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昕 《友声》2005,(5):7-8
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徐匡迪于6月1至9日以中美友协会长身份访问美国。在美期间,徐匡迪副主席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多位美国联邦参众议员、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地区事务主任格林、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及众多美国商界领袖、智库研究人员和其他各界人士,与他们就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友好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民间交往进行了商讨。此外,徐匡迪副主席还应邀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办的晚宴和美中贸…  相似文献   

2.
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1998年10月2日和3日在斯诺的故乡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举行第八届斯诺研讨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派出凌青为首的代表团出席。 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是玛丽·克拉克·戴蒙德1974年为继承斯诺的事业,促进美中两国人民友好的愿望而创立的。1983年玛丽逝世  相似文献   

3.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1917年跟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后在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和《北平时事日报》工作。1933年与斯诺相识,1937年在斯诺创办于北平的英文杂志《民主》从事编辑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奔赴南京、广州、武汉及山东台儿庄前线采访。1938年应宋庆龄邀请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持英文半月刊《新闻通讯》,积极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同时在香港《南华早报》、《孖子刺报》当兼职记者。1939年,他撰写了《人民之战》一书,生动地介绍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1941年底香港沦陷,他被日本侵略军关进集中营,逃脱后转移至桂林。1942年,抵达重庆,任美国《联合劳动新闻》记者。1944年6月,随中外记者团访问陕北和晋绥抗日根据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并将见闻写成多篇文章在美、英、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报刊上发表。返回重庆后,继续从事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活动,援助中国人民夺取民族解放的最后胜利。1945年经印度、英国抵达美国,担任美国《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在美期间仍然关注中国人民的革命进程,积极参加美国的民间进步组织——“争取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为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加深中美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1947年,在美国出版了《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详尽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和战后中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涛 《友声》2013,(1):2-3
【正】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是中国人民比较熟悉的一位美国领导人,中美两国正是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卡特卸任总统以后,继续积极致力于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经常往返于两国之间。近年来,卡特更是每年访华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12月。对于年近90岁高龄的卡特来说,乘坐长达十几个小时航班来中国并不轻松,对身体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走近WTO     
经过13年反反复复的申请和谈判,1999年,中国又一次站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门槛前。今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终于促成美中两国联合声明:美国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WTO。在朱镕基访美前,中美双方都作了积极努力,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商务部长戴利  相似文献   

6.
谭刚 《长白学刊》2007,(2):131-13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向中国增加了援助,其中大量物资急需运往中国大后方。面对日军的严密封锁,1942年5月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驼峰”航线。在驼峰空运中,美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驼峰航线的开辟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时也间接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实现了美国和中国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舒暲 《友声》2005,(1):25-26
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2004年10月8日在北京举行。为了延伸以发扬斯诺精神为主旨的中美民间交流活动,将友谊扩展到共同关心的事业中去,中美双方商定,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和交流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生命科学诸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李桑华 《友声》2009,(2):9-10
<正>2009年1月21日,"30年后再回首—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在美国加州约巴林达市理查德.尼克松图书馆开幕。中美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徐匡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中国驻美使馆公使刘明远,驻洛杉矶总领事张云,尼克松图书馆执行总监约翰.泰勒,美国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以及两国媒体代表等近百位中美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斯诺是"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自1928年来到上海,斯诺目睹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了中国革命。他以客观、公正、诚实的品格,参与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是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西方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访并撰写"毛泽东传"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贾骥 《友声》2023,(2):22-22
5月16日,林松添会长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见宴请了美中绿色基金会荣誉主席、美国前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一行,双方就促进两国民间友好、携手推动中美关系回稳向好发展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人友好交流,达成积极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就要到来时,一批抗日战争的珍贵文物漂洋过海从美国来到中国,讲述了中美两国军人和民众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战时美军少校理查德·V·希尔保存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文物,由其后人捐赠给四川建川博物馆。希尔是一位传奇人物。1942年8月,24岁的他志愿成为美国步兵,1944年希中物三经文3略结  相似文献   

12.
栾宇滔 《友声》2005,(6):10-11
9月4日,来华参加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 当年美国援华空军老兵代表参 加了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举行的《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 军》首发式。该书由中国人民 对外友好协会、华夏文化纽带 工程组委会秘书处、《环球飞 行》杂志社、美中航空历史遗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美国纽约建立的世界贸易公司,是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签订商业借款合同的机构,在美国对华经济援助中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促进了美国开始摆脱孤立主义而逐步走向中美反日同盟,为中国及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友声》1999,(2)
1998年12月14日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美人民友好协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联合举行纪念中美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招待会。外交部长唐家璇出席,齐怀远会长、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先后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0日是国际著名记者 爱泼斯坦九十年寿辰,本刊刊发四篇祝 贺文章。我们为什么要以此为这样一 位老人祝寿呢?因为他在功有功于中国人 民。 1933年,爱泼斯坦与美国记者 斯诺结识并从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苦 难与抗争中,逐渐走上同情与支持中 国革命的道路。1937年中国全民族 抗战爆发后,他作为美国驻华战地记 者,活跃在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 上,追踪战局,奔走前线,采访过著 名的台儿庄战役、常德会战等。1938 年秋,在广州与孙中山夫人--宋庆 龄相逢,应邀参加她在香港创建的 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国际宣传,争取 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了解与援助 1944年,他作为美国记者,突破封 锁访问延安,采访了中国领导人毛泽 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以及及许 多军民,写下一批新闻通讯,向西方 社会传播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 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 据地军民的抗战业绩。 1945年,爱泼斯坦夫妇到美国 后,不顾反动势力的压迫,积极参加 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促进美中两 国人民支谊的进步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爱泼斯坦应宋庆 龄的邀请返回中国,参加筹办对外刊 物--《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 国》),以中国为家,长期致力于新中 国的对外传播中业。从30年代至今 出版了 《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 革命》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美国海湖庄园4月6日电当地时间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进行了深入、友好、长时间的会晤,双方高度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同意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1942年3月4日,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来到中国,肩负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指挥对日作战重任,同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危难的时候,史迪威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和同情中国人民,坚持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在美国病逝,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电史迪威夫人,表示沉痛哀悼。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结为同盟。为加强中美合作,罗斯福总统请蒋介石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派遣有15年在华经历、年届花甲的史迪威来华,出任美国政府驻华军事代表、同盟国中…  相似文献   

18.
两岸要闻     
江泽民和克林顿就中美关系和南亚局势通话 国家主席江泽民5月应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中美首脑直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南亚局势交换了意见。 克林顿说:“我即将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我期待着在北京与江主席再次见面。”他强调,美中两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将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 2 0 0 4年 1 0月 8日在北京举行。为了延伸以发扬斯诺精神为主旨的中美民间交流活动 ,将友谊扩展到共同关心的事业中去 ,中美双方商定 ,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 :探讨和交流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生命科学诸方面的进展和成就。中美双方对这次研讨会都很重视。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会长约翰·迪德威勒尔、堪萨斯城密苏里州大学校长玛莎·吉利兰德、副校长弗伦奇等 3 0多位美国朋友来北京参加了研讨会。进入 2 1世纪 ,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探讨越来越专注…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美人民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于2009年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晚宴,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专程来华出席纪念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晚宴并致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