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五次反"围剿"广昌战役失败之后,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兴国、宁都地区向集结地开进,由于都河出发,由此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21日起,中央红军各军团开始突围,25日从江西信丰县的王母渡、新田渡过桃江,11月8日从湖南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之间继续西进,15日从湖南的良田至宜章之间进入湘南,先后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于11月25日打响长  相似文献   

2.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随后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最远行程约2.5万里,转战11个省,完成了向西北的战略转移,从而在陕甘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它记载着87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期盼8个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感人故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共8.6万余人,先后在江西于都的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对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进行了深刻批评。  相似文献   

6.
罗炳辉是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时,他率领红九军团随红一军团之后,从侧翼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春天,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抢渡乌江。中革军委指指示红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迷惑、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南进。 善于机动作战,素有“游击专家”之称的罗炳辉,率领部队在黔北老木孔、瓢儿井等地重创敌军,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6,(41):12-16
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共八万六干人,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踏上了向西突围的征程。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者计划到湘西会合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中,他们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采取"甬道掩护""大搬家"式的夺路突围方式,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简述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几次变动孙少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撤出江...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7月上旬,红7军团(途中亮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号)奉命出征闽浙皖赣4省,10月底抵达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时近4个月,行程二三千里,驰骋20余县(其中半数以上在福建境内)。他们挥戈闽西、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包括攻打省会福州和攻克大田、罗源两座县城,为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和抗日救亡伟大意义,为策应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为帮助福建地方红军游击队发展等,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伟 《党史文苑》2023,(4):33-35
<正>1934年10月中旬,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34师随党中央、中革军委直属部队和兄弟部队后尾跟进。11月26日,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率部进至道县葫芦岩,刚接替完红4师在该地域的阻击任务,师部又通知团长韩伟和政委侯中辉立即去军团受领任务。  相似文献   

12.
长征精神     
中文 《党史博览》2021,(4):封2-封3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是分6批从5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是由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赣东北前进.其后备批是:红6军团于1934年7月下旬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25军于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合编成红二方面军)于同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苏维 《湘潮》2015,(7):131-133
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而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8月7日就开始长征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傍晚,自桑植县的刘家坪和教子垭地区出发。20日,红六军团在大庸和溪口间的澧水北岸张家湾附近突破敌人的防御。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红六军团先行探路,踏上西进征途。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长征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先行开拔,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红六军团。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由湘赣苏区先期突  相似文献   

16.
广昌高虎脑战役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胡叔敏由于王明等人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就在中央红军主力举行战略转移前夕,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境内,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  相似文献   

17.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先遣探路的红6军团和红2军团会师后,在两军战略行动方向和统一行动方面,与博古、李德控制的中革军委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两军团是集中行动、统一指挥,还是分开行动、各自直受军委指挥?是集中兵力挺进湘西北开展攻势作战,还是红6军团单独进入湘西建立苏区?这场关系到红军长征成败的重要论争的结果,为红2、6军团的发展壮大,为两军团更好地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为红军三大主力战略格局的形成,为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图谋,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6,(10)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主力红军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前,通常称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初期。关于初期的战略转移方向问题,党史界的传统观点是:长征出发时,就已明确要到湘西去跟红二、六军团会合。对此,笔者未敢苟同。我们认为,长征初期的战略转移方向是随着中央对战略转移问题的酝酿、决策、准备过程而逐步明确,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