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从此,党在香港的统一战线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十年,弹指一挥间,香港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有许多新情况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总结。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战略决策,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香港原  相似文献   

2.
斗转星移,历史的脚步在不经意间又迈过了10年。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了。10年间,每一次,听到或看到有关香港的历史之变,我心中总有莫名的感动! 10年前,为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而感动;10年后,为港人治理下的香港保持着繁荣稳定而感动。当我们看到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日益绚烂辉煌之时,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随团赴港采访,欣然目睹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炫目容颜。5天的香港印象,我们已然见证:一个伟大承诺的兑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香港正在昂首向前。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十年辉煌的背后,香港曾走过了风雨沧桑——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SARS突如其来,2004年禽流感又不期而至……但危难面前,"一国两制"架构下的特区政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有祖国的强大后盾,有680多万港胞的同心同德,雨过天晴的香港更加美丽。十年的道路不平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见证着这段非凡的历程,他们就是我省驻香港的政协委员。十年中,他们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为加快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竭忠尽智,诠释了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对河北的热爱和眷恋。两地人民携手同心,700万港胞智慧勤奋,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香港明天会更好,祖国明天会更强!"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对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新的理论,结合香港的实际,经过了十多年的充分准备,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付诸了实施。一年来的成功实践,不仅证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的科学性与现实可行性,而且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国两制",创造了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时代潮》2001,(10)
"上山下海",是香港之旅不可或缺的。"上山"就是乘坐缆车登上香港之巅的太平山顶,凭栏俯瞰港九美景。"下海"就是游览香港海洋公园。这次到香港,我们登上了太平山顶,港九的璀璨夜色和山巅的流风散云果然令人心醉神迷,而海洋公团的妙趣,尤其让我们不能释怀。海洋公园位处港岛西北角,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我们去游览的那天,刚好是个星期天,海洋公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游客则更像快乐的鱼儿在山上山下的各种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公园游玩的朋友遭遇了内地"老乡"行窃,在一名香港女市民的指认和帮助下,交给了香港警察处理,这个案件由此进入了香港刑事司法程序。在我们参加的整个司法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香港法律对当事人双方权利保护规定的完备和香港执法者所具有的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方玲玉 《湖湘论坛》2007,20(6):107-108
香港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的成功与香港文化的竞争力互为表里.倡导个人"恪守专业"是香港精神的精髓.小空间,大思路,而恰恰是大思路决定大出路,这是香港式成功模式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10日,经中央批准,《"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发表。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也是中央对香港方针政策的一次重要宣示。2014年6月10日,经中央批准,《"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发表。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也是中央对香港方针政策的一次重要宣示。白皮书分五个部分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的由来和在香港取得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7,(11):1-1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江泽民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  相似文献   

11.
保钓归来不算完应有长远计划李义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秘书长):"8·15"行动是由"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和"世界华人保钓联盟"联合展开的行动。我们民间保钓运动分为"常规的行动"和"针对性的行动",这次是一次针对性的行动,是针对日本近期不断挑衅的还击。整个行动计划是相继展开,香港第一步先行动。但最后因为大陆和台湾的各种因素,没有如约展开,只有香港这一条船单独行动。我们当时的规划只要  相似文献   

12.
问:香港总督彭定康昨天在立法局作了他上任后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你对此有何评论?答:从香港总督这份报告的有关政治体制问题的内容可以看出,英方在有关香港1994/95年选举安排问题上的立场与双方商定的三项原则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会谈进行了十二轮之后英方仍然坚持这样的立场感到遗憾。我们多次说过,中英目前这场争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     
邓小平谈保持香港繁荣 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各位委员:今天,我国政府已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是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的一件盛事,是祖国统一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表示热烈的庆贺。从今天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基本法贯彻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香港长期繁荣和稳定的根本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为不折不扣地实施香港基本法作出应有的努力,将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依照基本法行使各项职权,支持逐步完善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支持依法保障广大香港同胞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支持香港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基本法,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时说道:"我们将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譬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我们将与国际市场更深度融合,不断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9)
<正>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一国两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20年。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一天,香港重回祖国怀抱。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基本法承诺香港回归后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7.
香港"边青"工作对我们青少年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香港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边缘青少年"工作具有人性化、个体性、实在性等特征,对我们的青少年工作具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板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文 选》第3卷第12页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  相似文献   

19.
一、高度自治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内容"—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一项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我国于  相似文献   

20.
每当香港回归纪念日临近,美国《财富》杂志十多年前那个耸人听闻的著名预测都会被许多媒体提及:1995年,这本杂志的封面文章以《香港之死》为题作出了对香港未来的悲观预测。到2012年7月1日,香港已回归祖国15年,我们也早已无需用事实来证明《财富》的预测是多么失败。其实,它的预测对香港而言未尝不是好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就把那一期杂志长置案头,作为鞭策和警示。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死",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回归后的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