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印是犯罪现场中常见的物证之一.但大多数案件现场中的手印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手印常常产生变形、残缺不全,影响检验鉴定工作,难以作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残缺手印特征的检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手印的证据潜力,提高残缺手印检验的认定率,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论述了残缺手印形成的原因;残缺手印特征的寻找和确定;用真实案例说明了残缺手印在实际案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多波段光源在现场勘查和检验中的广泛应用,将手印无损检验、荧光显现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粗糙客体表现的汗潜手印显现,应综合考虑遗留手印的特定条件,结合不同显现方法,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犯罪现场手印显现率、提取率。  相似文献   

3.
疑难手印的检验是痕迹检验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难题,若能解决好,对于提高手印利用率,揭露和打击犯罪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疑难手印的成因和检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对手印检验鉴定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忽视初步检验、对特征特定性科学认识把握不足及对差异点解释滥用等主要成因,才能科学把握手印的特定性来开展检验鉴定工作,保证检验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对疑难手印的检验鉴定直接关系到手印痕迹的利用率。在检验过程中,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尽管手纹具有终身基本不变的稳定性 ,但由于内、外界因素的变化 ,客观上使手印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或量变。手印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从造痕体本身、手与物面接触的状态、手印的遗留时间、承受客体的结构性能、客体周围环境的影响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总结出手印变化的一些规律 ,有助于手印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7.
检验鉴定变形手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印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改变着手印的形状、深浅、特征及整体质量;现场手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直接影响检验、鉴定的准确性。经研究发现:作用力不同,形成的变形手印的特征不相同;在不同的客体上提取相同的留痕动作留下的指印痕迹也不同;特别是在使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时,应注意指尖方向的判断,确保检验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承痕体的复杂性和手印物质的多样性,现场手印会有多种显现方法可以选择.在现场勘验过程中,普遍的做法是对同一个手印尽可能多的采用不同方法显现,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显现率、获得效果更加的手印,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分析检验中不同方法提取的同一手印互相对照、印证,增强特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照相的方法能有效分离非渗透客体上一次性重叠的油质和血质手印。对于非渗透客体上先血后油和先油后血的重叠手印可用分色照相的方法,均可区别透明或非透明的客体对血质手印进行加深和减淡的处理。先血后油者,在透明客体上,可衬以黑色衬底后用绿滤色镜加深血质手印,使油质手印在深色的衬底上突现出来;在非透明客体上则可用红滤色镜减淡血质手印突出油质手印。没有被完全消除的血质手印对油质手印的纹线及流向影响不大,可得到较清晰的油质手印。先油后血者,由于血质手印不单纯是红色还有其它色彩,所以不能够完全消除血质手印,没有被消除的血质手印轮廓始终覆盖在油质手印上,所摄油质手印不能达到检验鉴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们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手印鉴定。此前该手印已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鉴定结论,鉴定委托人又不能提供检材和样本原件,只将相关的照片送检。在检验过程中,我们经过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计算机图像处理等过程,弄清了手印的本质,做出了科学、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手印学课程适用对象的需求分析,针对套用原有手印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手印学课程改革目标出发,对手印学课程改革进行探索,并从课程内容设置、实训内容的更新、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调整、实验室建设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该方案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改革方案适合于公安院校痕迹检验...  相似文献   

12.
牙齿痕迹检验与手印、足迹等痕迹的检验一样,高质量的检验结论离不开高质量的痕迹样本,牙齿痕迹样本应该一次制作完成,特征反映稳定清晰,具有较好的可保存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热致荧光法显现法的兴起,对汗潜指纹的检出提供了无损快捷检验的途径。以英国Foster+Freeman公司生产TFD-2纸张手印快速显现仪为依托,利用热致荧光法显现常见纸张等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餐巾纸、信笺纸、打印纸上新鲜汗液指纹显现效果最佳,持续处理,手印在自然光下可见;画报纸、报纸、人民币在空白处显现效果良好,有图案的地方背景复杂,显现效果不理想;牛皮纸表面粗糙,影响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大量的纸张上存在着潜在的指纹,其对于发现案件线索,打破办案僵局,提供证实或排除犯罪的证据有着重要意义。从潜在手印的显现原理入手,在对各种纸张的成分、性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硝酸银、茚三酮、DFO三种试剂对不同纸张分别显现,对每种纸张上汗潜手印的显现方法排序,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试剂的显现时效,从而为实际办案中检验纸张客体上汗潜手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于残缺手印,应当根据其形成原因、基本特征与内在的规律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法,对其所属人体部位、类型、纹线特征等进行具体判别。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微粒子悬浮液显现法结合对检验样本的低温冷冻预处理,可以显现出人民币上七天以内的各种油质手印,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评断手印特征不能只看特征的数量,还要看特征的质量。准确区分真假特征,掌 握特征的互化规律、纹线增减的规律、手印的变化规律,全面运用手印特征,对正确 评断手印特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潜在手印在现场上出现的频率较高,科学、合理地显现和提取现场手印对于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现场手印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有必要分析潜在手印残留物中油脂成分的变化(如鲨烯、十四酸、棕榈酸、十八酸、棕榈油酸、油酸成分的出现率及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等),为研究针对潜在手印油脂成分的专一性显现方法及分析潜在手印的物质成分、新旧程度等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提高现场潜在手印的提取率和显现率。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脑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进行手印鉴定,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印鉴定方法,实现手印鉴定的电脑化、无纸化。鉴于该技术的优越性,应熟练掌握其在手印鉴定应用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足迹检验技术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从实战部门办案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无论是足迹的发现提取率还是检验鉴定率,与手印、枪弹痕迹相比都相差甚远,一些痕迹技术人员在现场勘验中不认真提取,检验鉴定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足迹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