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加快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站网建设,着力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气象预报预警体系、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此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监测员在灾害隐患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发展日新月异,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站、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我国已经形成"海-陆-  相似文献   

2.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济政办字[2015]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2月8日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应急指挥体系2.1市级应急指挥机制2.2县级应急指挥机制2.3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3监测预警3.1监测预报3.2预警信息发布3.3预警准备4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4.
国发[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形成了网络式、多方联合的"海-陆-空-天"四位一体的全过程观测系统,完成了全国所有区县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省市县三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机构广泛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  相似文献   

7.
糜佳 《中国减灾》2000,10(1):20-22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灾工程建设。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目前全国已形成了由气象卫星、遍布全国的气象台站组成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由3000多个水文站、1000多个水位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由1300多个台站组成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挑战,全球变暖触发更多暴雨事件以及城市建设未遵循自然景观地理格局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制定、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建设、精细化研究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气象巨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等提高应对城市暴雨内涝能力。  相似文献   

9.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将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深化"减灾—备灾—救灾—灾后重建"四位一体救灾思路,实现防灾减灾与灾害救助并重,救灾工作向灾前防控和灾后重建拓展延伸的新格局. 完善灾害预警机制 做到灾害险情有预警 四川省充分发挥省减灾办综合协调职能,以险情预警和灾情会商为平台,与多个涉灾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基本实现灾情参数即时共享.在突发天气过程中,气象等部门及时提供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和地质险情,提前发出预警预报.依托村、镇、县、市四级灾害信息员网络,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到县、乡、村、组、户和施工单位,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由于灾害信息员培训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会商预报准确率较高,为提前组织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82号《辽宁省气象灾害防御实施办法》业经2013年5月2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省长陈政高2013年5月13日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应急和监督管理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23,(3):32-33
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灾害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并形成了遍布各地、相互交织的各类灾害监测站网,使预报预警服务逐渐精细、精准,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本期文章邀请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总结近年来我国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多发频发,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相结合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多部门联动机制不足、公众自救意识不足等问题成为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短板。分析中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现状、特征与挑战及其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  相似文献   

16.
正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因子导致的水文、海洋、地质灾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较多,灾害严重威胁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安全。因此,开展沿线国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援助等相关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宁政办发[2011]1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有效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作用,全面提升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中国减灾》2008,(5):38-38
一直以来,我国减灾工作的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监测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不能完全满足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鉴于此,为提高我国环境与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评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陈芳允院士提出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吉林政报》2012,(4):35-39
吉政办发[2012]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明显提升,但局地突发性气  相似文献   

20.
<正>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增强监测预警能力,是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是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之一。本文阐述了预警的基本概念以及"提示性""指令性"预警信息的适用条件和发布单位,分析了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六种表现,提出了改进提高预警信息转化率的一些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灾害预警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