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葛瑞原 《支部生活(山东)》2010,(2):52-52
我跟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结识,缘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喝酒。他那时已是《作家报》的副总编,写了大量稿子,我对他挺钦佩的。我俩都爱文学,又有佳酿相伴,自然就谈了起来,而且是谈兴愈来愈浓,似乎找到了一种境界、一种情感的归处. 相似文献
4.
5.
6.
7.
白洪彬 《党的生活(黑龙江)》2018,(5):29-29
2013年夏天,我家从宾县居仁镇搬往县城.搬家那天,当所有家当物什装车完毕后,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老屋,一来怕落下贵重东西,二是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相似文献
9.
名人回忆录靠不住。时下,名人回忆录满天飞,颇有些自我表扬、自我拔高的欺世之作:过五关斩六将大吹特吹,走麦城、马嵬坡讳莫如深;功劳可以无中生有,以一当十,错误尽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与人有隙,皆是别人的毛病,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扬恣肆的杂文读来适宜拍案 ,深意匣藏的杂文读来适宜把玩 ,而宋志坚的杂文读来只宜攥着拳头暗自喝彩。所有的褒义词都不足以准确彰显其手段运用之妙 ,淘尽词海 ,除了“刁钻”、“狡猾”四字 ,似乎其余皆难堪其任。黄苗子评画家韩羽时有一句话最是传神 :人老实 ,画不老实。“刁钻”与“狡猾” ,类乎其说。“刁钻”只要不与“古怪”相连 ,对杂文作者来讲 ,它就是一种境界 ,是才与识的外现。人们厌烦报刊上充斥的“大路货”文字 ,“大路货”的实质就是思想贫乏 ,把谁都能想得到、想得通 ,很是浅显的问题 ,正儿八经拿到版面上去议论 ,没法不烦… 相似文献
12.
13.
态度和力度这两个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很吃香,好多讲话、报告,多是先讲端正态度,再说加大力度,好多事这么一弄,便出活出彩出成绩,显魄力威力号召力.因此,态度和力度,成了一些人开展工作的口头禅,推动工作的关键措施,做好工作的经验之谈.既然态度和力度与我们如此悉悉相关,就大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15.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那感人肺腑的歌词、亲切舒缓的旋律,既表现出邓小平的个人魅力,更再现了当年“南方谈话”前后中国改革的大背景,响彻中华大地。一时间,《春天的故事》有“第二《东方红》”之誉。 相似文献
17.
18.
20.
小时候读书,读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一句诗至今尚记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诗中了解到.杜的一生似乎应了“自古十儒九丐”之说。晚年生活几近拮据。试想.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诗圣,居然与财富的屋檐无缘,穷的连个象样的窝都没有,你能说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吗?!究其实,文化人的不值钱,也就是文化的不值钱,纵观古今,往事历历在目,收拾文化人,“玩”的好象都是“历史遗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