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罗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触发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之久。外国军事卷入造成的严重军事对峙仍在继续,而寻求和平解决这场危机的外交活动也在多方进行。 以美国为一方,以伊拉克为另一方的军事对峙不断升级,战争危险急剧增加。阿拉伯国家痛切地感  相似文献   

2.
姚云 《瞭望》1990,(52)
(一)1990年的大事 1990年,90年代的开端,是不平常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试略举其要—— 海湾危机。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导致海湾地区出现战争危机。日前安理会已通过决议。限令伊拉克在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联合国成员国将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同时美伊正在安排两国外长互赴对方首都直接会谈,前途是战是和,待见分晓。 德国实现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相似文献   

3.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4.
伦敦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两个多月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继派驻军舰、飞机后正在不断把坦克、战车等装甲地面部队运往海湾。伊拉克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和决议继续占领着科威特。是打,是和?局势如何演变几乎牵动着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最近,我们走访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唐·克尔先生,请他谈谈对海湾危机及其前景的看法。 克尔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那很整洁的办公室。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一场“旧式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侵  相似文献   

5.
1月17日一个无月色的夜晚,从美国的军舰上,从沙特阿拉伯的陆地上,数以百计的飞机和巡航导弹,飞向北方和西方,袭击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轰炸目标。巴格达火光烛天,声震大地。伊拉克用导弹还击。一场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另一方的现代化战争终于爆发。  相似文献   

6.
吴毅 《瞭望》1990,(36)
伊拉克8月2日大举出兵占领科威特之后,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迅即对此作出了强硬反应,不仅向海湾地区紧急调去了大量海、空军力量,而且还派驻了大批地面部队。部分阿拉伯国家也为了应付危机组建了多国部队。事态的发展使由伊拉克引发的一场地区性危机陡然升级为国际性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的最大“热点”  相似文献   

7.
吴晋 《瞭望》1991,(11)
华盛顿专电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地面战争,结束了历时七个月的海湾危机。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在问:海湾一战,所为何来? 伊拉克当局以强凌弱,妄图一举吞并科威特,它师出不义,失道寡助。美国打着“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旗号,实际上是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拔掉萨达姆政权这个“眼中钉”,以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大石油和战略利益,同时借此杀出这个“当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威风”,作为推行其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发端,从海湾危机一开始这一点就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9.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 1990年 8月 2日晚 9时许 (伊拉克当地时间 )的那一幕: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 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这一举动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但萨达姆后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91年 1月 17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 战争。 40天后,伊拉克不得不同多国部队签定了“城下之盟”,表示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伊拉克从此掉进了受美英军事打击和联合国严厉经济制裁的深渊。 在海湾战争爆发 10周年后的今天,伊拉克唯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普遍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声中,美国的反应特别强烈。美国为维护自身和西方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从军事、经济直至心理上对伊拉克施加强大压力,在海湾地区进行了布什总统称之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联合军事力量部署二一”。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3,(12)
1990年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1991年 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40分(北京时间17日晨7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2月28日,海湾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1998年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坦克大炮的轰鸣,打破了海湾两年的沉寂,打乱了中东原有的秩序,也打断了欧美政要们在世界形成新格局面前的思虑。 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升级。8月2日后的几天内,已经从入侵、占领、建立“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和科威特“人民军”,最后升级到把科威特“并入”伊拉克。 世界上的反应十分强烈。联合国安理会几天里已经通过三个决议,从要求伊拉克撤军、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到不承认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 世界上不少人感到震惊和意外。熟悉中东事务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8,(8)
核查危机:美伊如何动作编者的话:人们还记忆犹新:1991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规定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最后期限过后10多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空中袭击,震惊全球的海湾战争爆发,历时42天。今年2月1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又...  相似文献   

15.
里作 《瞭望》1990,(41)
纵观当前海湾局势,两相对垒的一方是拥有绝对化学威慑实力的美国,另一方则是中东头号化学武器大国伊拉克。分析家们认为,目前海湾地区业已形成战争史上少有的化学威慑格局。伊拉克可能在初战中以化学武器反击美国“外科手术”式的攻击,以优补劣。美国则奉行“实战加威慑”的政策,实施有限目的的化学报复。 今年4月2日,伊拉克总统曾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以色列进攻伊拉克,他就将以新式的二元化学武  相似文献   

16.
海湾危机是在美苏从对抗走向缓和、但新关系的格局尚未确定的时候发生的。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了海湾及中东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也对正在变化过程中的美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海湾危机初期,苏联虽不完全赞同美国的立场和做法,但基本上采取了同美配合与合作的态度。苏联不仅毫不含糊地谴责了其昔日盟国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它从科威特无条件地撤军,还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包括授权用武力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去年9月,布什和戈  相似文献   

17.
12年前的1990年8月1日深夜,世界几大通讯社几乎同时发出的一则消息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北部边界,并迅速占领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时间8日下午6时30分,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在巴格达宣布,伊拉克已与科威特“合并”!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共和国报》总编辑巴泽兹在近著《海湾战争及其后的战争》一书中认为,“今天海湾的持续紧张形势反映出争夺这一地区权力和石油的斗争仍未结束”,并预见“还有其后的战争”。 美国及其他几个西方大国已经不止一次地威胁要对伊拉克再次诉诸武力,并在进行有限的军事调动。伊拉克也在积极重建兵力,扬言已作好了继续进行“一切战斗之母”的行动准备。局势有一触即发之势。 但1992年的美国总统布什己没有了他在1990年发动海湾战争时所具有的那种国际国内条件,再次对伊拉克动手将受到各方牵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虽然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起来了,但他终究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同联合国核查工作对抗到底或贸然再次对科威特采取行动。布什的有关言行包含着保持压力和以威胁促妥协的策略,萨达姆的强硬态度主旨在于冲破制裁、保持实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出于国内政治和他个人重建威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联合国第45届大会9月24日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政治解决海湾紧张局势的四点方案。这是自8月初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第一次提出全面解决冲突的倡议,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四点方案的内容是:一、伊拉克释放全部外国人质,宣布从科威特撤出军队;二、在国际社会的保证下实行撤军,恢复科威特的国家主权并由科威特人民  相似文献   

20.
吴平 《瞭望》1990,(42)
斯德哥尔摩专电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西欧经济会不会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衰退?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海湾战火不爆发,西欧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瑞典国家能源局的经济学家兰德尔·博韦埃说,此次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急剧上涨。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7、18美元上涨到40美元左右。但从目前的态势看,把此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