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国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化的国家,仅仅短短三十多年,创造出神话。从一个“三无”国家(无资本、无资源、无技术),“一个最不可能成功的国家”(美国资深记者Jonworonaff语)一跃成为了最迅速地实现着工业化和世界化进程的国家。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最发人深思的事件之一。认真考察韩国科技战略的深刻作用,从中把握他们极富民族个性的科技战略特征,分析韩国产生这样科技战略的背景,这对于我们无疑会有可供参考意义。这不仅仅因为韩国是我国最邻近的国家,而且它在历史和文化上与我们存在深厚的渊源关系。更重要的是,自从改革开…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媒介”,对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职能有着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作的经验所证明。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在致力于建立发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也应当大力发展、培育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引导、规范其行为,使之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一、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律职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中介组织具有四个基本法律职能:(一)…  相似文献   

3.
周茂川 《政府法制》2012,(29):44-45
5月10日,笔者一行造访韩国京畿道(注:韩国的道类似于中国的省)政府,在交流通商课门口,贴着一张醒目的报纸,整个版面被处理成一只夸张的大闹钟。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笔者立即产生了兴趣。京畿道交流通商课课长宋遗勉先生告诉笔者,这是仁川日报的一条消息,标题翻译成中文即“不眠不休”的道政府,也就是京畿道24小时连续工作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省政府会24小时工作。这倒挺新鲜,笔者随即就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首个有关保护公众知情权的法规强调,中国公众有权依法获知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这一条例的出台,无论是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的提高政府透明度,建立阳光政府目标的实现,还是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说。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自由迁徙”这个词。(3月5日新华网)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国民自主选择到异地工作与生活,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实现了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6.
城市政府职能的实现不仅体现在正式的政策文件中,而且一届政府的领导者在其履职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也具有明显的政策意蕴和政策分析价值。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以一个市长在一年内的公开讲话稿、文章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性的讨论和分析。研究进行了探索性的讨论和分析,期待研究能够将抽象的政府职能具体地展现出来。研究发现市长文稿可以在总体上体现出城市政府的实际职能及其重点;它所体现出的时间特性能够表明政府职能实现过程中具有行政年历的特点;通过市长讲话稿与政府工作报告的比较可以发现城市政府职能履行的一致性与偏差。论文通过对市长文稿作用分析,探究了城市政府职能在实现过程中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夏卫国 《河北法学》2001,19(5):128-130
考察韩国民法中关于利息之债的基本规定(如:利息之债的含义、性质、种类等),论述目 前韩国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对于利率和利息的限制等方面的争论。从中可以看出韩国法学理论 和实践深受日本影响,在利息之债的制度设计方面没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这一个方面说明了 日本利息之债制度的相当成熟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韩国民法有关制度设计的屈从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30年里,当中国高速发展始露端倪之时,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着手实施(或至少接受了)向次国家级政府分权的理念。西方公共财政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制度安排中的这些转变将造福于社会。而此类改革中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财政分权后,次国家级政府在何种程度上是“负责任的”,以及怎样的政策工具能提高这种责任性。论文视地方政府的责任为一个两维概念,并回顾了责任工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理想情况下,地方政府均对当地居民和中央政府负责。尽管呼吁和退出往往被视为地方问责的最主要机制,但也有文献提出诸如公民社会、参与方式和媒体等机制也起到了作用。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责任一般通过某种财政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论文概略地总结了在中国行政环境中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乐 《法制与社会》2010,(15):148-149
随着绝对豁免主义的逐步消亡,作为国家豁免的发展趋势的限制豁免主义必将为各国所接受,成为各国解决国家豁免问题的首要选择。长期以来,从我国政府处理涉及国家豁免的案件中(主要是我国作为被告方应诉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国家豁免问题的立场可以说是在坚持绝对豁免为基本原则,在具体规则上采取灵活处理的态度,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经济结构等因素所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深入,我国的法治与国际接轨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本文试从国家豁免的历史渊源出发,对世界各国制度加以考量,并针对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对国家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0,(8):11-12
在法治观察者的眼中,看守所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人权、政治文明状况,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立法、司法等情况”。正因为如此,频发的非正常死邙事件,更是将看守所这一传统封闭场所推至舆论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1.
“养”路     
在去冬今春我省各地召开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了许多议案、建议。这是他们倾听民声、为民代言的具体体现。这些议案、建议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本期“监督之光”栏目从各地来稿中选登巢湖市、六安市裕安区、太湖县、黄山市屯溪区、青阳县杨田镇等地有关稿件,从中可以看出,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都是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各地人大常委会的认真督办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扎实办理下,议案、建议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范化与法制化,确保实现企业并购对国家、社会、企业的意义和作用的实践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有关企业兼并、并购的论文中也已有许多阐述。笔者认为,就当前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看,至少以下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一)并购中政府不适当的干预问题 我国企业并购借助于行政行为而兴起,这决定了企业并购过程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对并购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并购的实践中.由政府用“拉郎配”的方式强行包办企业并购,使得优胜劣汰的并购搞成了“均贫富”的手段,这种并购带来许…  相似文献   

13.
林海 《检察风云》2014,(22):56-57
2014年9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年内将在经济指标等慎重考虑基础上,决定启动“消费税增税法案”,将消费税上涨至10%。这一法案是在2012年6月26日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以363票赞成、9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的。可以说,这一法案作为安倍政府增税的法律依据,在其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引来了在野党和其他政见者的强烈抨击。  相似文献   

14.
肖剑 《检察风云》2015,(7):54-55
2015年年初,韩国曾任防卫事业厅军舰事业部长的预备役少将咸某(海军士官学校31期)从汉江幸州大桥上跳河身亡。其间,他因涉嫌军购腐败正在接受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政府联合调查团的调查。咸某的自杀,使军工领域的腐败丑闻,再一次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5.
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证券交易而言的,即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交易。场外交易在日本称为柜台交易,在台湾称为店头交易,其英文名称为OvertheCounte(简称OTC)。从名称使用上就可以看出,场外交易指那些在酒店里、柜台上进行的零星证券交易。从一些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来看,先是自发地形成场外交易市场,随后是证券交易所的形成并排斥场外交易,最后形成证券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完善的证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已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在电子交易网…  相似文献   

16.
由八十年代初“一国两制”这一陌生词汇的出现,到今天它已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专用术语,经历了理论界的认识深化过程,也经历了港澳两地的现实实践过程。本文谨就这一划时代的构思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提出一些基本分析,不妥之处望专家学者指正。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国两制”(OneChuntry,TwoSystems)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在中国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的同时,容许在发展背景特殊的局部地区和局部范围内保留原有资本主义,以利于在大范围内壮大发展社会主义。“一国两…  相似文献   

17.
沈寿文 《时代法学》2012,10(2):19-24
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制度化的财税分权体制,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并未实现,改革的结果演化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分工,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我国缺乏宪政国家意义的地方自治制度这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邦政府与组成部分政府)财税分权的制度基础。或许具有高度地方自治性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作为实现我国未来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税分权目标的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模式和实践受制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的政府购买服务能够展示出来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关系?是否为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因素?政府决定跟什么样的私人或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的或新有的模式。传统上认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由"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主导。论文以上海市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具体案例,研究发现:第一,虽然政府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事业单位承接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非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有相当比例是由政府和事业单位成立的;传统的国家社会关系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表现明显。第二,民间人士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它们参与体现了竞争性的发展模式,民间人士成立的社会组织甚至比更具官方色彩的其他组织在获得政府项目上更具显著优势。论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带来了混合性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既延续了传统的大政府模式,也带来新的竞争性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在法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中都有使用.在法学领域,它与公共权力或私人权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概念范畴.由于在"公共利益"的需要范畴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在征用农村土地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乱征滥用土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问题.因此,从"公共利益"的需要出发,分析国家行使土地征用权的特征,并借鉴韩国等国家土地征用的法律约定,以寻求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浮,引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定义,通过比较看出避税和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避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指出税收筹划的发展方向最终是达到企业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目的,并为税法机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