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有个杨小运,鲁北出了个回景振”的报道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后,回景振应邀来编辑部座谈。他用朴实幽默的庄户话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问:你把这么多小麦卖给国家,为什么不留着卖高价? 答:今年俺收小麦两万四千多斤,全家人真是喜得合不上嘴。俺祖祖辈辈,见也没见过这么多小麦!这是党的政策好。俺把两万多斤小  相似文献   

2.
知足吧     
馒头向小麦诉苦:“俺和面包都是你生的,为何它比俺身价高?”小麦对馒头说:“因为面包久经‘烤’验,高点很正常,你天天洗桑拿也不错,看看人家麸皮都沦落成饲料了也没埋怨过我,你知足吧。”  相似文献   

3.
孔正方,男,55岁,福建省旅游协会饭店经理联谊会会长,福州市外贸中心酒店总经理。他的酒店不到200个房问,却用5年的时问,还清了所有外债,还赚回了一个酒店.从“新兵蛋子”到酒店总经理,孔正方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俺有啥说的,俺不就是向国家卖一万斤对虾吗,区长为俺挂过花了,就中了。俺土里刨食的庄户人有啥能耐,要不是政府帮扶着,家业早就败啦。 俺是寒亭区高里镇北韩村人,35岁了。去年区里号召到渤海湾开发滩涂,说养虾能赚大钱。俺寻思,这些年肚里喂圆了,就是腰里钱包瘪一点儿。上级号召搞商品生产,可俺光知道养鸡喂兔,没干过啥大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记者碰到京郊农民谭秀珍,她急协地说:俺家今年打了11万斤稻子,合大米有7万多斤。可俺乡里的粮站说了,今年的粮不收了,自已去卖。说是十四大开完,就搞市场经济了。俺搞不懂,搞市场经济就不管俺农民了?我该上哪儿找市场去呢? 据谭秀珍说,她家住通县台湖乡田府村三队,1992年开春时,村里号召大伙儿承包土地种粮食,讲的是乡里粮站负责收购。这两年种粮没啥“油水”,别家都不肯多承包,只有她和丈夫张玉科“实心眼”,  相似文献   

6.
都道是生姜还要老的辣,俺偏说出角的牛犊虎不怕。球场外指手划脚威风大:他那里盯人不紧;他早该切入篮下。“爹!待俺个儿与你一般齐了也,咱爷儿俩也上场蹓蹓唦。”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矛盾的现象引人深思。比如,“看不起”又“离不开”的现象,就着实让我琢磨了好长时间。在我们煤矿就有人认为,政工科室是个无关紧要的部门,有它也出炭,没它也出炭,跟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多大直接关系。可是发动职工创水平、教育群众顾大局又离不思想政治工作。政工的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件小事使我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要说这公款吃喝风,狠煞了多年,文件没少发,制度没少建,要求没少提,可就是收效不大。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在“风头”中偷偷摸摸地吃,在“风声不紧”时大模大样地吃。为什么总也“吃不够”呢?近日读到一则史料,悟出一个答案来。  相似文献   

9.
近日去机关办事,发现了一种时尚语言,叫做“没办法”.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有的机关同志就会摆出一副涉世不浅、造诣颇深的神态,两手一摊:“对不起,没办法”.在他们面前,任你千般耿直、一腔热血,不生出“没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惭愧,也会不由自主地附几句“当官难”的感叹.但是,“没办法”的事见得多了,就难免产生质疑:坐吃俸禄的“和尚”们,咋就只会念让人丧气的“没办法”经呢?  相似文献   

10.
无边落墨 《各界》2011,(11):49-51
张謇字季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没地位”的地主家庭。什么叫“没地位”呢?就是家里虽然有钱,但没面子——因为张家属于“冷籍”,而“冷籍”,就是祖上几代都是平民,既没人做过官,也没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  相似文献   

11.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领导艺术”一词,是由“领导”和“艺术”这两个词组成的。艺术,是指用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戏剧等。怎样才能塑造出典型形象呢?那就是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没有创造,徐悲鸿就画不出独树一帜的马;没  相似文献   

12.
食堂班长殷桂荣看着餐桌上原封未动的饭菜,奇怪地扭头向后屋嚷道:“谁还没吃饭哪?”“黄宝荣。”“怎么回事?”“她哭了。”“为什么?”“不知道。”殷桂荣不再问了,对黄宝荣她还是了解的,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她今天为什么哭呢?这确是个谜。殷桂荣想来想去,还是先找黄宝荣比较知心的赵素芬谈谈,也许她能知道些情况。于是殷桂  相似文献   

13.
廉政提精神     
精神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由客观现实所支配,又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有个单位缺一名主官,却有三四个候选人竞争,于是乎,托人情、拉关系,千方百计让上级个别人说话的有之;用车拉上大包小包土特产给主管领导送的有之,好一阵子忙碌。最后上级任命到来,却是一名没找没跑、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善吹牛拍马、没有“后台”的实干者,大出旁观者所料,舆论哗然。上级清正廉洁、任人唯贤的行为,大家看在眼里,群情振奋,无不拍手叫好。过去一门心思找关系想“进步”的,把心思用到了工作上,老实巴交认为没靠山难进步,而放松工作的,也来了精神,整个单位工作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两会”上有件稀奇事,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室的南头,天天挤得水泄不通,代表、委员里三层,外三层,恨不得要把台子压碎。是追星族围观明星吗?不是,“两会”上明星如云,随处可见,完全不必都赶到南头去凑热闹。是有什么优惠商品出售吗?更不是,那地方既没好吃的,也没好穿的,更没有什么华丽包装的东西。那里是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大会信息咨询处。代表、委员挤到那里,不为别的,仅仅是为了索取几个数  相似文献   

15.
愤怒     
刘正权 《党政论坛》2010,(18):18-19
王局长站在车库前,脸色很难看。“车呢?”王局长问司机小张。小张莫名其妙,伸手一指奥迪:“那不是吗?”“我是问那辆桑塔纳!”王局长鼻子里一哼,心说当我没长眼睛啊。“噢,那辆破车呀,卖了!”小张一点没注意王局长的表情。  相似文献   

16.
夜深了,南京军区某团八二无后座力炮连的战士都已进入了梦乡,唯有老战士吴国庆独自在营房附近那棵大松树底下徘徊……查哨回来的指导员蒙政,看到小吴还没有睡觉感到奇怪,便问道:“小吴,是不是睡不着?来,我们坐下聊聊。”没料到小吴却“哇”地一声哭着往宿舍跑去。小吴是一个爱说爱笑的战士,今晚怎么哭了呢?莫非是家里遇到了困难,还是……?蒙指导员脑子里打了个问号,决心弄个水落石出。第二天早上,他了解到小吴的情绪是由于连里  相似文献   

17.
95年第17期《瞭望》杂志刊登了一幅寓意很深的漫画。画的内容是,电视上正播放着减少会议的新闻报道,坐在电视前的一位老农却有点吃惊和遗憾的地说:“俺多年没开会哩!”看过这幅漫画,相信会引起大多数读者的深思。 听那老农的话,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减少会议?也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多年却没开过一次会?但是,我们有些人是应该知道的,尤其是那些负责宣传和组织发动各阶层、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党政部门  相似文献   

18.
让我讲,还得从俺村说起。 俺村叫老富沟,在太行山的一个小山旮旯里。“老富沟”这名字中听,其实俺村是个“山象和尚头,吃水贵如油,路有尺把宽,风都不想留”的穷山沟。祖祖辈辈穷怕了,不知啥时候就起了这么个吉利名字。俺家乡地盘不算小,约模300多  相似文献   

19.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在上层社会还是在广大民间,中国人对于妇女的生育总是很重视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嗣,便上无颜以对列祖列宗,下无人为自己养老扫墓,对于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来说,大概可算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了。然而,是否随便生个什么孩子就行呢?并不。生男生女却大有讲究。中国人历来的观念是,生个男孩便高兴,而生了个女孩便有点扫兴,前者叫做“弄璋之喜”,后者却只能算是“弄瓦”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