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3.
马金杰 《求索》2011,(2):118-120
以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规范基础是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在哈贝马斯看来,法兰克福第一代学者都未能就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进行先行的澄清,因此,哈贝马斯构建了以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重建了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只是这一规范基础在霍内特和后现代的理论者看来并不稳固,因为规范未能给予社会的单个个体以足够的重视,因而有脱离社会的危险,从而也就无法在经验与先验之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也就无法为批判奠基。  相似文献   

4.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李琦  ;李淑梅 《求索》2007,(9):131-133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师承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导致劳动合理化、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 ,把劳动的合理化、交往关系的合理化视为科学技术造成的 ,这就使得哈贝马斯把现代西方社会存在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归因于科学技术。由于哈贝马斯否定了生产关系的作用 ,因而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不结果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努力,比较两者不同的分析视角、不同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指出哈贝马斯对唯物史观的曲解,还原唯物史观的本真,以便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具有批判传统和建构特征的社会理论,它以交往理性为核心,诊疗出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病因,继而给出了重建"系统"和"生活世界"平衡的"药方"。本文在简要介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运用该理论进行公共外交研究的合理性,并尝试借鉴其理论内容和理论特性,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实践做出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张利霞 《理论月刊》2006,3(6):17-19
本文分别对马克思“交往”范畴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进行阐述并比较后指出,哈贝马斯关于扬弃交往的异化、建构合理的和健全的社会关系的种种设想偏离了马克思的原意,其“理想语言环境”的构想也不过是一个乌托邦。但尽管如此,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还是能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莉琴 《前沿》2005,(10):50-52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展开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当属德国政治学家、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成果突出。哈贝马斯在他的《合法化危机》、《交往与社会进化》等著作中都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批判地剖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避免和解决危机的方法,形成了著名的合法性理论。这不仅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理论典范,而且是研究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支点。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哈贝马斯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曾以提出批判的解释学、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在 2 0世纪 70— 80年代转向了交往异化理论的研究。他针对工业文明在现代西方的崛起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异化状态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交往异化理论 ,以及重建现代性的新理性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格尔以来便存在着的理性也是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批判理论(Kritische Theorie)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思想,kritische一词究竟是翻译为批判还是评判,直接关系到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旨趣的把握。从词源学角度看,将kritische翻译为批判可以说完全抓住了汉语、英语以及希腊语词根的契合点。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踪迹,在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家那里,批判理论主要表现为一种拒斥现实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拷问和否定构成了其主要特质。相较于评判,批判一词更能彰显早期理论的否定性和革命性特质。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家那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旨趣出现了明显的转向,相较于批判,哈贝马斯更加关注重建,早期理论的强烈否定性在其理论中失落了,而代之以交往和谐。如果仍把哈贝马斯置于整个批判理论谱系之中的话,将其称作评判理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章伟 《传承》2012,(2):28-29
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是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一种代表性论述。但他没有停留于对技术异化的一般理论批判上,而是进一步探索扬弃技术异化的道路;他认为必须真正建立起主体间的理解,使交往行为合理化,这才能从根本上扬弃技术异化。按其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传统社会历史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哈贝马斯看来,具有理性批判意识的私人通过媒介,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公开表达私人观点而形成公众舆论,实现启蒙和批判功能,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为批判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批判实现了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包含一种对传统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启蒙理性的否定性逻辑。哈贝马斯试图用"希望"替代"绝望",展现了一种构建后形而上学的努力。两种批判路径都隐藏着"悖论逻辑",霍克海默的批判倒向了"否定"的形而上学,哈贝马斯的批判走向了"话语伦理学"的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指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异化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其对理性的拯救和重建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限度主要表现为将人类超越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重任交付给了语言,夸大了语言的作用,没有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8.
刘立平  刘明涛 《传承》2011,(14):54-55
由于工具理性在当代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于是哈贝马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展开了深入地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交往行动理论。该理论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异化状态,并对如何重建我国的师生关系,使社会走向和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继军  马晓云 《求索》2013,(7):87-9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应用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也相当突出且成果显著,表现为协商民主政治的构想。作为与中国颇为有缘的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政治领域的理论产品,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则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的导向的介入与设计。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出发,集中探讨其政治价值导向问题,并结合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的异同,探析这一理论对中国政治价值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意义问题纷繁复杂,其词义本身也歧义丛生。意义表达和理解何以可能这一语言追问转换了哲学研究的视角。哈贝马斯意义理论所实现的交往范式转换使语言哲学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对以往意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完成了其形式语用学的理论构建,进而提出了意义理论的生活世界转向,即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