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6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  相似文献   

2.
毛新宇,生于1970年1月17日,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 当毛泽东得知儿媳邵华生下一个胖小子时,非常高兴,亲自为孩子起名"新宇",寄托了他对自己惟一的孙子的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3.
正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挑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4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朱梅在一四三团生,长在一四三团,并于1984年在本团高中毕业,1985年嫁到了河南。1989年母亲患上偏瘫病。为了伺侯和照料母亲,加上她不习惯河南的生活,便与河南的丈夫离婚于1990年又回到了新疆,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正生命反哺。荆州男孩陈孝天5岁半时查出患有恶性脑瘤,手术后不幸复发,无法再进行医治。天天的妈妈周璐患有尿毒症,只有肾脏移植手术才能救命。心焦的奶奶大胆提出:在孙子离开后,用他的肾脏来挽救儿媳。这一想法遭到周璐的强烈反对。而懂事的天天说:"我想救妈妈!我想保护妈妈!"为了让儿子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上得以延续,周璐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4月2日凌晨,天天离世。遵从他的遗愿,医生将他的左肾脏移植给了肾衰竭的母亲,同时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名年轻患者的生命。他才七岁,将大孝与大善用尽自己的生命来演绎。  相似文献   

5.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0,(1)
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于1962年1月到湖南长沙视察,住在省交际处。一天,“宁乡四髯”之一的老战友姜梦周烈士的儿媳从乡下来找他,两次上门被警卫人员拦阻,没  相似文献   

7.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爱     
这个秘密只有他俩知道,一直保守到父母过世。他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他骗了他们…… 厂里有一对夫妻,男的是独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公公、婆婆见儿媳久未怀孕,对她的脸色就不好看了。老年人迷信,以为是生辰八字不合,便请来算命先生破解。过了一年有余,儿媳还是没有怀孕的迹象。 后来,这对夫妻到医院去作了一次检查,查了很多科目,当天没有拿到结论。第二天,丈夫去取诊断报告。回到家,他神情沮丧地对父母说: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连队的卫生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邻居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孝敬老人、通情达理、知冷知热的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1991年5月,母卫东和爱人苏建华相恋结婚,从那时起,他的一言一行就给岳父岳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为人老实淳朴,勤快谦和。两位老人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万里挑一的好女婿。岳父岳母年事已高,儿媳、二姐都因老人脾气古怪无法和谐相处,先后离开老人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屋里留下了年迈的双亲和从小双目失明的残疾的大姨姐。儿女  相似文献   

11.
感悟清贫     
“研究历史,了解别人不幸的遭遇,能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这是一部外国影片中主人公的一句台词。联系我走向社会的经历,深感这句话极富哲理,对我的人生的确是一个启迪。那是今年年初,省有关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来到矿上慰问特困户。在半山坡上的一座家属楼里,住着一户三口之家:80多岁的老太太、50来岁的儿媳和20多岁的孙子。老太太的丈夫、儿子相继在矿井下因工死亡,仅留下了儿媳和孙子。老太太和儿媳相依为命,共同抚养孙子,谁也没有改嫁。前不久,老太太因摔伤瘫痪在床,儿媳伺候备至。尽管清贫,居室简陋,日子很是艰难,但却温馨和谐。当儿…  相似文献   

12.
在农五师八十八团,一提到张立峰一家,熟悉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多年来“五好家庭”、“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一连串的光环笼罩着这个7口之家,这些荣耀与张立峰夫妇多年的辛劳付出是分不开的。 “百善孝为先”。张立峰一家原有5口人,仅靠他一人的工资支撑着,扶养3个儿女上学。日子渐渐好转后,他与妻子何群荣商量,从江苏老家接来了70多岁的老父亲一起生活。到80年代后期,又从四川接来了年近八旬的无依无靠的老岳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两位老人都是快80高龄的人,不能完全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为了避免在冬天取暖时煤气中毒,1994年,张立峰夫妇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挑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位不离不弃的好女儿好儿媳。因为她相继用了26年时间的坚守,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朱梅出生在一四三团,长在一四三团。1989年母亲患上偏瘫病后,为了伺侯和照料母亲,便与父亲一起照  相似文献   

14.
作出取舍     
张建伟 《新湘评论》2010,(18):54-54
前些天,宝根收到爹的来信,说是今年搞特种养殖赚了些钱,叫他带上媳妇回老家过年。宝根媳妇彩英是城里人,嫌宝根老家穷乡僻壤、路远难行,所以总不愿回去过年。今年公公都发话了,才勉为其难地跟着宝根回了山沟沟。儿子儿媳回来过年不容易,宝根爹杀猪宰羊,请了众叔伯兄弟来他家做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有一位96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大家都感叹老人有福气,摊上了一个好儿媳。王凤仙就是人们口中的好儿媳,王凤仙今年57岁,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结婚以来,她从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争吵,虽然公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居住的老式四合院里,杨老伯家最让左邻右舍羡慕。他们有个很争气的儿子,1993年留学到美国,第三年,儿媳又到美国陪读,与丈夫一块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儿子儿媳的缘故,杨老伯家在别人的眼里地位很不一般,每当他儿子有信从大洋彼岸寄来,我们全院的人就会从杨...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8月8日星期一晴吃完早饭,我开始整理上个月的驻村工作材料。九点半,一位六十多岁的村民来到办公室。老人家穿着朴素、精神矍铄。我请他坐下来,给他送上一杯茶,然后拉起家常。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他姓尚,今年67岁,老伴儿65岁,儿子、儿媳在外地务工,快4岁的孙子由他们老两口儿带;家里饲养了两头猪和一头牛。他的老伴儿身体不是很好,大部分农活和家务事都由他来干。  相似文献   

18.
李大爷不满意未来的儿媳,与女儿来京劝说儿子。因父子俩发生激烈的争执,李大爷患了脑溢血。生命垂危之际,他在两位医  相似文献   

19.
<正>杨润元,家住农六师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一队二组,是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妻子、儿子、儿媳、孙子还有孙女,6个人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已先后4年获得连队"五好文明家庭"的荣誉。58岁的杨润元老有所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妻子热心地追赶着时代的潮流,勤俭持家;老俩口经营的120亩承包土地年年都能喜获丰收。儿子儿媳经营着两台链轨机车和一辆小面包车,收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今年82岁的周志兰老人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五分场六连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一生不曾生养,只收养了一男一女,至今已瘫痪10余年。但她在养子孙吉坤、媳妇李彦兰的精心照料下,晚年生活得十分幸福。 1990年初,周志兰老人下半身瘫痪,12年来生活不能自理。有幸的是儿媳李彦兰视婆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十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