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 《公民导刊》2010,(7):54-54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日前作报告时,炮轰一些中学重奖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功利!”他认为优秀学生可遇不可求,考上清华主要靠学生自身素质,并非代表班主任和校长特别努力。所以“不要总拿考上清华北大说事”,“如果要说事,就拿考上本科的整体人数来说事”。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们外出行走时总怀着恐惧,因为曾经遭遇过碰障碍物摔倒、掉进水沟等可怕的事情。自从参加定向行走训练后,我们学会了规范的定向行走技能,而且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从此人生会更加精彩……我们盲人走出了家门,走出了人生价值,走出了自信,走出了尊严,有了走向社会的胆魄。”——青岛市盲协主席丁原驰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在广东高州的重要讲话发表后,省委及时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提出贯彻意见。省委书记陈明义强调,各县(市、区)委要按照开门搞“三讲”教育的精神,组织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转变工作作风,让广大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到领导干部的可喜变化,增强搞好“三讲”教育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15):19-21
7.1%这个数字,让人在经济阴霾下看到了一缕曙光。 当我国上半年“年报”公开亮相时,7.1%的GDP增速——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走出经济困境,无疑都是一支绝好的信心剂。  相似文献   

5.
柳英 《两岸关系》2008,(6):17-18
“5·20”后,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8年来,岛内民众早已厌倦了民进党无休止的“统独”争斗,希望马英九上台后台湾经济能够走出泥淖,重拾经济发展信心。然而马英九当前所面临的整体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岛内通胀压力不断增大、财政赤字高涨使得选前所开出的公共建设、减税等支票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9,(3):26-26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信心:“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吲家发展的信心。”8个“信心”,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周人杰的文章,文中指出今年两会,食品安全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委员坦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来自香港的容永祺委员举例“奶粉限带令”,认为“现象的背后正是内地民众对内地食品缺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中,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陈迁  江忠昌 《今日浙江》2011,(19):54-54
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宿舍里,可以去基地食堂吃饭,另外每月还有800元收入,这种生活对大半年前的祝某来说,简直是梦一般的待遇。去年年底,祝某服刑期满走出监狱,无业可就、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生活让他感到迷茫,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建德市司法局了解情况后,找到祝某,让他到“中途之家”去安置。  相似文献   

9.
在抚顺市保安服务公司,有一位倍受称赞的女青年,从机关到基层,对她自学成才和求真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无不敬佩,都赞扬她是自学成才的好青年。她,就是近日被市公安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公司党总支委员、出纳员毕艳。毕艳常说:“成才之路靠自己走,殊荣靠自己去奋斗”。有志者事竟成。早在10年前的1988年12月,19岁的毕艳姑娘走出女子职业中专校门,她带着仅几分之差未能考上大学的遗憾踏入了市保安服务公司大门,做出纳员工作。自她步入保安服务公司之日起,就暗下决心:发奋读书,自学成才,不圆大学梦决不罢休…  相似文献   

10.
一、对前景的信心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预期1.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前景的信心在被调查的133位领导干部中,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27.1%的人“充满信心”,66.2%的人“比较有信心”,只有3.8%的人“信心不足”,3%的人表示“说不清”有没有信心。这说明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中国的未来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也预示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2.对2003年所在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预期93.3%的人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有信心,这从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居民未来一年实际生活水平同…  相似文献   

11.
记得世界经济普遍遭受“寒冬”侵袭的年初,温家宝总理走遍中国各地,鼓励对中国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信心”、“信心”,还是“信心”。  相似文献   

12.
马良清 《湖湘论坛》2000,(5):24-24,,38,
学习邓小平著作,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话语:“我们应当充满信心”、“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等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同志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倍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信心造就了邓小平同志永远“打不倒”的坚强性格,而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种信念和信心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观点的坚信不移并始终不渝地身体…  相似文献   

13.
凌继堂 《群众》2009,(7):54-54
当前,面对尚未见底的金融危机,面对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只走让农民变成“非农民”这一条路,显然是不足的。大多数农民还是要靠务农致富。如何增强农民致富信心,走出一条以农富农、共同富裕之路,句容戴庄村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量 《中国人大》2009,(21):53-53
2009年10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为共和国所走过的六十年辉煌历程“三呼万岁”。他向世界宣告:“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显示出中国对未来和世界的无比信心。  相似文献   

15.
暑假里,一位朋友来电话,说他忽然有了点失落感,因为“孩子的中学召开优秀毕业生汇报会,两个上台报告的校友都考上名牌大学,可他们都是教授子女,咱们比不上啊”。“噢,那有啥关系?学问从来不讲世袭制。”我脱口而出。怕寥寥数语,难以解惑,我索性跟他“煲”上了“电活粥”。  相似文献   

16.
香港信心向好的三个标志 在香港整个过渡期,英国人手中始终握着一张“信心”牌挑战信心、指责中方这样做影响港人信心,那样做会影响港人信心。中国恢复先例主权是不可逆转的。进入97年后,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有没有信心?事实是雄辩的。信心标志之一:资金流向香港。香港早在70年代末;一些外商,主要是英资财团的大亨们开始视“97”为政治风险,他们重新部署财团发展策略,实行分散投资,以避97风险。他们出手一些在香港的物业,套现资金转到海外投资,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香港与海外各占一半”的企业发展策略。但部分资金调离香港是将…  相似文献   

17.
王地 《当代广西》2012,(18):5-5
在当下,“信任”因为缺乏而显得弥足珍贵,也让人们饱受纷扰。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准是花了钱的呢”,有人不信;小伙子当官了,“他家里肯定有背景”,人们也不信;她出名了,“肯定做了人家小三”,人们还是不信……普遍的强大的疑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精神疾病。假的我们不信,真的我们也不信。  相似文献   

18.
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困境之中,危机当前,最需要什么作支撑?无疑是信心。信心成为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是成功的精神支柱,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信心是吹动船帆的风力,没有风力船就难驶远;信心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事业就难创新。要走出严冬的包围,  相似文献   

19.
《人大建设》2001,(7):48-48
昔日“花钱靠提留”的东孔庄村富了!这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拥有数千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村里的孩子上学不仅有专车接送,而且村里还规定对在市里上中学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元,对考上一般大学的学生村里负担一半学费;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其学费全由村里负担。村里硬化了路面,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夜校、图书馆、文化娱乐中心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广州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以“三促进一保持”系列行动(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实施载体,开展了帮助民营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调研”、“大行动”、“大暖心”、“大联合”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应对危机求突破、逆势而上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民营企业逆势图强、走出低谷迎来了满目春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全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