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就业方面具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低下;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劳动力严重过剩;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特殊性,其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分布不合理,市场环境差,非传统经济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不景气,难以形成劳动就业能力.因此,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就业保障制度,真心把就业目标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发挥失业和待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转变就业观念;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和产业转型策略,促进就业增长;解决阻碍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建立普惠全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经济增长,广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
王光栋 《求实》2005,(11):37-39
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是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根本。从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来说,中部地区一是要采用依托外源型发展模式,培育和完善外源型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提高本地区跨区域就业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本文从曲靖市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曲靖市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就下一步如何做好全市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前线》2005,(9)
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于1985年,是顺义区政府综合管理劳动保障事物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局党组把本区劳动力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三大体系,建立一个机制。2004年推荐就业3.7万人,荣获顺义区政绩突出单位和北京市再就业先进单位称号。(一)完善就业政策扶持体系对招收城镇“3040”失业人员的企业和对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对区属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劳务派遣企业招收“3040”农村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就业、对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给予奖励,增强就业稳定性。(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城市存在就业困难,很少考虑农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没有纳入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视野。改革以来,农民在创造了新的农业经营体制、新的农村工业化方式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创造了新的就业机制,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遇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6.
失业保险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就业机制的重要手段。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完整,失业人员就难以顺利地离开企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就业机制就难以建立,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7.
正沿河自治县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就业创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三精准、四到位、六平台、一机制"就业创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员培训,全县16800名贫困劳动力已有13546人实现就业,占比达81%……依托"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沿河自治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每年高校有数百万的毕业生,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也存在很多困难;城市仅登记失业率在4.5%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潮已经形成,全国每年有近千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化为城镇劳动力.目前国家面临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长期的,这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本文认为,在部分行业实行轮班工作制,可以在现有的就业平台上,通过调整现有就业格局大幅度地增加就业容量,新辟一条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宽阔渠道,基本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在浙江省长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政府、农民、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中介等组织都成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主体,其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是具有主导性的,包括县乡两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发挥着组织领导、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检查监督、协调沟通等主导性的角色;各行政村级组织则以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协助政府为己任;广大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对象,正是他们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和及时转移就业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各类培训机构则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得以提升和实现转移的"起点站",分布在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转站",企业等用人单位,尤其是不断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成为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终点站".长兴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合作治理机制,实现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0.
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处在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轨时期的中国,当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力就业机制已经瓦解,新兴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的时候,那些在企业中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稀缺的群体就率先步人失业者行列,社会地位逐步降到社会最底层,其生活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容易引发各类矛盾。所以,失业问题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扩大开放、发展劳务经济等大背景下,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道难题,不仅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更需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实现社会正义的层面关注、保障农村劳动者的权益,从而促进其就业的规范、公平.作为社会法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为重庆农村劳动者就业的促进和保障提供了法律层面的路径.围绕统筹城乡的目标和立足市情,重庆应遵循该法的精神与规定,从地方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环节构建起维护农村劳动者就业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初探: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与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劳动力市场从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向城乡一体化状态演变的过程,能够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它应具备城乡劳动力流动自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化、城乡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化、城乡劳动力市场监督调控一致化等四个基本特征。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应满足五个条件:加强制度创新以建立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法规体系和运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以建立城乡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体系;统筹城乡教育培训资源以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管理以营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替代途径,社会关系网络总体水平对云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内聚型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产生消极影响,而跨接型社会资本对云南非农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市场化进程、政治因素以及民族传统的相互影响,将使社会关系网络对云南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新增岗位的1/4,对世界发展特别是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愈来愈严重,已进入高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出农民工已经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愈来愈难,要充分估计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企望用3-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政府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市场.国家只能提供保障人人就业机会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帮助具有劳动能力者提高就业竞争力,对所有人实行"国民待遇".作者认为,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并提出三个重要建议:第一,应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中国的创造就业目标,包括城乡就业目标,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固定与灵活就业、暂时与临时就业;第二,应定期公布调查失业率和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全国与地方各类劳动力市场信息;第三,促进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致力于首都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继续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工作的开展;健全公共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倍增计划,落实小额担保政策,鼓励失业人员创业;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二是完善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在各区县职业介绍中心建立与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级就业服务站的信息传递机制;强化城…  相似文献   

16.
做好欠发达地区的劳动保障工作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和学习 ,就如何做好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工作谈几点思路。一、完善促进城乡就业工作体系抓好就业政策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是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1.突出抓好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财政投入 ,加快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 ,利用市场机制开发和配置劳动力 ,统筹城乡就业。2 .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建立健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 ,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 ,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 860万 ,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 780万 ,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 ,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 71 .2 % ,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 ,南通市总人口为 784…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根本规律:产业拉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是一条贯穿世界城市化进程始终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建国以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出现的偏差以及现阶段所处的经济增长转型期,使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视发展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城镇第三产业,才能吸纳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使进城农民就业安居,推动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相互叠加,就业压力巨大。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就业促进法》颁布出台,确立了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