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青团江西省吉安地委周金堂、彭永平同志在来稿中认为,在近几年的农村商品生产中,农村青年人才具有“灵活变通”、“主动自励”、“斥疑坚定”、“求同合作”、“讲求时效”等特点。培养农村青年人才的途径主要有:第一,依靠现代视听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深入改革的巨浪,把一代农村青年推向商品经济的激流,造就了一批有胆有识的农村青年人才。毫无疑问,农村青年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涌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且加快了农村观念的更新、道德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对活跃农村基层团组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农村青年人才的特点,明确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途径及方法,遵循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原则,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到湖南省衡南、衡阳、望城三县,就农村的状况作了十五天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各地农村呈现一派“致富道情”的新景象,广大农村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那种突击队的作用,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日益显示出来。为着珍惜生机盎然的青春,他们也真诚地向党、团组织和社会发出了呼唤。他们不再“跳农门”了过去,在农村青年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农村青年两条路,不是当兵就学徒。若是两者都不成,只让青春伴泥土”这种  相似文献   

4.
一、观念更新的桎梏在哪里青年是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历来都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传统。今天,青年同样站在了破除旧观念的前列,弄潮前进。但是,也有一些青年还抱住旧框框不放,在那里犹豫观望,步履蹒跚。为什么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还被一些“思想绳索”束缚着。一是“左”的思想还在作祟。这一代青年是从“文化大革命”中过来的,“左”的思想在头脑中影响很深,这几年虽然基本上摆脱了“文革”的阴影,但还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人的价值的实现最集中地体现在众多的农村青年形象身上,他们在经过了一段“人”的失落后,不断地寻找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意识的产生是人作为一种主体,其存在意识不断强化的反映,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但他们同时又是日趋严重的农村犯罪的主要成员,引发其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复杂矛盾。减少和预防农村青年犯罪,要遵循“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长期坚持“严打”,又要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筑起农村长治久安的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7.
来自农村富裕家庭的战士,是指来自农村“两户一体”中年收入万元、家产万元或存款万元以上家庭的战士。这些战士虽然在部队中还不多,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有代表性。分析、研究他们,对于研究整个改革形势下的青年战士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富裕家庭的子弟今后将是部队的主要兵源。调查、分析这些青年战士的情况,把握他们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表现出的思想特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生力军,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其发展滞后于城市青年。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的农村青年伴随着“民工潮”而崛起,在与市场经济的接触中发展出新观念和新的人格元素,成为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93是中国青年充满活力和躁动的一年。这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人们,特别是青年们最早敏感地意识到了机遇的到来,他们最先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想尽早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崭露头角,他们渴望自身价值在“下海”潮中得以实现,这便形成了1993年蔚蔚壮观的“下海”潮。  相似文献   

10.
“农二代”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传统农民不同,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却没有选择种田,他们来自农村却大都选择走进城市;成为“城市人”是“农二代”们的梦想,然而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讲却无疑是一条艰辛之路。“农二代”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和历史多方面影响下的结果,这些“农二代”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通过社会转型的方式才能够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1.
青年自立概念的主要特征目前,对青年自立概念众说不一,有的从社会心理和民族传统上,把青年自立看作是“摆脱了对家庭的依附,在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的青年人的行为”;有的从青年本身的思想认识上,把青年自立理解为“单个人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上的独立”;有的只是把青年自立简单笼统地看成是“青年能够独立地为祖国、为人民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等等。上述提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都不够深刻和完整,没有能真正揭示出青年自立这一概念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所以难以形成人们公认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准确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青年自立,一般地应该  相似文献   

12.
——他们眼界开阔。当代城市青年文化水平较高,改革开放的环境和科技的发展,又使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因此,这一代青年衡量事物的参照物往往是横向的国际化的,也是高标准的。他们对以往的“封闭”年代没有感受,而对“开放”则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言行务实。整个社会的务实风气熏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是最广泛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力军。本文试图从剖析当代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入手,来认识当代农村青年。 一、当代农村青年进取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人生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一部分青年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和辛勤劳动先富了起来。那么,青年农民致富后有些什么变化?与过去相比有何新的特点?下面,我根据1985年11月对河北省满城县几个富裕村(南马、东马、北庄、南陵山、北陵山)100名青年所作的抽样调查情况,谈点浅见。一、政治冷漠感趋于弱化,关心改革,要求入党入团,愿意当干部的青年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文革时期农村推行的“一大二公”,“穷过渡”,以及吃“大锅饭”等许多“左”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深受其害。即使是身强力壮的青  相似文献   

15.
“多余人”与“忏悔贵族”是19世纪前期与后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两组著名形象,虽然两者产生于不同时期,但却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一些论证,以求教同仁。一、传统主题“青年贵族的生活和出路,他们怎样洗涤自己,一直是俄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①,这一“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的出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的标志之一。19世纪前期的俄国著名作家,在自己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中,都重复着一种贵族青年的典型:同名诗体小说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雕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同名小说中的罗亭、还有一个同名…  相似文献   

16.
一、各国政党在新形势下更加重视青年工作,不同程度地加大青年工作的力度 德国社民党早在1988年明斯特代表大会上便通过青年政策决议,明确指出“一个没有青年人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农村工业化基本完成。本文仅根据对深圳市龙岗区的调查,探讨农村工业化对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深刻影响。 一、农村工业化对青年的影响 龙岗区是1993年从原宝安县划分出来的,成为深圳市的一个市辖区,面积是946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86个自然村。龙岗区是以大量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为起点,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的参与,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科技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 1.农村工业启动与青年积极性的激发(1979年—1986年) 改革开放初期,龙岗农村仍以农业为主,保持传统的粮、油为主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有些团员、青年觉得有了责任制,劳动竞赛没用了,再提是多此一举;有些团组织也觉得竞赛再也插不上手了,没事可干了。劳动竞赛到底还有没有用?共青团组织究竟有没有必要再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与大家商榷。传统竞赛的回顾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一项有组织、有秩序地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中的高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团章总纲提出:共青团“是带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带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突击作用,是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各大中小城市中出现了一个以青年为主的新群体。这一群体成员主要来自农村,他们由于社会角色和地位的边缘性而被称为“边缘人”。城市中由此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与边缘人群自身有一定关系。本文分析了化“边缘人群”为城市稳定因素的必要和可能,并提出三点建议:1、保护青年民工的合法权益;2、关心“边缘人群”的生活;3、呼唤第三部门的适时介入  相似文献   

20.
80年前,北京学生在黑夜沉沉的中国发出一声响亮的春雷,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他们在天安门集会的宣言中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集中代表了“五·四”青年的心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更清楚地体味到,“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爱祖国、求进步”,一直被一代代的青年承传下来,在一次又一次的青年革命运动中发扬光大。 “五·四”以来的80年中,每一次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都突出体现着“爱祖国、求进步”的精神和光辉。大革命时期,从南方的“小城春秋”到北方“保定二师学潮”,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