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试就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作一浅柝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控制对策。 我国青少年犯罪既具有一般刑事犯罪的特征,又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自身的特征主要是由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的趋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3年全国未满18岁的少年作案成员占青少年作案成员总数的26.9%,1984年上升为32.3%;1985年达到33.4%。近年来犯罪年龄更趋低龄化,少年犯罪现象明显增加。据吉林省统计,全省少年违法人员占违法犯罪人员总数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为20.6%,到1986年上升为21.2%,近年已达30—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明显上升。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中学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5岁的人犯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在世界各国都非常突出,如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高达4.5%。在我国,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押服刑25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占犯罪总数的35%。可见,青少年犯罪增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在上升,但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明显上升,各地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如下特点:违法犯罪类型多元化,但侵财性违法犯罪仍最为突出;违法犯罪手段暴力化,突发性和随意性很大的激情暴力违法犯罪较多;农村闲散青少年、在校学生、辍学人员、"留守孩"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高危人群的犯罪形势,加强公安机关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控管势在必行。国内对高危人群犯罪的研究工作在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曾有初步尝试,然而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系统的实证研究。综合专家的论述,影响社会治安的高危人群,一是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二是外来人口中的“三无人员”:三是具有再犯风险的归正人员:四是涉黄、涉赌、涉毒人员;五是具有不良倾向的无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应做好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高危人群管理机制非常重要。要抓好公安基层的基础工作。其中流动人口的管理应列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们组织人员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市1996年以来抓获的三逃人员中抽样调查了100名逃犯,通过分析“三逃”人员在进期间的心理轨迹和活动规律,对缉捕对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百名逃犯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六多”:一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多,占92%;二是法盲多(百名逃犯中,知道追诉时效、投案概念及自首政策的仅有15人);三是农民多,无业人员多,占86%。四是青壮年多,占88%:五是偶犯多,占72/;六是团伙犯罪多一,k67/。另外·从百名逃犯的逃跑环节五,罪行败露内即回罪潜逃的约占15%,侦察人员调企…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门”的打开,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对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全国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加强和改进农村的公安工作,对确保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村社会治安的新特点(1)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生在农村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发生在农村的案件约占立案总数的65%。(2)违法犯罪人员中农民占大多数,据统计,农民违法犯罪的占80%。(3)因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治安…  相似文献   

7.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情况日益突出,如何处置特殊人群涉毒犯罪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维护特殊人群权益和遏制不断增长的特殊人群涉毒犯罪,有必要分析处置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的角度对特殊人群如何实施强制措施,如何看管特殊人群,对怀孕和哺育期妇女违法犯罪如何打击处理,对毒品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如何完善等方面提出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某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员文化层次极低,以农民、学生和社会闲散人员居多,犯罪类型以盗窃、抢劫和伤害最为突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青少年文化水平、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司法机关的社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的刑事案件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的发案数居高不下,其中女性犯罪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至1993年女性罪犯分别占该年刑事案件批捕总人数的2.7%、2.91%、3.08%和3.10%,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犯罪的类型看,财产型犯罪仍占女性犯罪的绝大多数。盗窃、诈骗、窝赃、销赃等分别占该年女性犯罪批捕总数的68.58%、79.87%、72.3%和79%。女性贩毒犯罪也由1990年的7.19%,上升为1993年的13.6%。女性杀人犯罪,包括与他人共同作案的,占同期批捕的杀人犯罪总数的7.4%,其中绝大多数是怕奸情暴露或夫妻不和或家庭矛盾激化而杀害丈夫及家庭内其他成员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之一。它不仅扰乱了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也危害着广大群众日益强增的安全感和基本平稳的社会治安大局。作为城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公安机关,如何才能有效地防范、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对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以简浅的探讨。一、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1)主体向低龄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达90%以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5%,16岁以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一直呈居高不下的态势 ,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一、济南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济南市 2 5周岁以下青少年总数为 192万人 ,不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 132万人。从总体情况来看 ,犯罪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三 ,只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这反映出青少年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是健康的。但就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本身而言 ,其呈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却不容乐观。1 犯罪数量不断攀升。 1997年至 1999年的三年间 ,济南市 2 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共有 6 6 32人 ,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涉毒犯罪日益严重,表现在犯罪方式更加隐蔽、手段不断更新等方面,给侦查部门发现、识别、打击和惩处这类涉毒违法犯罪带来更大的难度.这不仅对我国乃至全球禁毒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从互联网涉毒犯罪行为现状及发展为切入点,对其犯罪主体和犯罪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经对湖南省双峰县调查分析,当前农村犯罪动向有:(一)农村犯罪团伙有向黑社会性质组织演变发展的趋势;(二)农民犯罪有向跳跃式犯罪手段发展的趋势;(三)农村地方恶势力违法犯罪有向群体性发展的趋势;(四)农村种毒、贩毒。吸毒违法犯罪活动有上升蔓延的趋势;(五)农村非法宗教、邪教违法犯罪有向谋求政治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女性青少年犯罪因其主体具有女性和青少年双重特征,其特殊性及持续走高的犯罪率使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而海口市作为海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重点检查城市,有其自身的代表性,通过对未成年犯管教所、少年法庭、海口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地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当前海南省海口市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海南省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鉴戒。  相似文献   

15.
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对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应重视对此类人员的人权保护。实践中,收治期间能否折抵刑期存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特殊涉毒人员的收治管理。是国家设立专门场所对特殊涉毒人员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判决所确定的刑罚的专门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植毒、贩毒状况和新特点(1)相互交叉,挖沟种植。1991年,在邻县新蔡县种植罂粟的影响下,平舆县结合不足于10户农民开始在莱地里种植罂粟,当年获得效益。第二年便迅速蔓延,这种现象很快便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1993年,平舆县组织警力700余人进行铲除,公、检、法、司现场办公,抓了一批,罚了一批,关押一批,处理一批,浩大的声势,强硬的手段。使罂粟种植一度得到遏制。1996年植毒现象死灰复燃。由过去的公开种植而变换为在田地挖沟种植,使罂粟低于小麦,不易发现,躲避打击。也有的在坟场、土沟和荒滩种植,有的在石粟即将开花…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据济南市公安局统计:1988年至1992年间查获的犯罪成员总数中,青少年占67.7%;在查破的案件总数中,青少年涉案的占54.5%。控制青少年犯罪是控制整个社会犯罪的关键。本文结合济南市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一、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现状南阳市地处豫西南,是豫、鄂、川、陕接界的中心城市之一。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已达13万人,其中务工从业的外来劳动力有10万多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87.3%。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给流人地和流出地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突出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增多,犯罪手段日益升级。据统计,1994年我市共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分子9,645名,其中属于流动人口的犯罪分子3,954名,占总数的40%以上。二是外来人口犯罪流窜作案的特征十分明…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对泸州市治安大队1993年查处的185起“六害”案件中905名成员的反查处手段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类整理,发现“六害”违法犯罪人员反查处手段可以归纳为“逃、赖、保、说”四个方面,我们称它为反查处的“四招”。 第一招:逃。所谓逃,就是逃跑,案发后外出不归,逃避处罚。这类案件共涉及36起,98人,占“六害”案件总数的18.9%,总人数的15.3%。98人中,主要是个体户和无业人员,共85人,占98人的86%;工作流动性大的外地派驻泸州机构人员占8%;外地流窜作案人员占6%。在逃跑的时间上分析,一般宣传查禁而逃跑的较少,多数是被发现和被触动后,想一  相似文献   

20.
娱乐场所已经成为侦查机关查缉涉毒案件的重要场所。娱乐场所涉毒案件具有以聚众吸毒为主、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特点。侦查机关在查缉娱乐场所涉毒案件时需要对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做到深挖毒品情报、打击毒品犯罪,遏制娱乐场所涉毒案件的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