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侵略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蒋经国毅然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春,他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2.
鲁南 《党史纵横》2011,(12):61-62,6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的许多优秀儿女不分党派纷纷投身抗战,日军则千方百计打击和瓦解我抗日中坚力量,为此甚至不惜使出许多不为人齿的手段。抗战期间,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教育界权威何思源积极在山东组织抗战,日军对他恨之入骨,为逼其投降,公然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内"绑架"了他的家属,没想到何思源夫人是法国人,何思源巧妙"反...  相似文献   

3.
《广东党史》2010,(9):53-53
2010年6月23日,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耿飚去世十周年。八年抗战,他保卫陕甘宁,收复张家口;解放战争中,他是著名的“杨罗耿”兵团的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4.
鲁南 《党史文苑》2010,(10):25-28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4,(12):34-34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纪念加大共产党党员,著名医生,国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白求恩1937年受加拿大产党的派遣,率加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战。1938年3到达延安,不久前往晋察冀区工作,他热忱的态度、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到八路军士兵的称赞。193911月12日,他因病毒感染不牺牲。  相似文献   

6.
杨虎城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却被蒋介石秘密囚禁。特务的迫害使杨将军伉俪分患疾病。一位牙科学博士成为日后的重要证人。1937年11月26日,杨虎城偕夫人谢葆贞及幼子杨拯中由法国马赛回到香港。他致电蒋介石,要求回国参加抗战。蒋介石复电邀杨虎城到南昌会晤,并派戴笠前往迎接。12月1日,杨虎城到武昌,戴笠率武汉行营及湖北省政府官员百余人在车站迎接,安排杨虎城住在武昌胭脂坪湖北省政府招待所。第二天,杨虎城由戴笠陪同乘飞机到南昌,住在二纬路一号戴笠的办事处内,即遭软禁。事前,戴笠从杭州警校特训班和南京警察厅特警…  相似文献   

7.
林遵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所属的25艘舰艇1 200多名国民党军官兵,在南京东北的笆斗山江面起义,为南京的解放立了大功.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抗战文化在抗战中的重大作用.他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抗战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亲自指导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建设.他关心新闻出版,重视文艺运动,支持艺术团体,关心艺术创作,狠抓抗战教育.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与关心下,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蓬勃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1922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民国中央海军(闽系)以舰队为依托,以海军陆战队为主力,在福建沿海一带形成强大的武装集团,先后割据福建沿海地区达十余年之久.本文所述事实可以看作是旧中国军阀割据地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悼石曼     
《红岩春秋》2010,(4):81-81
2010年7月9日,著名话剧史专家,剧评家石曼同志,因病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辞世,享年84岁。石曼,原名吕贤汶,192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20世纪40年代,他投入到以话剧为武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又曾与白杨、秦怡、张瑞芳、舒绣文、黄宗英、赵丹等戏剧工作者多有接触,几十年来,他收集到抗战戏剧资料500多万字,除编著出书外,也撰写了大量文章。  相似文献   

11.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12.
钱江 《党史博览》2008,(3):52-56
开国上将韦国清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是早期壮族革命家韦拔群的同乡,少年时投身革命,跟随邓小平、张云逸等参加百色起义,长征中铺路架桥,抗战中率一班人马突入淮北创建根据地。解放战争时,他已经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纵队和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之初,他秘密进入越南,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在奠边府战役中出谋划策、确定战役决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蒋文澜教授所著。它详尽记载了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打的13次胜利战役和空军、海军抗战概述,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等内容,实属抗战史书中之首例。以上战争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和世界反  相似文献   

14.
1937年8月23日,被国民党关押了近5年的陈独秀走出了牢房,他以满腔的热血立即投身到全民抗战中。然而,陈独秀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为抗战四处奔波之时,一场欲陷他于“托派汉奸”的阴谋却在暗中滋生。  相似文献   

15.
卢峰 《世纪桥》2010,(22):63-64
抗联名将王明贵在回忆录《踏破兴安万重山》里讲述了金戈铁马的抗战岁月,书中深情回忆了他的多位抗联战友,其中提到了一位叫刘明祯的抗联战士,并说他已经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笔者在寻访健在抗联老战士的过程中,偶然的一个机会,得到刘明祯老人仍然健在的信息。于是,2010年7月笔者来到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镇一户普通农家,寻访到了刘明祯,老人向我们深情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6.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11,(11):34-35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第三、第四舰队开始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企图切断中国与境外的国际通道。后日军相继占领香港、非律宾,接着又以重兵集结于缅甸南部和泰国北部地区。随后,缅甸仰光陷落,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相似文献   

17.
杜玉臻 《湘潮》2011,(5):14-17
特殊的革命经历,让方正平早早地与军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领导南海方向人民海军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军舰的感情日益深厚。他为军舰的发展,舰队的壮大,人民海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离开新四军军部,返回家乡广东,被委任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在中共粤东南特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深圳组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部,拢集和率领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在东江敌后英勇抗战。他领导东江敌后抗战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对东江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名记者、出版人、文化学者。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天津。1931年任《京津泰晤士报》记者。1937年任美国联合通讯社记者。1939年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战期间,他积极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20.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深造于苏联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驰骋于敌后战场,不幸血洒太行,是我党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1951 年,毛泽东视察南方回京途中专程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他的墓前脱帽志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