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从1989年11月9日前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东西德边界到它1990年10月3日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二战以后分裂并相互敌对四十多年的两个德国完成了统一,其进程之快捷和顺利在历史上前所未有。两个德国在实现国家的和法律上的统一以后,正面临着“内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后,在连年战争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迅速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的长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和积累了独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弘扬犹太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犹太民族历史上多次惨遭流放、驱逐和杀戮,命运多舛。以建国后,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家园。《独立宣言》明确宣告,“这个犹太国家对所有犹太人敞开大门”。在经历了几次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后,以成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如何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犹太移民融  相似文献   

3.
德国是最早受到坦克攻击的国家,而它的军队却又是世界上运用坦克最成功的国家,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装甲兵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冷战期间分属不同阵营的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各自重建了一支在欧洲当属一流的装甲部队。德国统一后,位于缪斯特镇的坦克博物馆为我们保存了近百年来德国军队所装备过的各类坦克装甲车辆,它们以无言的钢铁身躯叙述着德国近现代陆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德国民社党深刻总结原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不断刷新自己的形象,调整党的纲领和策略,争取到越来越多选民的支持,从而逐步走出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阴影,成为德国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德国民社党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左翼社会主义政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已经完全社会民主党化了,但与社民党仍有区别,两党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代领 《法制博览》2010,(18):14-14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建立的意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独立后,立即受到周围5个阿拉伯国家围攻夹击,当时以色列仅有约30架轻型飞机,主要是英制奥斯特MK.9型观测机,机上仍然漆着巴勒斯坦民航标志,几无战力可言;而100余架阿拉伯各国的新式战斗机,则主宰着这片犹太故土的天空。这种情况一直到分布各地的同情犹太人的组织,网罗了各式各样二次大战剩余军机,并由各国志愿飞行人员飞至到以色列,协助这个重新诞生的国家作战,恶劣的局势才逐渐改观。 几十年来,以色列从英、法、瑞典及  相似文献   

7.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社会民主党执政、参政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欧国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冷战时期的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二战”后与苏联一起形成“东方阵营”的8个国家。1989年剧变后,民主德国已并入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已分裂为5个国家,形成12个主权国家。从国家性质来看,这12个国家都抛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 11月 19日, “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展览在德国施佩耶尔城开幕, 这个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次”的关于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大型展览已经于 2005年 3月 20日闭幕。抛开所有一切大的背景形势不说, 举办这次展览的直接动因是庆祝施佩耶尔城的犹太教会堂落成 900周年。施佩耶尔会堂建成于 1104年, 它继承并荟萃莱茵河流域已发展了百余年的犹太文化; 就像一首不屈的壮行悲歌, 施佩耶尔会堂将中世纪的犹太文化传送给近代、现代, 传送给地中海、全世界。1500年, 权借这个世纪交替之年作为标志,施佩耶尔会堂被关闭了, 墙垣倒坍了; 欧洲犹太人进入“…  相似文献   

10.
从2009超级大选年看德国左翼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因为在德国要举行一系列重要选举而被称为"超级大选年".在这个超级大选年里,在原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德国左翼党的崛起,对于德国各个政党以及政党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德国左翼党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德国政治的现状,尤其是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党在德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在塔巴,其打击以色列的目的昭然若揭:犹太先祖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后,曾经流落西奈40年,靠住草棚和挖野菜度日,犹太人的"住棚节"即由此而来。10月7日是今年"住棚节"的最后一天,有大约1.5万名犹太人在那里踏寻祖先的足迹。而在爆炸发生半小时前,一个官员打扮的小伙子出现在旅游者中间,要求他们出示护照。这些旅游者的护照表明,大部分人都是以色列公民。这个"官员"离开不久,便发生了汽车爆炸事件。这起精心策划的爆炸发生后,已有"世界伊斯兰团"等3个不知名的组织宣布对事件负责,埃及、伊朗或黎巴嫩的反犹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德国统一后政治文化发生变化,并对德国外交政策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和平与反军国主义的安全防卫政策,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睦邻关系的发展。统一后德国政治文化对其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政治文化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坚持多边主义与坚持反军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影响了其和平主义与文明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党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法国社会党在参加欧洲各国社会党普遍进行的关于革新社会主义理论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它强调要“适应现实,但是不应当屈从一个所谓自然的资本主义模式”,“要市场经济,但不要市场社会”;不应当再把社会主义界定为一种制度,但应承认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启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动方法;既坚持改良主义,又强调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它还强调自己是一个“跨阶级的政党”,并承认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东这块拥有大量石油却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至今仍有一个深深的伤口难以愈合,这就是巴以问题。经过5次战争和无数次的冲突,以色列成为了该地区的军事强国,在四周阿拉伯国家环伺的境域里,以色列时刻保持着警惕。犹太人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多次的实战打出了以色列军队的名气,更使其空军享誉世界。而在近几年的巴以冲突中,吸引人们视线的却不是“大卫之拳”——战斗机部队,而是知名度不甚高,但却同样凶狠的直升机部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对外工作进入调整、开拓新时期,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下称"德国社民党")的研究以及同其交往,就是一项重要工作.我曾长期从事德语国家政党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对德国社民党领导人访华的接待工作,并随同我党领导人出访当时的联邦德国.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参与了时任德国社民党主席勃兰特访华接待工作.此访翻开了两党关系新篇章,对我们党发展同其他社会党类型的政党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前言 长期以来,以色列海军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以色列的地理条件和国情之间的矛盾使其海军成为一个鸡肋。以色列国土狭长,东、南、北三面皆与阿拉伯国家接壤,西濒东地中海,相对其狭小国土而言,海岸线相当不短。作为国家战略防御格局的重要侧翼,海军建设显然十分必要。但是近四十年的阿以战争迫使以色列维持一支庞大的现代化陆空军部队,如果不是犹太财团的大力支持和美国每年的军  相似文献   

17.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犹太民族作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命运是悲剧性的。在长期的流亡和迁徙过程中 ,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沙皇俄国是一个地域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大殖民帝国 ,在这个被列宁称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的大帝国中 ,犹太人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苏联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 ,苏联犹太人的际遇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 ,因而导致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苏联犹太人中间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8.
“维持平衡”的国防战略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值得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阿拉伯国家似乎素来就不能与精明的犹太人和平相处,为了“捍卫真主赐予的土地和财富”,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入21世纪,曾是以色列最大“宿敌”的埃及早已经和昔日的敌手握手言和,伊拉克的战争机器则已经被美国的重锤彻底粉碎。维持与以色列微妙战略平衡的任务,似乎落到了叙利亚的头上。尽管在近50年的交手中,叙利亚的军事力量总是“胜少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巴以和平进程步履维艰,耶路撒冷问题、边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都有很大发展,导致冲突不断升级。这与美国长期推行偏袒以色列,压制阿拉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以本·拉登为代表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反映出一些人绝望情绪和铤而走险的恐怖精神,而实际上是美国自身种下的仇恨种子所结出的恶果。 “9·11”事件发生后,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许多阿拉伯国家处于两难境地。美国的中东政策也面临困难的抉择。一方面为反恐怖需要,它必须联合阿拉伯国家,而要取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就要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却又很难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还要积极支持沙龙政府以反恐为名打击阿拉伯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