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婷婷  霍存福 《求索》2013,(5):77-79
张鷟所著《龙筋凤髓判》是应唐代科举考试而生的判词写作参考教材。《龙筋凤髓判》这种特殊文体为拟制判决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模版.该模版虽呈现出骈体对仗、用典精当、辞藻浮华等写作特点,但最终还是以案件判决或作出处理意见为目的。本文以探求张薷判案择律的方法与技巧为核心任务.从张鹜对唐代律法的把握与选取。对案情的说理方法,对个案的法律解释这三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可将张鹜的判案技巧与方法归纳为:区分案件性质是前提,熟悉律条是基础,分析案情讲情理。准确适用法律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7):56-57
这本书叫《名公书判清明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是中国古代判词中最好的。这是一本由当时的名人写就的优秀公文和判决书的合集,写成于南宋晚期。“名公”指的是有名的人,“书”是指文书,“判”是指判词,“清明”指案件处理得清正明白。它与唐代的判词不同,唐代是拟判,清明集则是实判,也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判词。所以这本判词集的选择标准不是辞藻华丽,而是“清明”,即案件处理得公正。  相似文献   

3.
李颖 《求索》2012,(10):127-129
唐笔记小说因其故事短小、精练以及厚重的文化信息,为历来研究者所引用。在这些笔记小说中,表现最多的、最突出的当属唐代社会的嘲谑之风。如《大唐新语》卷十三列《谐谑》篇,载史事十四则。《本事诗》列《嘲戏》一则。此外,在《隋唐嘉话》、《唐国史补》、《朝野佥载》等所记上至馆阁重臣、下至黎民百姓阶层,竞以嘲谑为风。以参与嘲谑的主体论之,唐笔记小说重点展示了达官显宦和底层士人的嘲谑之风;以嘲谑的主题论之,重点则表现了对选拔官吏制度和惧内现象的嘲谑。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谭淑娟 《前沿》2010,(10):133-135
敦煌《文明判集残卷》是非常独特的一组判文,其不仅有深刻的法律意识,还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显示了唐代法律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作者选取复杂的疑难案件或辨或析,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给读者带来了获得智慧的满足,加之作者追求波折的叙述个性,使文本具有了极大的文学欣赏性。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的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犯罪的法律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法律的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法律地位。本文主要就《唐律疏议》中涉及女性犯罪的罪名、刑罚及优恤的制度作了梳理与介绍,以从制度角度了解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获七项提名大奖,并最终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美术两项大奖的电影《画圣》,于9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电影《画圣》由中视翰林(北京)国际影视有限公司出品,杨淑英任总顾问,华表奖新锐青年导演海涛担纲执导,电影《画皮2》编剧冉甲男执笔,香港著名实力男演员午马、内地新锐小生许凝以及著名女星郭珍霓等众多国内一线演员领衔主演。导演海涛希望用一部承载圣人思想的巨作来涤荡当代人的灵魂。电影《画圣》讲述了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吴道子晚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青年画师唐安州为追逐名利替当朝太上皇唐玄宗寻访一代画师吴道子。最终吴道子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让追名逐利的唐安州最终懂得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各级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参照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于 2 0 0 0年 1月 15日修订并印发了《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施行两年多来 ,对提高各级人大机关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作为各级人大机关公文处理的最高标准和依据 ,《办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某些文种的设置不合理 ,有违法律精神和文书学的一般原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中 ,把包括宪法在内的法、条例、实施办法都视为机关…  相似文献   

9.
略论南宋妇女的财产与婚姻权利问题唐自斌新发现的明刻足本《明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是宋代一部诉讼判词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它为研究宋代特别是南宋法制史,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史料。本文拟从《清明集》出发,对南宋妇女的财产与婚姻权利问题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宝丰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狠抓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各项制度建设,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中新成员较多的特点,一是决定以每周的二、四日为机关干部集中学法时间,学习结束后进行闭卷测评,以提高人大干部的法律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修订和完善了《宝丰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宝丰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暂行条例》等八项规定和制度,使该县的人  相似文献   

11.
徐博东 《台声》2005,(7):10-11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与实施,是大陆对台工作中新的政策和策略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将大陆一贯宜示的对台方针和政策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同时也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直接促成了岛内在野党领袖连、宋的相继访问大陆,对台湾政治气氛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对缓和两岸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实际上,大陆对台政策策略的调整,从去年中台办和国台办授权发表“5.17声明”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而“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老子》哲学实为一主体论思想体系本体之“道”下贯于个体生命而为人之德性,道之“自然”遂成为德性的本质内涵,修道成德实即道德主体性的实现与挺立。“道”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民“自然”的观点意味着人民乃是政治的主体;作为民“自然”的逻辑归结,“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执政准则。“无为”之治本质上系民意政治,透显着消解统治者政治主体性以凸现民众政治主体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对于缺乏自然法传统及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而言,男女平等原则在近代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清民律草案》首先在立法层面突破了旧体制的局限,初步确立了女性的独立法律地位,但却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来得及施行就退回到《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不过,民初大理院却在司法裁判中,常常以"条理"的形式将《大清民律草案》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进步性规定引入具体的审判实践中,以判解的方式使女性法律地位得以提高。之后,《民国民律草案》在吸收这些进步性判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民法典》最终完全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国共两党都曾使用反革命这一词语,它基本上是一种较为模糊的政治术语而非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1951年《惩治反革命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运动进入法制化轨道;反革命分子与反革命罪犯体现出政治术语与法律概念的区分,从反革命事件到反革命案件的使用体现出从政治到法制的转变。镇反运动由党政先行,通过指示命令开始,随即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参与,最后通过法院惩办来完成。这一实践过程,正好展现了反革命这一政治术语的法制化实践。反革命治罪的法制化尝试推动了革命年代的法制进程,《反革命治罪条例》在立法技术上的探索也值得充分肯定,反革命治罪中创设的死缓制度是对中国刑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3):34-35
前几期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唐代的张麓和他的《龙筋凤髓判》。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批评张麓的判词,却颂扬另一个人的判词,说他的判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作为一个大诗人怎么会去写判词呢?上次咱们说过,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身、言、书、判”四项,其中的判就是写判词。白居易也要参加科举,他的判词就是他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当然,这里的判词都是拟判。这些判词收录在他的《白氏长庆集》中。  相似文献   

16.
邓秀华 《求索》2013,(11):190-192,219
本文针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保障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提出及时修订、废弃与《宪法》相冲突的诸如《户口登记条例》等一系列现存法规制度,加快制定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以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制度,确保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缺乏自然法传统及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而言,男女平等原则在近代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清民律草案》首先在立法层面突破了旧体制的局限,初步确立了女性的独立法律地位,但却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来得及施行就退回到《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不过,民初大理院却在司法裁判中,常常以"条理"的形式将《大清民律草案》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进步性规定引入具体的审判实践中,以判解的方式使女性法律地位得以提高。之后,《民国民律草案》在吸收这些进步性判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民法典》最终完全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卢璐 《青年论坛》2014,(2):145-148
唐代以来,在统治者扶持下,崇老崇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把道家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唐玄宗也成为第一个亲自注疏《老子》的皇帝,在《御注道德真经》和《御注道德真经疏》中,玄宗以“妙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老子》中的政治理论,也就是“帝王理身”与“无为理国”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唐代国史多系“总辑各实录事迹而成”,而唐代国史又是现存新旧《唐书》的基本材料来源,故此,对已佚历朝《唐实录》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现存唐代史料价值的认识。本文仅就唐代会昌朝重修《宪宗实录》的有关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一些欠成熟的看法,以求正于唐史学界。 唐代会昌何以重修《宪宗实录》?一般史籍多认为是李德裕所为。为便分析其细处,以下引录: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周会(墀)墓志铭》“德裕会昌中,以思撰之元和朝实录四十篇,溢美其父为相事。公上言”,所上何言?《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周墀》有云:“故宰相德裕重定元和实录,窜寄它事,以广父功”。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09,(7):35-35
何平在《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法律信仰和法律制度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信仰,应当包括法律信服心理和法律拜从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