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艳英 《传承》2015,(2):14-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娼妓问题的成功治理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家权力把其管辖力伸向社会底层的一个成功范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娼妓问题的治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娼妓改造的研究,而且也能够为当今卖淫嫖娼问题的治理提供借鉴和启示。对娼妓身份的认定是治理娼妓问题的首要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成功改造娼妓的根本方法,综合治理是成功治理娼妓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整体呈现多元混乱的状况。为推进国家重建和社会改造,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对大众文艺进行了深入的改造。这一改造成功地清除了封建旧文艺中的毒素,使大众文艺成为对人民施行政治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重要工具。同时,改造后的大众文艺也存在思想内容突出政治阶级性、艺术评价注重现实写实性等特点。深入研究这一时期党对大众文艺的改造,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土匪猖獗、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解决了历朝历代没有解决的匪患问题。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有力地配合了禁烟毒斗争和土地改革,有力的证明了党和政府能行之有效的治理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婚姻纠纷的调解机制可看到,一方面,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1953年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并未在民族地区推行,而是实行了变通的稳定政策,保留了民族地区传统的婚姻调解机制;另一方面,在社会动员的背景下,国家元素影响了民族地区固有的婚姻调解机制,从而为迈向现代型的婚姻与法律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此悖论逻辑的背后,透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即在保持民族地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民族地区社会进行渐进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建设是在社会领域系统展开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工作,这些工作关乎人民生计,关乎长治久安,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但其中所蕴含的理念主张则一直存在于我们党的理论血液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北京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着代表性和指向性作用。新中国成立70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构建并形成了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最初的框架,对我国现行的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梳理、反思,并加以借鉴,推进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后在两种不同的治理理路指导下,采取措施治理娼妓问题。措施本身有诸多亮点存在,也取得了些许成效。但由于清王朝无力化解官吏腐败、政令不执行或执行变相、色情文化泛滥等诸多社会存在的消极因素,加之时局巨变,致使清王朝面临的各种问题更趋恶化。最终不仅未能阻止娼妓之风蔓延,相反成为娼妓极为繁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党和政府、社会团体、人民群众为多元治理主体,在遵循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和与时俱进治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推进法制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解决人民生活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平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治理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善治,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中国的社会治理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始终遵守政党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系统优化社会治理方式,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志农  周丽梅 《思想战线》2023,49(1):96-10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凝聚最广泛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法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统一战线将云南迪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纳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整合力量与智慧支持的历史经验。这一历史经验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提出的“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背景下,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莹 《前沿》2011,(19)
春运现象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出现,在50余年的历程里,春运见证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春运运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但运力不足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本文透过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春运现象,从历史中寻找问题的症结,获取解决问题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外学者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未来布局与战略设计、国际政治经济意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评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存在某些不足,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分析国外学者的立场和观点、研判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1]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浙江省诸暨县的"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历史经验。一、回归"枫桥经验"的最初文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在于"枫桥经验"从提出到当下经历了一个转换与发展的过程。研究"枫桥经验"首先应该回到问题的原点,以探究事物与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9)
正这是一次"灰犀牛"和"黑天鹅"交织叠加的典型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这是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阻击疫情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规模之超大,世所罕见。这场大考,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法治建设、应急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革故鼎新,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在新旧社会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完成大陆统一、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推进当今的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从局部执政向全国范围执政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纪元的开始。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家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综合分析、科学判断党执政规律的侧重点,形成了不同导向的治国理政模式。根据时间线索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力量单一主导的国家管制模式(1949-1978),市场经济转型中政治力量主导、经济力量逐步发展的国家管理模式(1978-2002),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共治的国家治理模式(2002-现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发挥自身已经积累的历史经验和发现自身在未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足,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0,(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力推动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的法治建设始终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愈挫愈勇的政治组织,具有脱离险境的神奇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特大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通过梳理历史上党对历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功应对经验,可以发现党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背后存在四大基因密码:组织基因、制度基因、群众基因、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修改“五一口号”,推动创立了中国的新型民主政治和政党关系,开启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事业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针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迈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政策策略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得以实现,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统合能力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利益整合和价值塑造。“政党统领社会”分析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的生动呈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传统的总结与提炼,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性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取得成就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