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资本论》于1867年问世。在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中,提及到世界各国680多人。王茂荫是唯一进入《资本论》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什么进入《资本论》,又是怎样进入《资本论》的呢?这还要从王茂荫在咸丰年间任户部右侍郎说起。王茂荫,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是清朝货币理论家、经济学家,后被吴晗誉为"清代货币改革家"。  相似文献   

2.
在《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该文写道:“1925年,侯先生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两年后,他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开始翻译《资本论》。回国后于1932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资本论》中译本。”单就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的出版来说,其实最早的不是侯外庐,而是陈启修;侯  相似文献   

3.
1938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全译本首次在我国面世。60多年来,《资本论》再版十几次,影响了几代人,但作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乱中,郭大力为尽快地把革命道理传播给中国人民,曾经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做了大量工作,其精神感人至深,其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盛年翻译《资本论》郭大力生于1905年,江西南康人,抗战时期正当盛年,学识也日臻高深,翻译《资本论》的条件业已成熟。早在上海大厦大学读书时,郭大力受到影响,就萌发了翻译马恩著作的念头。当时中国还没有一部马列著作的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主要形成了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土地复合所有制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通过对以上四种改革主要方案的比较分析,试图从中发现它们共通的思想精华,以此为基础并借鉴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关于土地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既可分离、又可统一思想提出未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模式的可选择走向。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证,《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福音书。这两部伟大著作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都恰逢中华民族危机转折的关头。《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夜,即1920年春;《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全民抗战一周年的隆隆炮声中,即1938年8、9两个月。在三卷《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中,充满了中国先进分子的集体献身精神。黄洛峰、郑易里、陈汝言……,他们为宣传真理而奋斗的故事为后人所追寻和传诵。一·二八战火曾烧毁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中文译稿,但沦陷中的上海又促成了《资本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世界各国的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荫。  相似文献   

8.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相似文献   

9.
<正>1928年春至1938年秋,郭大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和初版工作。为使《资本论》尽善尽美,郭大力从1938年开始继续投入到《资本论》校对、勘误、两次大规模修订和《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重译事业中,全力帮助中国人民学习《资本论》等光辉著作,播撒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郭大力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团结协作、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就是郭大力翻译工作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江志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说: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680多个人物中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1798年-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中国清代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安徽歙县人,历任清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和左副都御史等高职。毕生致力于我国经济史尤其是货币史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被学术界评价为“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  相似文献   

11.
田居俭 《党的文献》2012,(1):126-127
2011年6月13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专版发表了陆晓光的考证文章《王国维读(资本论)年份辨》,指出甲骨金石学家王国维读《资本论》,在时间上“不仅比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王亚南早了至少20年,也不仅比陈寅恪‘二十年代初’读《资本论》早了十多年,即便与李大钊读《资本论》的时间相比照也是早了约十年”,“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接触《资本论》的学者”。这个结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马克思几乎把毕生都贡献给了这部科学巨著的研究和写作。《资本论》发表已经130年,在传入中国的百年风云变化中,《资本论》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十种版本。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收集这些全译本,现据这些实物分别介绍如下:一、我国出版的《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该书为浅灰色布面精装三卷本,书本规格150m m×220m m。封面经书脊至封底腰部横向有宽约30m m的套红色带,色带内横排书名《资本论》,色带之上横排“卡尔·马克斯著”…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8,(12):57-57
据述声在10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介绍: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同时也促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中,《资本论》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骤然热销。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乃圣  陈燕 《理论学刊》2008,3(1):57-59
谢韬先生在2007年《炎黄春秋》第2期和第6期发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和《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文中,提出了对我国改革的前途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的看法.文章主要的依据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他所引用的几处《资本论》的引文其见解并不符合《资本论》原义,有片面曲解,望文生义,移花接木之嫌.  相似文献   

17.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资本论》历久弥新,愈益显示出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首先要明确其历史地位,其次要挖掘《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其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及其趋势,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信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资本论》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等,并将其与《通论》中的宏观经济理论相比较,从理论意义角度看,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和凯恩斯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学术思想,以便在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就现实意义而言,通过比较可以深入发掘《资本论》和《通论》当中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的思想成分,以便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加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