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头一年的最后一天(俗称除夕)和次年的第一天(俗称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头一年农历腊月(12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3)
<正>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记忆     
正春节是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它荟萃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出的文化精髓;它深藏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的情感;也是全球华人年年岁岁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玉田县黄家铺,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的情形,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家乡过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相距约四十一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腊月初八,农家有吃米、红枣、栗子等煮成腊八粥的习俗。在我村各家争着早起,点火煮腊八粥。村中传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2):20-41
<正>又至新春时。转眼马年春节到。春节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个节日所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因其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全民性的特点,且历史悠久、流传面广,故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  相似文献   

5.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相似文献   

6.
我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留在脑海里的春节,仿佛春夏秋冬是一根椭圆形的圆环,从正月初一绕到腊月三十,那链条的接口就是春节。  相似文献   

7.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由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的岁首,这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最热闹的民族节日。从汉武帝直到清朝末年,中国一直沿用夏历(即农历)纪法,长达2080年之久。所以人们至今称“阴历”为“夏历”,或称“农历”和“旧历”。正月的第一天旧时称“元旦”,也就是农...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4,(Z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是农历的新年,所以至今仍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并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就纷纷开始忙于打扫卫生、拆洗衣被、缝制新衣、洗澡理发、杀猪宰羊、购置年货;  相似文献   

10.
节日保健要点据各地医院急诊统计资料,每年春节前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急诊室收治的各种急症病人比平时均有所增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节日出事儿的病人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尤以心脑血管和肝、胆、胃等慢性疾患的复发或加重的病例为多。因此,老年朋友应该特别重视和加强节日保健。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2)
<正>伏在母亲双腿上听父亲讲述那遥远的故事,对着电视让笑声随春晚一起荡漾,甚至和朋友一起快乐坐四方,这一刻,守岁充满无限温馨……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欢度除夕夜,守岁话家常。除夕夜守岁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拉家常、吃年饭、等候新年来临,称之为"守岁"。那么,马年春节你守岁了吗?【春联添喜】贴上大红春联增添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2.
合和 《今日民族》2005,(1):39-40
藏历年,香格里拉藏族称为“阿达拉斯”,意为僧侣新年。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般延续一个星期,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既过农历春节,也过藏历年,两不耽误。他们把过年,特别是过僧侣新年的第一天视为最神圣吉祥的日子。早从12月初便开始准备各种吃、穿、玩的年货。藏历12月是小月,只有29天,因此,29日就成了除夕的日子。这个时候,干面粉可就派上了大用场。藏民要在晚饭前,用干面粉在灶房的墙上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万”字,有的还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相似文献   

13.
春节的传说     
春节,为农历之元旦,俗称年,是我国汉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一说,并不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老百姓把年头年尾都计算在内,几近一月。旧时中原地区流传着:“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的俗语。所以进入腊八,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城乡人民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为什么把过春节称作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商朝时期,有一位青年叫万年,以打柴为生。万年天性聪敏好学,尤善观测天象,研究时序。他听说天子祖乙因节令混乱,影响农事,而设坛祭天。便带上自己设计的日晷仪和漏水壶,求见天子,被授以类似后来…  相似文献   

14.
煊景  冰蓝 《两岸关系》2007,(2):66-67
春节的称谓和涵义春节的叫法很多,有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庆祝春节的40天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童谣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新春的喜庆气氛就开始在大街小巷中  相似文献   

16.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韩国是一个非常遵循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道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日子。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在韩  相似文献   

17.
吃扁食     
太原、晋中人有个习惯,大年初一吃“扁食”。扁食,即饺子。要在除夕夜里包好,边包边“熬年”,一直到正月初一凌晨。而且整个春节期间家家都以“扁食”为主要食品。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春节吃饺子,含有吉利的意思,称之为“更岁饺子”。人们还把面条和饺子一起煮着吃,叫“银线缠元宝”。吃扁食  相似文献   

18.
春节的变迁     
《传承》2006,(2):36-37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隋唐两宋时期。春节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代代相传,为中华各民族所认可。古代“春节”叫“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现代人称之为“春节”,在民国以前不叫“春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今日浙江》2011,(3):4-7
2月1日至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北省保定市同干部群众共度新春佳节。李学仁摄决策者说□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更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河北省保定市看望困难群众时说。□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春节[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来源]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