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毅 《党的文献》2006,(6):32-36
长征前后的诗词创作,是毛泽东精神在艺术上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诗词中体现的毛泽东的精神,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安葆  程安辉 《湘潮》2005,(10):13-14
毛泽东常以诗词反映革命斗争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思。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更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高产期从毛泽东现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以红军长征时期的1935年和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创作的诗词为最多,每年各写诗词达8首。若将长征前夕写的《清平乐·会昌》和长征后期写的《沁园春·雪》算在内,则长征时期写的诗词多达10首。那么,长征时期就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时期。为什么毛泽东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多呢?这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密切相…  相似文献   

3.
正"万里长征,千折百回,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毛泽东曾这样谈起长征,但他却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以一个诗人的眼界描绘了长征途中的高山峻岭、险滩激流,让这些山和水映衬了红军长征中那些崇高壮烈、动人心弦的战斗场面和情景,使血与火、灵与肉搏击的战略退却和远征增添了诗情画意。毛泽东在长征期间的诗词作品,大体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沁园春·雪》七首。这些诗词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变成真正的史诗,定格在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才气横溢、激情涌流、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那环境恶劣、敌情险恶、饥饿困顿、弹尽粮绝、经历雪山、跨越草地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更是诗情宛如潮涌,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一连写成十篇之多,占他所发表诗词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词是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  相似文献   

5.
正统观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可以断定他属于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大诗人;如把他的一生分期观察,又会发现每一历史阶段总会凸显一种诗人角色特征。红军长征期间,他进入诗词创作的巅峰。读长征诗词系列不难发现诗人的诗兴并不是发自具体的战役、战斗,那么长征路上的诗人毛泽东又应属何种角色的诗人呢?一位哲学家说:"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这原本是不奇怪的,因为两者同构不同态……"一位外国哲学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7,(11)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2017年7月26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与中共固原市委宣传部、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宁夏固原联合举办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主题研讨座谈会。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7.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引自《诗人毛泽东》长征是华夏大地上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唯一。每每重温毛泽东长征诗词,徜徉在平仄长短的字里行间,内心的感觉总能超越惨烈、苍凉和悲壮。“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何尝不是一种意境呢?作为战略家兼诗人,无论环境和个人际遇如何,毛泽东总是敏锐地预见和捕捉光明。以创作于长征前的《清平乐·会昌》为例:当时,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反革命大“围剿”中,中央红军严重受…  相似文献   

8.
在长征时期,毛泽东有着相当多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能够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艰难,同时也能看出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在文中主要就以《念奴娇·昆仑》为例就长征时期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6,(10)
正今年,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继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指明了方向。一、长征创造了历史长征是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关于长征,我们党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5年10月19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精心运筹下,中央红军在清除内部错误路线的同时,成功粉碎外部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把中国革命重新引向胜利的道路。在总结长征历程时,毛泽东曾自豪地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相似文献   

12.
郝遥 《新湘评论》2005,(5):30-31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堪称一部不朽的史诗。在史诗般的长征路上和秦晋高原,作为统帅、战士、诗人的毛泽东,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戎马倥偬间,也不辍吟哦或默涌。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183;娄山关》、《七律&#183;长征》、《沁园春&#183;昆仑》、《清平乐&#183;六盘山》、《沁园春&#183;雪》等8首与长征有关的诗词,从而形成了他一生中诗词创作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13.
正在长征中,伟人毛泽东一手马背横槊赋诗,一手运筹指挥打仗,用诗词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远征。从广西的老山界到贵州的崇山峻岭,直至红军占领遵义,毛泽东以"山"为题,写成了长征中第一首词《十六字令三首》。从这三首小令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红军战略局势的细微变化:脱离湘江,红军是"快马加鞭未下鞍",一路急进,摆脱围困;进入贵州境内,局势有所好转,撕破多路军阀布下的口袋阵,红军是"倒海翻江卷巨澜""万马战犹酣";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红军指挥权,  相似文献   

14.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就对长征有许多精辟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和重大纪念活动中,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都给予高度评价,对长征精神给以精辟概括,对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把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笔者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长征尤其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一全面梳理,藉以考镜源流、重温历史、联系现实、开创未来,帮助我们在新长征路上整装奋进。  相似文献   

16.
李喆 《党史博览》2011,(10):52-53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一共创作8首诗词,其中《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两首诗词是在甘肃境内创作的. 一、除《七律·长征》外,《念奴娇·昆仑》也是在甘肃创作的 《七律·长征》一诗,因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其诞生地在甘肃境内已经没有多少争议了,争议的只是具体时间和地点.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从进入甘肃、到北上到达吴起镇只撰写了3首诗,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彭德怀》.  相似文献   

18.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19.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重要诗词之一。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1957年《诗刊》首次公开发表这首诗时并未注明写作时间及地点,现在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地点没有交待。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为1935年9月,地点很可能是在现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境内的旋窝村。  相似文献   

20.
孙国林 《党史文汇》2006,(10):11-14
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战略大转移,是毛泽东从逆境转向顺境的一段终生难忘的人生旅程.他的智慧、才华和坚定的革命精神熠然彰显,并为世人所称颂.长征胜利之后,特别是20世纪的40年代,毛泽东经常回头看长征.由于他是长征的亲历者、指挥者,又是党的领袖,所以能以与众不同的眼光、角度和语言,对长征发表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