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朱前星  黄保文 《求实》2003,(7):36-37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在于1、中国传统文化对权力价值的认识偏差;2、中国传统文化宗法意识的不良影响;3、中国传统文化治吏机制的历史弊端;4、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想主义的空想性.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三个代表",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新思路,为革除中国传统文化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建设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学热”引发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涤荡,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精神家园",产生了民族自卑感。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使取得的举世瞩目,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在国际社会民族身份的认同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在中国大地出现"国学复兴",甚至"还魂"的热潮。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潮,我们要冷静思索之。首先我们要厘清何为国学?国学为什么会热?国学热的实质是什么?国学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标示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其演变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现代民族国家诉求与人的解放诉求是这一谱系的"精神本源",由此展开而形成了"思想-文化传统"与"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前者包括启蒙-教化传统、个性解放传统、大众化传统、继承-借鉴传统;后者主要是现实主义传统、浪漫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理论的有机构成,意在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运动轨迹"与"精神结构图"。  相似文献   

6.
赵书昭 《世纪桥》2014,(4):8-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两大政治亚文化,各自在党的执政体制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一是特有的心理结构影响着国人政治行为选择;二是特有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党的执政体制的运行;三是传统制度模式影响着执政体制建设的具体设计和选择。此外,西方政治文化树立了全球文化霸权,对党的执政体制建设影响颇深。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一方面,大胆吸收其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正确应对其威胁和挑战,包括抵制"普世价值"思潮和反对全盘西化,坚持文化对话,正视文化交锋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戴先英 《湘潮》2016,(1):117-1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且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都深深地扎下了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应探索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0,(11):63-64
<正>据8月28日的《文汇报》报道: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汝伦,在复旦大学作题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的演讲,他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决不是说只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和正统的儒家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道德性特征,但是,无论从儒家思想的内部分歧、儒家理想现实化的过程中,还是从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的差别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性与实用性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兼具"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蕴含着独特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民本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宗法等级观念、由官本位思想衍生的官僚主义、小农经济文化心态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既要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又要警惕其消极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11.
程亚红 《学习月刊》2014,(16):30-31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互渗与融合的结果必定会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由冲突走向趋同,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的趋同发展下也会整合、出新,逐步规范,与此同时,在这一趋势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必将伴随文化的发展推而广之。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传播问题;二是国际化发展的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闫媛 《共产党人》2008,(1):49-49,48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和谐、统一,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都集中体现着这些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中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总是恰当地与贯穿其中的艺术精神紧紧相系,你中有我我中融你。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由孔子所提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是道德与艺术统一。儒家文化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与道德高度统一起来。先秦时代的艺术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鲜明特征及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浸润滋养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之外,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脉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并坚持走好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继承性发展和发展性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提供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语境下,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和谐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制观是培育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胜 《理论研究》2010,(6):20-23
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思想内涵可谓是"微言大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来阐释和探讨传统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对现代人的有益影响,能够发现包括禅宗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传达出"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间的一个重大分野在于对个体和群体的不同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向度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多维定位,包括价值定位中的“群体优先”,伦理定位中的“道德责任”,目标定位中的“伦理追求”等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应实现群体优先与制度优先相契合,发挥个体积极性;道德责任与契约责任相契合,培养现代责任主体;伦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相契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许多从政者的思想精华,主要包括:"国而忘家"、"民为邦本"的爱国爱民精神;"居之无倦"、"见利思义"的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精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精神;"静以养身,俭以养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断深入,国家的发展理念也在日臻成熟,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时代。文章试从三个层次论述中国文化的战略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大变革时代放弃传统、轻视文化的失误以及文化对当前和平发展的战略价值。核心观点是:成为文化大国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应把文化的发展置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既加强国内文化建设,也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对外文化战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自身文化为发展道路保驾护航。同时要树立大国理想,勇于阐释和发挥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解决中国问题"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征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在"创造些新的东西"方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中国古代知行观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具体表现在:内涵着眼于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统一,使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外延扩展至广泛的治国理政实践;认识和实践主体侧重于党员干部、青年学子。习近平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两创"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做好"两创"的前提;培养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是做好"两创"的基础;完善价值表达,实现话语转换,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做好"两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