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0,(1):39-39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该条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强制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2.
王春燕 《求实》2005,(Z1):211-212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但其正式生效的时间,却一直拖到了2005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3.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的重要内容,这一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具有一部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项目,获得一部分减排指标,用于完成其在议定书下承诺义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5,(4)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相似文献   

5.
经过长达7年的讨价还价,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今年2 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旨在限制各国排放工业废气,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条约,它为地球生命架设起了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6.
[案例]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确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排减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5-15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概念可能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京都议定书》附件中强调了六种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氧化亚氯、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这些气体被认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帮凶”。在影响气候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率至少占60%。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9,(5):16-16
本刊讯 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和多边国际金融机制(世界银行)相继成立了碳基金。这些基金来自附件1国家(即《京都议定书》中所指的工业化和经济转型国家)中有温室气体排放的企业或者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由碳基金组织实施减排或增汇项目。特别是在国际碳基金的资助下,在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开展了减排和增汇项目。  相似文献   

9.
于明言  臧学英 《党课》2012,(3):85-87
“碳金融”及其由来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衍生出很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而言,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除此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其他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艰苦的谈判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机制。国际气候谈判的过程是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尝试用博弈论来分析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木木 《学习导报》2012,(1):61-61
加拿大2011年12月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2011年12月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总统布什自今年1月20日入主白宫以来,仿佛着了魔似的突然与这个世界干上了。先是宣布要一意孤行地部署国家防御导弹计划,后又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悍然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接着,白宫又宣布驱逐5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引发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最严重的外交事件。到了3月28日,美国政府又公开宣布不执行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一片哗然。 保护一己私利是美国的根本目的 美国环保局局长惠特曼3月28日曾对媒介说,布什政府对实施《京都议定书》并不感兴趣,因为国会极不可能批准美…  相似文献   

14.
才春 《党课》2006,(11):68-71
日渐减少的森林和城市里吐着黑烟的烟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们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代价去治理它。过去,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常常被看成一个只花钱不赚钱的事业,而如今,造一片森林,建一个环保工厂,只要能获得联合国认证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减排量,企业不仅能获得正常的经营收益,还可以将“减排量”卖给其他企业,获得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这使减排量交易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金矿”。这项新事物的正式名称叫做“清洁发展机制”(Clear Development Mechanism),来自于著名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     
<正>所谓碳关税,是指发达国家提出的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最早提议征收碳关税的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其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以避免在欧盟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使其成为自1997年产生《京都议定书》的京都大会后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英国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正式确立英国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以法律形式确立这一目标的国家。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是英国温室气体最大排放来源,气候变化委员会建议,最晚在2035年不再销售新的柴油和汽油车辆,同时扩大电动车以及充电设备供应。英国交通部宣布对新购电动出租车免征高额汽车消费税,以鼓励出租车公司  相似文献   

18.
杨艳新 《党课》2010,(3):82-84
2009年12月19日,被称为“二战后最重要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曲终人散,但13天的漫长谈判只换回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司马利他 《党课》2014,(10):115-117
更炎热的世界不断升高的海平面 科学界普遍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已让地球的平均温度明显升高,结果让海平面升高了约20.32厘米。科学家们推测,即使人类从明天开始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现有的温室气体也会在未来几百年中继续给地球加温,人们留给下一代的将是一个更加炎热的世界和不断升高的海平面——而这几乎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世情     
全球五大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了《2013全球风险报告》,调查了1000多位专家、行业领袖,归纳出人类未来会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发生几率来看,未来10年,最可能发生的前五大全球风险,分别是贫富不均、政府债务膨胀、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资源供应危机以及人口老龄化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