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电视、网络等造就了美国新的一代青少年,他们像被粘住一样坐在屏幕前,沉迷于电视节目或网络在线聊天,对电子游戏情有独钟,并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他们躲避书本,只有在必要时才阅读。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简而言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内容正在改变,他们不再喜欢阅读枯燥、死板的印刷书籍,不再热衷于拜读名人名著,而更热衷于网上聊天和欣赏轻松的MTV音乐或参与互动节目。这个所谓的新论调是否与当前美国青少年的实情相符合?青少年阅读书籍的兴趣真的如以上观点所说的那样正在逐渐消失吗?“未必如此”,卡瑞…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带来了时代的文明和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一场信息革命。网络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对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此而引起的负面效应亦愈加突出。现在社会上很多未成年人整天迷恋上网,终日打游戏,网上聊天,经常看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少年已患上“网络综合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据报道一个大学生一学期由于经常上网体重减轻15kg;一个16岁男孩由于网恋,变卖了家里的计算机和首饰而独自离家去会“女朋友”。从陶宏开教授帮孩子戒网瘾的事件中不难看出,青少年上网…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络与青少年”研究述评沈汝发/青年探索.-2001,(6)提要: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已引起许多青年学者、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罗凌云、风笑天/青年探索.-2001,(6)提要:本文从家庭互动、家庭期望、家庭观念和家教方式四个方面比较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四过”现象仍然…  相似文献   

4.
网恋对人心理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正在迅速地渗透现代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每个角落,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现代情感的传播表达模式,使其充满了现代科技理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里,人们通过网上聊天、互传照片等方式,产生了所谓的“网络情感”,这种现代的情感交往方式以其虚拟性与现实性、游戏性与情感性之间的巨大张力令众多网民向往、沉醉。因此,研究富有现代社会新生的独特情感———“网恋对人的心理影响”这一热点问题,就成为目前众多心理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富于现代性和现实性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涛 《中国保安》2003,(11):48-4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E-mail邮件形式逐渐被BBS、ICQ等聊天软件所替代,而随后兴起的网络语音聊天更是深受网友们喜爱。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的出现却带来了另类的进步——网上骂聊的出现。这些人名为上网交友,实则在聊天过程中大骂出口,污秽鄙俗之语倾泻而出,全然不顾旁人的感受,实乃大煞风景之“风景”!网上聊天,本是一种消遣,是结识朋友的一种新途径。在网络里,你骂聊队伍中,青少年的比例不占少数。在他们眼中,上网骂人竟成了一种时髦、一种炫耀,附带一点掌握先进工具的优越感。记者“有幸”遇到了…  相似文献   

6.
几名少年在网上聊天时互相攻击、谩骂,其中一方突发“奇想”,竟将自己的恶作剧嫁祸别人,胡乱地将别处的一个网号报了过去,致使两名无辜青年无端遭到另一方砍杀,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行凶的歹徒居然都是年仅十六七岁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应形成不同于传统社会发展模式情况下的新的道德伦理规范。这种所谓的“新道德”思想,是基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和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弱化情势提出来的。通过历史与现实比较,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与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网上“爱情公寓”仅1个月左右,入住用户已达10万人左右,其中最小的16岁。目前,这种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婚姻——“网婚”,正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引起了家长和专家的担忧。"将现实婚姻搬设到虚拟的网络中,对成年人来说,这也许仅仅只是一种游戏,只要不违反相关道德和法律,无可指责。然一些尚不知婚姻为何物的青少年痴迷于这种“虚幻的浪漫”,毫无遮拦地谈“情”说“性”,其弊端显而易见,令人担忧。"中学生沉溺于“网婚”,与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无论学校和家长都不愿与孩子坦诚地谈论婚姻和两性问题,这让孩子们觉得婚姻…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面临的六大课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给我们青少年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已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已超过3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0%。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人格健康,阻碍了青少年情绪社会化的进程。网络依赖、网络性心理障碍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自杀网站”成为青少年自杀帮凶,沉溺网吧、在线游戏可间接导致自杀。“网恋”有着重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由于长期迷恋于网络,在头脑中被灌输了大量的亚文化,给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家庭因素又与青少年网络被害密不可分。文章着重从家庭结构、功能和类型的角度,对青少年如何沾染“网络毒瘾”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家庭预防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青少年网络被害。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问题的提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查与发现: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对“网吧热”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对“网络聊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网络色情文化”问题的探讨●结语与反思:建构“网络文明工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开展“网络阳光计划”活动中,通过剖析青少年痴迷上网的根源,采取网络沟通、网络教育、网络引导等“以网治网”的网络化措施,帮助许多青少年脱离网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随着“山寨”一词的迅速流行,网络山寨文化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追捧,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撑得到快速发展。它以青少年草根为主体,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平等的话语权的呼声。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也存在着内涵不足、缺乏规范制约和模糊青少年的价值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全身面积91%被严重烧伤、只有一个健康手指的残疾人。她却以“网络妈妈”的热情和自己身残志不残的人生观,让无数迷茫的网络青少年找到了方向。 在青少年沉迷网络已成为社会问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任务和社会工作时,“网络妈妈”刘焕荣给健康人以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文化在青少年性别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最具影响力。本文依据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有关“中国当代性别定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在北京市与济南市对初高中学生及其父母随机进行的入户访谈,以及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电子学系和英语系对若干学生进行的有关“专业方向选择与家庭影响”的访谈资料,对家庭文化在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与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给人们以许多的精彩,这不容置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等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与网络有缘,越来越多的人正越来越离不开网络。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已多达3370万人。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社会是虚拟的,上网的人却是现实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同现实生活一样,在“地球村”里,既有着意于闲情逸致、忙碌于私务公务之士,也不乏鼠窃狗盗之徒。随着互联…  相似文献   

20.
试论21世纪青年工作者的"网络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为跨入以全球数字化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和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信息多媒体”、“数字化生活”,尤其是“信息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全面介入,必将对新世纪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以及个体技能、素质等的综合发展,产生一系列重大、深刻地影响。这一背景要求我国青少年工作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模式,青年工作者要增强三大“网络意识”:(1)青少年工作的网络战略意识;(2)青少年工作的网络价值意识;(3)青少年工作的网络对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