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1997年刑法典实施以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后,我国加快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和<刑法修正案(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望原 《中国法学》2004,(6):163-173
本文通过旁征博引的深入分析论证,揭示了丹麦刑法典与刑事执行法的历史演变、四大基本特色--充分尊重且保障公民人权、注重与国际刑法规范协调、反映恐怖主义犯罪最新动态、矫正为本的刑事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认为,丹麦刑法典与刑事执行法堪称具有21世纪欧陆法制锐意改革新理念的刑事法律,无论是其一以贯之的刑事政策思想抑或立法技术,均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刑法立法基本问题研究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刑法学界对刑法立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关于刑法立法思想方面,存在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轻刑化、重刑化和适度化之争,刑罚化与非刑罚化、非监禁化之争。关于刑法立法体例方面,对于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的相关问题,评价与认识不一。在刑法立法技术方面,关于两部刑法典之立法结构和法条用语等技术问题,也是见仁见智。对刑法立法的这些基本问题,应当结合我国刑事法治发展的实践予以理性的思考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刑法立法基本问题研究述评(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来刑法学界对刑法立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关于刑法立法思想方面,存在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轻刑化、重刑化和适度化之争,刑罚化与非刑罚化、非监禁化之争。关于刑法立法体例方面,对于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的相关问题,评价与认识不一。在刑法立法技术方面,关于两部刑法典之立法结构和法条用语等技术问题,也是见仁见智。对刑法立法的这些基本问题,应当结合我国刑事法治发展的实践予以理性的思考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作为老一辈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储槐植在其几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对包括刑法学、犯罪学和监狱学在内的刑事法诸领域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其主要作品有<美国刑法>等.具有学术标签意义的学术思想包括"刑事一体化"思想、"严而不厉"刑事政策思想、"犯罪场"理论、"关系犯罪观",以及第三犯罪行为形式、复合罪过、刑法改革、多层次犯罪原因论、监狱行刑悖论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法律解释等法律文件为补充的黑社会犯罪刑法惩治体系,人们对黑社会犯罪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犯罪形势、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相互影响也日渐增强.然而,由于规范与事实间存在的固有间隙,我国黑社会犯罪立法在观念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与缺陷.若有效地与黑社会犯罪作斗争,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黑社会犯罪的演变过程与实际的发展形态来完善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犯罪的原理在刑法基本理论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开拓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刑法学科盼整体研究水平,也是正确、深入地开拓研究刑事责任、刑罚总论以及罪刑各论等领域的必备基础与重要条件。现行刑法典颁行十多年来,随着一批刑法学专题著作先后问世,使我国关于犯罪理论问题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这些论著都还局限于犯罪领域的某一个专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对犯罪论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尚付阙如,刑法学界引为缺憾。现在,由马克昌教授主编的《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的刑法学研究成果不菲。据不完全统计 ,该年度刑法学界发表论文上千篇 ,出版著作百余部 ,其中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要实践意义。我们在此所要述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刑法学总论研究 ;二、刑法学分论研究 ;三、外国刑法、国际刑法及区际刑法研究。一、关于刑法学总论研究1 刑法学绪论问题刑法学主要以“犯罪与刑罚”为研究对象 ,这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是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阐述 ,而对该研究对象本身的差别则较少论及。基于此 ,有论者对刑法学研究对象“犯罪与刑罚”所蕴涵的…  相似文献   

9.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秀梅 《中国法学》2002,(3):130-142
恐怖主义 (terrorism)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恐怖主义罪行的惩治问题也愈加成为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恐怖主义犯罪的规模不断扩大 ,地域也逐渐走出国界、区域 ,而逐渐显现出其国际性、跨国性、有组织性、多样性及危害结果严重等特征 ,同时映衬出国际社会原有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措施的匮乏。如何有效地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与各国刑事立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也是目前学界亟待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拟从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本质、惩治措施等方面分析恐怖主义犯罪惩治的基础理论及法律对策 ,并结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阐述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传销定罪模式将非法经营罪作为传销的基础犯罪,这不符合传销行为多样性、客体多重性和目的多样性的特点.传销犯罪在我国刑法典中应当独立成罪,这有利于实现传销罪名与罪质的统一、扩大传销犯罪的惩治范围、实现与<禁止传销条例>的协调和避免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在传销犯罪的立法模式上,<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稿采取的是预备式立法,二稿和<刑法修正案(七)>采取的是概括式立法.两稿在立法模式上仍存在一定不足,应综合采用概括式立法和预备式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