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并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主要任务。陕西省委、省政府也明确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远期目标。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提高陕西经济实力,已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从陕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来引导县域经济发展,并依托“一县两带”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找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尽快实现陕西经济高速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陕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和事实说明,陕西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在于非公有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这是自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再一次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明确强调,表明发展县域经济得到了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说明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广西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的发展,重在发展县域工业。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南宁市各县域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就南宁市县域工业发展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面临着战略性抉择。"土地财政,轻农重工,弃农从工,工进农退以及单纯追求县域经济GDP总量的增长"等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沿海地区县域经济这种发展模式正加速向乡镇的深入推进,向我国广大内陆地区扩展……县域经济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危及到我国的粮食战略和国家稳定安全战略,有悖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的战略布局。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稳定安全战略一致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中国人民提供优质的、充足的粮食油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重大 机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正在 调整战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党的十六 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温总理 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 要"发展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从我  相似文献   

6.
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现实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任务,更是贯穿"十二五"时期的主题和热点。临沂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紧扣主题主线,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加强临沂市县域经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快各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而很少去讨论"县域经济"这个提法或者是县域经济的定义本身.本文将首先对"县域经济"的提法进行质疑,给出自己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属"中小企业"更恰当地的观点.由此引出对县属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沙湾区把"打造千亿产业,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作为建设四川经济增长点和乐山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龙头引领、成链发展、集聚发展、产城互动"的新路子,使传统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夯实了县域经济底部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是"三农"问题,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又可以促使县域经济进一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滞后、组织体系缺陷、监管体系不完善、外部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突出使得县域经济在得到金融支持和服务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县域金融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县域经济中金融支持弱化的成因,从县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加强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市”: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管县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选择,当今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而实施减少层次、增加幅度的省直管县体制,应该是21世纪初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路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本文在理性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已实施了多年,实践表明这种体制是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探索。这种体制的实施既有其历史原因,取得过重要的成绩,但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越来越体现它的缺陷。未来的改革思路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3.
对市管县体制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市管县体制缺乏法律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不宜乐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此,应改革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根据属地原则,由市县政府更多地直接管理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地处内陆地区,城市经济实体是发展这一区域经济的首选实体。而在城市带动作用的发挥上,尽快形成集群经济体系是关键环节。要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带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关中地区尽快崛起,带动陕南、陕北,以实现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中经济带发展集群经济体系,须重点培育关中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步伐,提升关中二阶地区生产力水平,实施政府推动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应采取多种对策 ,完善城镇体系 ,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功能的变迁与城市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服务业高度繁荣,成就了上海"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地位。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片面强调工业生产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上海服务业处于不断萎缩之中。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越来越受到尊重,上海城市功能再次向多元化方向变迁,服务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再度兴起。近年来,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长方式面临转变,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对上海城市功能在能级上的新要求,对应这种形势,上海的服务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革命圣地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首府的地缘优势,以及该市参议会在边区、县、乡(市)三级参议会制中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使得对其研究颇具意义。通过对《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梳理出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在基层民主选举、监督批评政府以及提案工作等方面的基本做法和历史经验。考察这一基层代议机关的日常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陕甘宁边区县域参议会制度的历史面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重视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特别是在县域地区,研究和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更具有积极意义。以宁津县为例,从研究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入手,着眼全县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剖析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粗浅地提出加快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特别是近年来新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崛起。地处关中西部、渭水之滨、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地带的宝鸡,在建设大城市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机遇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宝鸡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抢抓机遇,前瞻性地消除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更好地打造一个既富有关中地域特色,又富有现代化都市魅力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方针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日益引起各级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县域经济发展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创新,从理论、实践、对策三个层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摸清、吃透县情区情;必须创新变通,必须聚力突重;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具有运行的目的性,同时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