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工伤保险(二)哪些情形下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答:职工有下列情形的,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2)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3)自劳动能力鉴定  相似文献   

2.
《人事天地》2012,(10):58
日前,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从5个方面对工伤康复工作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开展工伤康复工作的原则、康复对象确认和康复期、康复待遇、工伤康复机构的评估和管理及相关责任等。《办法》指出,工伤康复工作要坚持"医疗与康复并重、先康复治疗后鉴定补偿"的原则,把康复作为工伤职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前置程序。明确康复对象的范围包括:工伤职工伤情相对稳定尚未进行劳动能力鉴  相似文献   

3.
张某系某化工公司职工。2007年4月,张某在搬运化学品时,因罐体破裂被化学品烧伤。2008年8月,南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因工负伤认定书》,认定张某受伤系因工负伤。2008年10月,南宁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张某伤残程度作出鉴定,确认张某劳动能力伤残等级为3级。尽管如此,张某仍与公司在相关赔偿问题上协商未果,于是向南宁市仲裁部门提请仲裁。  相似文献   

4.
刑事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侦查机关的鉴定是刑事鉴定的基础与关键,其鉴定管理问题调整不好,必将给刑事诉讼活动造成瓶颈,也会影响到司法鉴定的整体秩序。本文根据《刑诉法》和《决定》的精神,对当前在侦查机关鉴定管理问题上的不同主张进行了评析,并强调既要纠正“司法行政机关对侦查机关的鉴定无权、无力管理”论调,又要防止“侦查机关的鉴定勿须管理”的偏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法调整的六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岛外撷英     
北京低保申请人拒绝鉴定将被视为有劳动能力今后,低保申请人或正在享受低保待遇人员拒绝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将被视为有劳动能力,这是2月16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颁布的《建立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细则规定:低保申请人或正在享受低保待遇人员以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为由,提出不进行就业服务登记的,街道(乡镇)低保经办机构应当要求其出具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材料、残疾证等相关证明材料。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材料包括由区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或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损伤程度鉴定、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分级标准.而鉴定时机的选择和损伤参与度评价则是有关鉴定能否获得客观、公正结论的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法医学损伤鉴定理论与实践中尚在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的还不够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对法律精神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司法鉴定工作产生同一案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鉴定结论的采信混乱现象。减少重复鉴定现象应尽快出台《鉴定法》,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各行业、各学科的鉴定标准,利用专家共同鉴定的形式来解决鉴定上的分歧,加大对鉴定人员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文件检验鉴定程序规则》;组织制定全国统一的《文件检验鉴定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文件检验鉴定文书的制作;强化文件检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识,提高出庭作证的技巧;正确认识文件检验鉴定结论的作用,不能单以鉴定结论决定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条文规定在内容、结构及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而这些不足是导致当前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法论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在这基础上 ,提出完善我国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标准的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明确了"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种类之一,对其的采信也应经由法庭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其也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规则的限制,不具备法定条件的鉴定证据,都应当排除在法庭之外,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鉴定意见还应接受程序的检视,与其他的证据一起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最终达到法官的内心确信,进而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明确了“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种类之一,对其的采信也应经由法庭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其也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规则的限制,不具备法定条件的鉴定证据,都应当排除在法庭之外,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鉴定意见还应接受程序的检视,与其他的证据一起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最终达到法官的内心确信.进而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现有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适用指南》两部解释均在指导、适用新标准的实施细节中作了详细规定,但因某些条款的规定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法医在办理案件时出现结论相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现有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适用指南》两部解释均在指导、适用新标准的实施细节中作了详细规定,但因某些条款的规定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法医在办理案件时出现结论相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能鉴定和测评管理,在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职业资格鉴定、测评管理、培训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针对鉴定结果开展员工测评,将测评结果和培训内容相联系,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二要通过技能鉴定和测评为操作技能人员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事天地》2014,(3):54-56
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3年12月20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1次部务会审议通过。201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2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对公安技术部门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做了详细的规定.该规定对枪弹性能鉴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但也存在问题.此外,立足于工作实践,火药枪性能鉴定的测算比动能方法、枪支、弹药及其散件的鉴定方法也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鉴定意见属于科学证据,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实现查明事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目标,普遍倾向申请进行司法鉴定.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将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权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然而,《民事诉讼法》中涉及鉴定申请制度的条文依旧较少且存有缺憾,因此,如何保障当事人申请权的实现以及对鉴定申请权的救济措施,通过细化法律条文,制定裁量标准,增设救济程序等措施来完善司法鉴定民事立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底发布的《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其确立的罪犯保外就医伤残鉴定标准在今天看来,部分内容显得陈旧、落后,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鉴定标准客观性不足甚至是完全以主观性指标为依据,同时鉴定标准用词与中国医学发展现状不符以及《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第三十条用语不详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参考了2007年浙江省有关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刑事犯罪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现象也日益增多,刑事司法鉴定对于探明案件真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此次修改并不彻底,不足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自侦自鉴"、"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据有关实证调查分析,我国刑事诉讼中涉及的鉴定一般都是由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作出的,而对侦查程序中司法鉴定的规制却少之又少。在侦查程序中,侦查机关占据主导地位,控辩双方的鉴定权配置不当,辩护方的权利受到制约。侦查机关的内设鉴定机构应当从侦查机构中剥离出来,建立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门为刑事侦查服务的鉴定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种"鉴定人不出庭鉴定意见排除规则",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妥协规则,在性质上属于程序性制裁,理论上讲是一种证据能力规则,即鉴定意见法庭调查方式如果违法,鉴定意见不得转化为定案根据。但是,法官可以自由决定鉴定人应当出庭的范围,这实质上是在启动该排除规则之前加入法官对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判断,导致这项证据能力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一种证明力规则。另外,即使在鉴定人不出庭情况下,对鉴定意见进行排除之后,法院又可以重新鉴定,出现了程序性制裁效果的"程序性回溯"。为降低不利影响,应当对这一排除规则进行限缩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