径庭。增兵计划的出台,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重要表现,让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5.
李荣 《半月谈》2004,(12):15-18
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事实证明。美国赢得战争容易,赢得和平却不易。为了摆脱在伊拉克越陷越深的困境,美国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提前向伊拉克人移交权力。经联合国、美国和伊拉克临管会三方长达数月的磋商,6月1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正式成立。美军6月30日移交权力进入倒计时,为实现“伊人治伊”带来希望。但由于伊拉克内外矛盾错综复杂,临时政府又临危受命,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虽然伊拉克已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查决议,新世纪的第二场战争仍箭在弦上。与上一场6战争不同的是,前者是美国去打击已知的敌人——塔利班及其基地组织,后者则是去消灭可能的敌人——伊拉克。对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和如何攻打,在第一期已做过介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被当做靶子的伊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萨达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7.
虽然伊拉克已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查决议,新世纪的第二场战争仍箭在弦上。与上一场战争不同的是,前者是美国去打击已知的敌人——塔利班及其基地组织,后者则是去消灭可能的敌人——伊拉克。对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和如何攻打,在第一期已做过介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被当做靶子的伊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萨达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反恐、防扩散为由.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战后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美国在伊拉克仍未找到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证据.使这场战争成为一场无法理依据的战争。现如今.独裁专制的政权垮台了,可伊拉克不但没有出现美国许诺的民主与繁荣.相反.却陷入全面战乱,暴力和恐怖活动肆虐,人民  相似文献   

9.
9月13日,在听取了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的伊拉克局势评估报告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称将在明年7月前从伊拉克撤出部分人员,使驻伊美军人数减至约13万人。撤军问题一直是美国对伊政策的焦点。由于伊拉克安全形势迟迟不能好转,布什政府一直拒绝做出具体的撤军计划。今年1月,布什还宣布了一项“不撤反增”的计划,增派驻伊美军2.1万人。伊拉克目前有美军16.8万人,即使在明年7月执行撤军计划,驻伊美军人数仍然与今年年初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执政后,把结束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作为美国战略调整的优先课题。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了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将在2014年底大规模撤出驻阿美军。12月,美军撤出伊拉克,历时9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这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软实力,使美国在战略上无暇他顾,扔掉这个包袱,美国才能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主动。虽然美军大规模撤出阿富汗还要再等两年,但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至少可以松口气了。  相似文献   

11.
9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表示,他将向国会要求87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以保证美军未来一年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国各项军事行动及战后重建行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他还认为,联合国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美国提出的伊拉克问题新决  相似文献   

12.
美军占领伊拉克已经6年,其间,伊拉克有近百万人死亡,200多万人逃离家园,仅在巴格达就有90万名孤儿,至于被毁坏的建筑、设施,那就不可计数了。 在纪念美军占领伊拉克6周年时,无数的美国人在美国本土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结束这场战争,人们聚集在美国五角大楼前,要求对布什政府进行审判。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新年伊始,美国媒体便被露说,在伊拉克工作的联合国特委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可能协助美国窃听伊拉克机密情报,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不禁要问,巴特勒到.底在为准工作?他在伊拉克究竟干了些什么?提起巴特勒,得先从联合国特委会谈起。特委会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91年第687号决议而设立的一个临时机构,负责监督并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导弹。特委会由16名成员组成,现任成员9名来自美国,5名来自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各五名。巴特勒原是澳大利亚一名外交官,lop年7月1日经五个常任理…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海湾战争后,联合国组建了一个专门负责核查及销毁伊拉克原子、生物及化学武器的委员会(简称“特委会”)。特委会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武器专家、语言学家及电脑专家。其中也不乏披着专家外衣的秘密情报人员。围绕着武器核查,特委会及西方国家与伊拉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情报与反情报斗争。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渡陈仓伊拉克一直指责特委会是美国情报机构的工具,是为美国利用武器核直延长对伊制裁服务的。伊拉克不断揭露美国利用传委会进行情报活动。1997年10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1134号决议,威胁将对伊拉克采取新的制裁措…  相似文献   

15.
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其首次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邪恶轴心”说,正式表明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事渐近尾声,伊拉克已经成为美国第二阶段反恐的首要打击目标。3月11日~20日,总统切尼出访英国与中东10国。其目的在于巩固美国和中东各国的反恐联盟,即说服阿拉伯各国支持美针对伊拉克的政策,成立反伊同盟,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政治、外交和军事条件。然而,中东各国一致表示反对美对伊进行军事打击,使切尼吃了闭门羹。随后,阿拉伯国家联盟还在第14次首脑会议上推动伊拉克与科威特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迈出和解步伐,由此致使美军事打击伊拉克…  相似文献   

16.
在秘密举行美英联军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政权移交仪式后,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悄然而去,但他身后留下的不是一个平静的、步入正轨的伊拉克,而是硝烟四起,暴力不断的烂摊子。  相似文献   

17.
对于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欧盟主要国家态度分为三类:英国基本上紧跟美国;法国与美国拉开距离;德国坚决反对。德国的态度同德国的大选形势有关,反映了德美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是德国大国意识觉醒的表现。从8月上旬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以及政府其他要员几乎天天都要在伊拉克问题上批评美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核武器计划取得进展,因此打击伊拉克是“师出无名”。他们还警告说,美国的军事打击将带来严重政治和经济后果,并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瓦解。德国政府表示,…  相似文献   

18.
徐超 《思想工作》2007,(2):38-39
美国总统布什当地时间10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美国政府调整对伊拉克政策。尽管遭到国会多数议员的反对,尽管民意支持已经跌至历史新低,尽管伊拉克方面是否真正与美国合作还是疑问,布什仍然执意增兵伊拉克。  相似文献   

19.
5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联军在伊拉克的主要战斗行动已经结束 ,但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还有许多任务尚待完成 ,其中包括恢复伊拉克的正常秩序、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创建一个民主政府以及追捕伊拉克已垮台政权的领导人。由于至今还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发动战争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舆论认为 ,美国发动这场战争 ,更主要的是为了适应能源战略调整的需要 ,控制伊拉克的石油 ,为实施全球战略目标服务。一、美国能源战略的调整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 ,自上世纪初特别是一战后就将寻求海外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后的今天,美英联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局势出现失控。由于美英联军的占领和对伊拉克事务的越俎代庖,激起伊拉克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此同时,美国倒萨灭国的战争行动,不仅制造了一系列新问题,也使伊拉克原有的沉疴积弊泛起。战争的借口是虚假的,先前支持美国开战并参与在伊拉克驻军的国家,其中一些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