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灾害形势日益加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及时、有效地传递灾害信息,给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强化综合减灾的协调职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减灾中心或类似机构。然而,有些省级减灾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境与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省级减灾中心的发展现状,提出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为各地减灾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10月20—22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第六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减灾中心和救灾处的代表近50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聚焦业务协同与联动,推动省级减灾中心业务能力建设。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对于提升全国和各省减灾救灾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成立省级减灾中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超过全国的一半,但是由于各地基础与条件不同,全  相似文献   

4.
正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省级减灾中心在灾害监测预警、灾情报送、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的项目合作,既推动了上下协同的业务运行模式,又提高了省级减灾中心科技支撑能力,也为打造高效运转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卫星 《中国减灾》2012,(5X):20-23
<正>尊重科学,善用科技,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是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2年成立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始终围绕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强减灾救灾业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延伸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年来,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综合减灾业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八大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促进各省减灾中心的建设和发展,11月22—23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五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出席并讲话,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主持会议,中心副主任俸锡金、18省(自治区、直辖市)减灾中心有关人员、部分省(区、市)救灾处负责人、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中层干部与业务骨干9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重要精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7月 2 5日 ,中国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多吉才让部长与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中国减灾中心建设地共同签署了中国减灾中心系统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将在我国现代化综合减灾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中国减灾中心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灾情严峻 ,急需开展现代化的科学综合减灾和加强重大灾害的紧急救助能力而建设的。经国家计委批准 ,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已于年初动工 ,年底完成主体结构 ,2 0 0 1年 5月大楼建成并逐步投入业务运行。继之 ,中国减灾中心还将承担我国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系统 (即“八星计划”)的地面减灾应用系统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无言,却是最好的见证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减灾中心在我国已经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历程。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省级减灾中心,北京、山西、广东、广西、海南、西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3,(17):42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指挥体系采取"省市县分级负责、省级统一指导"的原则建设。四川省减灾中心具体承担省级体系实施和对市县乡三级体系建设指导。省级应急指挥体系为四级体系核心,担负全省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以及指导市县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江苏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更名为省防灾减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随着更名后业务范围的拓展,中心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主动转变职能,积极谋划开展各项防灾减灾业务。2017年7月,中心招聘了地理和遥感专业的技术人才,灾害遥感监测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起步;2017年11月,中心经多  相似文献   

11.
<正>大明湖畔垂柳拂水,趵突泉边锦鱼穿梭,护城河两岸点缀着泉水、小桥、绿树…一初夏的济南充满魅力和生机。在今年全国汛期来临之前,第七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于6月6—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防灾减灾救灾人,凝聚智慧共商应对汛期之策,共谋减灾中心发展大计。今年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安排在夏季汛期来临之前,与以往相比,举办得比较早。这凸显了此次会议召开的主旨,即早部署、早落实防汛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减灾中心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并推动各级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作为我国受灾较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因素。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彻底改善受制于灾的局面,2009年6月25日,江西成立省减灾备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起全省减灾救灾信息交流、技术支持、宣传培训、物资储备管理等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以科学减灾为主抓手,致力于建设成为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三个中心,两个窗口,一个基地"。其中,三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减灾中心大楼 ,在中铁建筑公司全体建设者日以继夜的努力下 ,1 5层大楼已于 2 0 0 0年 1 2月 1 2日下午 3时 1 5分正式封顶。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封顶仪式于当天下午在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工地举行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多吉才让部长为封顶添加了最后几铲混凝土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在数百人的封顶仪式上讲话 ,盛赞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希望把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建成高质量的工程 ,为人民防灾做出新贡献。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工程于 1 997年 1 1月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1 999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我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心全意履职尽责,聚智聚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推进了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全球社会的信息化和灾害风险的全球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非常迫切,这对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密切协同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履行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查灾核灾和倒房恢复重建验收、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和物资保障等方面,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