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北伐时期日本面对东北亦将被统一于中国中央政府之下的局势,出现了"满蒙放弃论"、"满蒙相对论"与"满蒙领有论"3种不同的政策主张。"满蒙放弃论"由于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重视中国全局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帝国主义,在近代日本对华政策史上留下了理智克己的一笔,但其力量有限未能成为主流。"满蒙相对论"虽也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并重视"经济扩张"手段,但却不能放弃帝国主义,最终沦为武力侵略者。"满蒙领有论"则奉行武力主义与强权主义,成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  相似文献   

2.
禅宗的思想从古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禅宗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人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人宋求法的僧人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在建筑方面,无论是从神社到住宅府邸的传统建筑,还是当今的现代建筑,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禅的哲理精神。这种禅宗精神特征完美的融合到了建筑作品中,无疑成为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化是在外化与异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混合文化”(1)有人称之为“杂种文化”。(2)从一万年前到公元前三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此时日本人与大陆来往甚少。在这一段时间里,日本一直是一个狩猎国,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从事水稻种植的农耕民族开始从中国的长江流域经过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与当地人形成此后的“复合民族”,(3)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人。徐福入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  相似文献   

4.
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中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识别、命名和用于交往的文化。不同民族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是世居于此的民众以其语言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地名的命名深深打上了其产生地的区域文化的胎记。但古代日本地名的表记是借用汉字或直接取汉语地名,表现出浓厚的汉字文化色彩。汉字创造了日本地名文化,没有汉字传入日本,丰富多彩的日本地名文化体系无法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文化的复合性日本虽被公认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但其文化具有复合性特点 ,有的学者称日本文化为“复合文化”。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的崛起 ,令世人刮相看 ,日本学者高桥龟去在谈到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根本原因时分析认为 :“日本人对于与本国不同的文化 ,不是看作异端 ,也没有排斥和偏见 ,相反善于以外国先进文化与思想为师 ,进行移植和吸收。”的确 ,日本民族是擅长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 ,同时 ,这也说明日本文化既有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又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日本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复合的结晶。所谓“复合性”是与…  相似文献   

6.
日本民族自古以来,以单一民族,单一国家,单一语言的形式,生活在几个自然灾害不断的岛屿上,既不像大陆游牧民那样,为寻找新牧场而主动迁移;也不像大陆农民那样,因河流改道等旱涝灾害而被迫迁移;更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移民造成的"混血"现象。游离于大陆之外的岛国人文地理环境,使日本民族成了在整个"地球村"都难以找到"亲朋好友"的"孤独者",抱团求生存的无奈,造就了其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各种"格关系"构成的"格文化"形成了日本的基本社会架构。当巨大的自然灾害摧毁了日本人对故土的眷恋时,"死里逃生"的欲望便会表现为"困兽斗"的对外侵略。因此,解析"格文化"是从深层破解日本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种种表现因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日本是"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炮制者与贩卖者,并从四个方面分析日本鼓吹"人民币升值论"的意图,进而论述日本鼓吹"人民币升值论"在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8.
忠孝伦理与日本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来的日本,经过短短30年的建设就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除了日本紧紧抓住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外,特别鲜明的企业文化对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忠孝观念作为日本社会系统的中心价值,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莉 《东南亚研究》2006,(2):42-45,51
20世纪末,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日本政府在立法施政、行政指导和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国风文化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风文化是产生于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的独具日本风韵的文化。其主要表现为净土信仰的流行、造型艺术的繁荣以及国文学的隆盛。以贵族为中心、以和风为主体的国风文化,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给予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 ,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出口 ,日本成了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对于日本的巨额顺差 ,单从出口竞争力和进口壁垒两个方面还很难给予解释。论经济实力 ,日本还逊于美国 ,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盈余 ,1 985年、1 990年日本对美贸易赢余分别占当年日本贸易顺差总额的 85 7%和 72 8% ①;论关锐壁垒 ,经过多轮的谈判、减税后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关税水平甚至要低于欧美② ;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倒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了许多的进口限制 ,而为…  相似文献   

13.
李文 《当代亚太》2007,(12):13-19
日本"和"文化的形成以高度同质性为前提,以牺牲多样性和首创精神为代价."和"文化是封闭的和排他的,缺乏可超越性和推广意义,难以上升为一种全球意识和普遍的人类关怀.日本"和"文化所具有的狭隘性和极端性,使日本民族难以通过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方式实现与其他民族的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日本提出“文化艺术立国”的文化战略,在新形势下更加重视振兴对外文化传播,通过立法和提出总体规划实现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利用官民并举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新举措。为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揭示这些举措的同时尝试进行了相关的中日比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战后的民族主义文学表现在对侵略战争的认知态度、对日本战败的屈辱感受和右翼民族主义的复兴。日本“战后派”的作品很少反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相反还存在有意无意弱化甚至掩盖战争“侵略本质”的倾向。以林房雄为代表的右翼作家变本加厉,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系统化。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日本当代文坛“集体失忆”,将目光转向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形成“反抗战后”的文学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作家,强调民族精神,美化侵略战争,谋求世界霸权。战后日本文学民族主义的根底是日本民族优越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日本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日本在坚持“普通国家化”既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原则、战略重点及国家利益出发,围绕日美同盟、联合国外交、亚洲外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战略重点,力求以“全方位外交”实现日本国家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7.
18.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20.
日本妈祖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或是传承中国民间的文化信仰,或是融会佛教文化的习合文化,或是被标榜为日本本土化的信仰等特征,即带有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分离的特征。这样一个具有“共生文化”性格、且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文化”的妈祖文化,为构思21世纪东亚文化的框架建设与未来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