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求执法行为“零缺陷”,为有价值的举报线索开辟“绿色通道”,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系列举措,是本市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执法形象。确保公正执法提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具体案件运用中有利有弊。其弊处在于丧失可靠证据影响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致使有罪之人逍遥法外,从而使司法制度失信于民。其利处在于能保障刑事诉讼结果尽可能公正,不伤及无辜者,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最大利益,塑造警察执法守法行为。  相似文献   

3.
坚持人性化执法 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要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坚持人性化执法,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在执法中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行为,发挥公证的证明、服务、沟通、监督作用,预防和减少纠纷,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公证是指公证处依法证明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第三条公证文书具有法律上的证明力,是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事实的根据,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和撤销。对于同一事项,其他证明与公证证明不一致的,以公证证明为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由原公证处或…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应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的价值、程序公正三方面内容,且三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是要分析其基本问题,即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践,应当明确规定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确定非法证据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以此来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从司法解释层面上升到立法层面。正确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效监督非法取证行为,是保证案件质量、严防冤假错案的一剂良方。根据浙江省在审查起诉环节及审判环节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数据分析,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的诉讼监督力度仍不够有力。究其原因,有立法上的缺陷,侦查权的独立、封闭,非法取证后果模糊等。进一步构建完善非法取证诉讼监督机制,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出发,还需转变执法理念,强化对非法证据的诉讼监督意识;走出书面审查模式,动态静态相结合;建立健全提前介入制度;涵盖对所有证据取得方法的审查和监督;建立检察官对警察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7.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虹口区检察院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根据高检院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工作的要求,积极构建“用制度保障办案规范,用督导督查引导办案规范,用流程管理监控办案规范,用评估考核促进办案规范”的“四位一体”办案规范化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法律监督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而坚持效率与公正并重、依重执法效率则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及重要的执法办案部门,讲求执法效率,无疑是法律监督工作所需.执法办案职能所为,现代法治理念所涵。  相似文献   

10.
在正当程序理念的引领下,以正当程序为主线架构侦查权力约束机制。厘清侦查目的,确立侦查中立观,尊重侦查正当程序,增强侦查主体合法行使侦查权的内在约束力;以严格的法律规范、疏密有致的法律体系确立侦查权力法定的正当性;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约束由"软监督"转变为"硬制约"和"硬制裁",形成强有力的外部制约;合理合法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张其对侦查权力的约束作用,以证据裁判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侦查行为;制裁程序性违法侦查行为,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的情况,请予审议。一、检察机关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主要情况人民检察院要承担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必须首先做到自身严格公正文明执法。2003年以来,检察机关坚持把规范执法行为作为实践“强化法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人权保障的现代社会,诉讼人权的保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遏制非法取证行为,规范侦查权力的行使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当前,考量如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重要课题。研究此课题,首要的前提就是要研究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关理论,进而确立以基本人权保障理论作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2月21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部长吴爱英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本办法设立。设立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公证执业规范和执业纪律。公证…  相似文献   

14.
周永康说,检察机关一是要准确把握宪法定位,切实承担法律监督使命。既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既要严格公正执法,又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既要注意执法中的协作配合,又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确保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二是要认真倾听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1号《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2月21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部长吴爱英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本办法设立。设立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公证执业规范和执业纪…  相似文献   

16.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要十分重视加强和规范公安执法工作,建立执法长效机制,全 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干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好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执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作为定案的证据的规则。构建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克服目前存在的诸多困难。首先司法人员应牢固地树立保障人权和依正当程序控制犯罪的执法理念,同时建立非法证据的绝对排除制度、严格的判例辅助制度和完善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方宏林 《公安研究》2012,(6):64-69,79
近现代宪政是以控权为手段、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形态,是宪法的实施过程和状态的有机统一。治安系统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行使的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加强治安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严格坚持宪政理念的指导;必须在法律、法规明确的职权和设定的义务内,严格限制和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必须自觉端正执法认识,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始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推动中国特色公安执法活动沿着规范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两高"司法解释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但由于法律本身规定的缺憾,以及相关程序的缺失,使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几成一纸空文。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实行非法证据排除存在的诸多障碍,如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之间难以取得较好的平衡,追求实体公正的观念强于追求程序公正的观念,错案赔偿制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影响等,提出了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误区及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争论较多,但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与否往往根据其真实程度进行讨论。国外一般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是保障人权和刑事司法的平衡。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证据的真实性出发,还是从价值冲突的理念出发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都会陷入法理上的误区;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法律后果,是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制裁。一种非法行为有了与其相应的法律后果,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