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提出全面深入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增进合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丰富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本文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剖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总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计,这一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构想,必将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与东盟双方经贸合作的拓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必然性是什么呢?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有利因素和困难障碍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广西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及其转变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纽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已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桥头堡,特别是从2004年10月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以来,广西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由于广西与东盟各国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其经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0日,在南宁举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合作战略的构想。提出这一构想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新时期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对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盟宪章及经济共同体蓝图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运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踏上新台阶。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引导。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趋势,提出了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战略框架。其基本思路是在合作方向与发展目标指引下,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多路径展开全面合作,构建一系列战略支撑,最终推动中国与东盟建成关税同盟乃至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泰国是中国区域合作构想中连接"陆上东盟"与"海上东盟"的重要交汇点,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东盟国家。因此,抓机遇谋对策,是当前提升广西与泰国经贸合作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绍铨 《东南亚》2004,(4):16-20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 ,双边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 ,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已成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同时 ,双方在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 ,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竞争和冲突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由于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十分缓慢。冷战结束后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东盟自身的发展壮大 ,双边经济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边贸易额迅速攀升 ,1 995— 2 0 0 2年的平均增…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2021,(5):118-134
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长期以来,基于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双方经贸合作硕果累累,2020年已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为双方下一阶段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实施等,都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活力。虽然面临诸如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干扰和贸易投资不平衡等新旧挑战,但只要双方坚守对话与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战略互信,就能克服种种挑战,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推上新台阶,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