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芳 《理论前沿》2009,(24):75-76
本文通过对广州荔湾区“城中村”青年女性的公民政治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城中村”青年女性政治不冷漠;基层民主建设较有成效;网络势力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的“城中村”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如何应对“城中村”改造这一特殊问题上,相关部门更多的是从政策和经济补偿等方面来考虑,缺乏对“城中村”形成历史根源的深层研究和对当地居民的终极关怀。主要表现在,改造后和迁居地的“城中村”居民,其生活环境由于缺乏原乡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以(?)滩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兰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城市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最主要的形式,“城中村”则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怪胎,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亦非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在城市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对象,作为城管执法重点的执法区域,“城中村”的村民则是主要的执法对象,“城中村”的现状造成了城管执法的诸多困境,故使得城管执法如此无奈。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对产权制度改革需要把握好四大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作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一种独特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的尖锐冲突。文章以昆明市“城中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城中村”的形成机制,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在住宅商品化的改革中,公共租赁房建设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在“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二者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受到资金压力、社会矛盾等多方限制。通过对宜居、经济、保障、民本、创新、超前等原则的把握,推动实施以公共租赁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构建以物质空间、人员安置、资金筹集和政策支持为特征的改造模式,在现有条件上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城市改造和居民住房改善的双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问题作为都市化过程中的产物,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城中村”的整治与改造已成为政府持久的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南宁市“鹧鸪禄”村向“城中村”转型过程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以“防”重于“治”为出发点,探索从“城中村”形成之初就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遏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作为城市中的“异质体”,城中村在人口构成、文化环境、建筑居住、生活方式、行政管理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社区有着明显差异,往往成为城市中诸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的收容地,沦为城市中易受罪犯侵扰的“脆弱地带”。城中村作为城市犯罪空间盲区所具有的空间特质是城中村城市犯罪的防控策略构建的依据,即:以“人”为出发点的犯罪防控策略;以“空间”为出发点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昆明主城“城中村”现状、问题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造成了村民土地资源流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长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已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分布在兰州市水挂庄这一典型的域中村社区的出租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出城中村出租屋存在的诸如法治风险、滋生违法犯罪、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消防隐患和威胁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等影响社区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治安风险基础上,将城中村出租屋按照分布格局和治安状况等因素进行划区分级,以此为中心,尝试提出城中村出租屋治安风险治理的“三化”和城中村出租屋治安风险“1+3”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罗家墩村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至古田三路解放大道以南的汉江沿线,现有村民171户,党员37名。村党支部下设公司、企业、退休人员3个党小组,是武汉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试点单位之一。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紧密联系村里的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城中村”改造实际,采取“三全三性”措施,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随着一个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区或着是工业园区建设而产生的。“城中村”的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却保留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原住居民的城市融入是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借鉴西方学者对移民问题的分析范式,基于在山东省日照市的实地调研,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制度融入、文化心理融入等维度建构“城中村”原住居民的城市融入分析框架,得出结论:必须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居民自身需要主动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方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基层治理的空间秩序构建,是实现我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法,对上海市青浦区“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结构性赋能、产业赋能和利益赋能构成了基层治理良性运行的底层逻辑,但是产业培育缺失、风险控制不足、政策路径和规划布局不够全面等现实困境对基层治理效能产生了阻滞效应,为构建良性治理格局,实现空间秩序的有效生成,应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激励效能。  相似文献   

18.
对1300名非城中村青年和600名城中村青年施测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了解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情况及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论:(1)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其他青年群体,总体内部特点复杂; (2)恋爱、结婚成为当代青年最为重要的生活事件; (3)城中村青年更多的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4)不成熟应对方式是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城中村青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没有或者保有少量农用地.由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混居,容易产生各种治安问题,需要由公安机关进行重点控制的地区。城中村是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存在。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城中村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推行“管制——服务”并举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荆沙村地处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两区交界处,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党员64名,辖8个自然小组,拥有4家企业。近年来,荆沙村党总支坚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着力建设新型“城中村”,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促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