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声》2020,(13)
正我的父亲杨春松(1900-1962),出生于台湾桃园龙潭。作为一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出生的中国人、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革命者,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倾注于中国的革命和台湾的光复。在长期的斗争中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勇敢而又坚定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相似文献   

2.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3.
马燕 《今日民族》2014,(6):43-45
<正>父亲马宗亮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在与父亲天人相隔的日子里,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似乎读懂了那个永远忙忙碌碌的父亲,读懂了他心中的那份无言大爱,追寻父亲足迹,完成他未竟心愿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永远忙碌的身影我曾经以为,父亲不爱我,不爱家人,只爱工作,只爱那些经常到家里找他帮这帮  相似文献   

4.
任廷苏 《前进论坛》2014,(11):44-45
<正>今年是我的父亲任应秋诞辰10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可是父亲在我心里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他兴奋时的笑容,思考时的凝重,时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他宣讲时洪亮的声音,诵书时那抑扬顿挫的腔调,不时在我的耳边响起,每每让我热泪盈眶。小的时候父亲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那时的  相似文献   

5.
苏小川 《台声》2010,(12):41-42
<正> 父亲辞世11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身材消瘦,精神矍铄,时常穿一身蓝色旧中山装,慈祥而和蔼,威严而庄重。每每忆起,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今年是父亲离世11周年,我代表兄妹几人,拾笔追忆父亲的一生,以寄托子女们对他无限的哀思。父亲别名苏晓云,号子明。1913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1895年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的一户清贫人家。1913年还不满18岁的父亲投身冯玉祥将军麾下,开始了戎马生涯,并由士兵升至军长、省主席。1926年五原誓师,邓小平、刘伯坚等一批共产党人进入冯玉祥的部队做政治工作,这成为我父亲接触共产党的契机。他主动接受党对他的帮助,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从此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对党的信念矢志不移,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振兴中华。1930年中原大战,阎冯败北,蒋介石收编了冯玉祥的部队,为笼络我父亲为他围剿工农红军打冲锋,我父亲被委以双路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由于父亲已…  相似文献   

7.
热气逼人的1995年夏天,我收到了珠海市人民警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也就为了这一纸通知书,我与父亲进行了最后一次的顶牛。父亲以一百个的理由和他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来反对我走过警校的大门。因为,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好的职业,何况,家庭经济也不允许我进入警校。但,我依然坚定、执著,谁也改变不了我的警察梦。我忘不了乡亲们在流氓地痞的淫威下的敢怒而不敢言,忘不了今天我的家所以困苦潦倒的原因。当我把警校的通知书交给父亲时,父亲只一个劲地抽着水烟,眼睛看着那虚渺的烟圈,一动也不动。母亲却红着眼,只顾忙着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6日是我的父亲傅莱去世10周年忌日。父亲去世后的这10年里,我在清理他的遗存资料时,了解到一些家族史,以及他本人历史中许多我所不熟悉的部分,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思念之情亦愈加深沉了。我父亲出生于1920年2月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殷实、温馨的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理查德·石泰因。爷爷是一个财税员,奶奶是个擅做女装的裁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战时爷爷是大本营的后勤军需官,奶奶是个护士;他们在战场上相识、相爱,战争一  相似文献   

9.
"我原来一直不知道有这句话,老人家没有告诉过我。现在看来,当年有志气是好的,但还是小气了一点。"2008年初春一个温暖的午后,邓朴方在他那简朴的书房,对他的几位同事感慨地说。让他大发感慨的,是他父亲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作为一件"大事",已经写进了为纪念中国残联成立20周年而编纂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大  相似文献   

10.
朱景海 《人民公安》2012,(21):56-56
2012年11月10日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最亲爱的父亲——朱庆鹤同志。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公安部广渠门住宅区游泳时,遇到公安部老干部李朝勇叔叔,他见到我就主动说:"你是朱庆鹤的儿子吧!"然后感慨道:"你父亲真是个大好人啊!"在和李叔叔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李叔叔原来在"文革"前由组织派到中南海有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0)
正玖爷是一个家风很好的人,我没见过梅兰芳,我从玖爷身上真是见到了梅家的家风。无论开大会小会,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葆玖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说他父亲从没跟人大声说过话,红过脸,而他一直是把他父亲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人、对待艺术。前年他80岁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给他做一些庆祝活动,他坚决不肯,因为也是他父亲诞辰120周年,他觉得不能干扰了他父亲的光环。他在50岁以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邓宝珊先生诞辰120周年。父亲留下的字画、手札犹在。睹物思人,缅怀过往,他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依然响在耳畔。尽管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独具的人格魅力,依然鼓励着我们前行。值此父亲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追述了他的几个精彩的人生片段,作为我们对他的追思和怀念,也为资政育人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奉献一些点滴素材。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韦秉琚与韦拔群本是堂兄弟,后来韦拔群的父亲将我父亲收为养子,我父亲就在韦拔群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刘小英 《今日浙江》2001,(12):27-28
我父亲刘英烈士牺牲已经59周年了。回顾父亲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不禁使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先辈们吃尽了千辛万苦,才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令人惋惜的是,父亲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一样,没能分享到革命胜利的喜悦,没能过上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不过,可以告慰父亲的是,他虽英年早逝,但他死得其所,死得重于泰山;党没有忘记他,战友们怀念他,人民永远纪念他。父亲的革命简史已被编入多种辞书。建国后许多战友都为他写了纪念文章。60年代初,曾与父亲并肩战斗的粟裕伯伯对我说,在50年代初等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8,(3)
今年,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胜利60周年。我的父亲曾亲身经历了这一伟大的战役,生前,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述过这段历史。我的父亲阎树棠,字荫庭.1909年8月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回族,保定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兵站班毕业。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原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第二十七师军械处少校主任、兵站站长。第二集团军系孙连仲部,名义上有两个军,是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统一战线》2011,(12):58-59
张曙时,江苏睢宁人,1884年11月生。1906年秋,他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后加入同盟会,负责南京地区学生界的宣传和联络工作。大革命时期,他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7.
爱国将领张自忠是我国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的最高级司令官。为了缅怀他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伟大业绩,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前夕,访问了他的女儿张廉云,请她回忆并介绍张将军的爱国生平。张廉云女士现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今年六月的一天下午,她在简朴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见面,她就说:「我刚从湖北宜城参加纪念我父亲殉国四十五周年的活动后回来。」「那就请您先谈谈纪念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也是我入党30周年之时,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我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我都是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孩提时代,父亲总是出差下乡,为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优越工作,含辛茹苦教育我们姐妹三人成长。  相似文献   

19.
熊千梅 《当代广西》2013,(17):43-43
"爸爸,今天课堂上一个学生不听课搞小动作,我批评他,他竟然朝我做鬼脸,气死我了!""他为什么搞小动作,你弄清楚了吗……"这段对话发生在教师爸爸李昌意和教师女儿李玉娇之间。探讨教学问题,是父女俩乐此不疲的话题。女儿李玉娇,现任教于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圩镇光明小学。28岁的她,从教已经整整10年了。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父亲对她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连日来,一个普通的名字通过报纸、电视等诸路媒体走近我们身边、走入我们的心田。他,就是被列为2005感动中国的人——河南怀化学院大三学生洪战辉。12年来,洪战辉在父亲患病,母亲出走,生活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边挣钱边学习,一边照顾捡来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边给父亲治病,还带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考上大学,坚定、执着而又顽强地走着一个农民儿子自强不息的人生之路!更为可贵的是,当许多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向他捐助时,被他婉拒了。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