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文荟萃     
■个体老板谈基层官员腐败江苏省某县的一位个体老板 ,向记者谈了很多乡村官员的腐败问题 ,不少都是他的亲身体验。他说 ,现在给当官的送礼早已是普通和公开的事情 ,要办事就得送 ,不办事也得送 ,否则他会找茬来为难你。送礼 ,别的不要送 ,送钱就行了。烟酒对领导来说太多了。平时开会、上级来人招待都有工作烟、工作酒 ,自己抽的喝的全在里面一道解决了。你再送烟酒 ,人家不缺这玩艺儿 ,拿去卖又太显眼 ,所以 ,送钱是最好的。我每年光送礼就要送5—6万块钱 ,主要是乡长、书记、工商、税务等领导 ,送一次 ,一般都是5000元 ,一年一个至…  相似文献   

2.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3.
送礼行贿之举古已有之,绝非改革开放的产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送礼风"日甚,以致在某些地方已演化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不良风气.逢年过节自不待言,即使在平时,利用领导及其家人的生日、住院、出国、升职、乔迁、婚丧、升学等机会制造送礼的名堂,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于是,在大家都见怪不怪的风气下,"送礼者"送得越发"名正言顺","收礼者"也收得越发"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4.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79-79
正我工作后第一次送礼,说出来好丢人,因为学历被人事部门弄错了,我去找人事科科长,他推三推四的,我表姐给我点拨:"你去他家里找找他吧,记得带些东西。"老军工厂技术员出身的爸爸就把他画了几个月的一幅山水画拿出来,那是他认为最贵重的心意。听说科长还有收集酒瓶的嗜好,我又把我爸舍不得喝的西凤酒倒出来,把酒瓶揣上,忐忑不安地来到科长家。还好,科长那天不在,我红着脸把礼物丢给他老婆,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仓皇逃离,后来见到他我紧张得要死,怕礼物送得不合人家心意,怕人家拒腐蚀永不沾给我难堪。科长果然欲言又止了好几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了,沉着脸对我说:"我收藏的是瓷瓶,把你送的玻璃瓶拿回去。"  相似文献   

5.
正岁末时节,笔者列席了一些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面对班子成员间相互批评的"问题账单",很多同志的表态都是照单全收。一时间,"照单全收"让人产生听觉疲劳,不觉想细究一下。古时,人们送礼都是把所有的礼物列一个单子,如果主人喜欢就会把这些礼物一样样点清楚并且全部留下,意思就是照单全收了。明朝宰相严嵩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逢生日必大操大办,官员们会费尽心思给他送上各地的奇珍异宝。这些拍马屁的官员担心自己的礼白送了,就把礼单递上去,严嵩毫不客气地说"照单全收",也由此演变了一句歇后语"严嵩做寿——照单全收"。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聚义厅开会.晁天王提了两项建议:一、中层干部调整延期到春节后进行;二、春节期间严禁送礼.第一项提议老掉牙了.每次临近过节,总有传言要动干部,弄得人心惶惶、个个上蹿下跳.我现在是堂级干部,前几天又立了一功,估计这次提拔有戏.不过,我不能大意,得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加把劲儿.可送点儿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7.
黑丁  金星  志海 《廉政瞭望》2007,(7):20-21
逢年过节给领导“上供”已经是某些部门的“惯例”,所以“年关”变成了官员们的“廉关”,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总经理聂玉河就首先是倒在“年关”这个关口上的。正厅级高官聂玉河因逢年过节收受下属送上的过节礼金100多万元,颇具“年关难过”的受贿特点,因此被称作“节礼老总”。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朋友常告诉我,现今时代,要办成一件事非送礼不可。我就不服这个劲,难道不送礼就不行吗?我的领导常对我们说,该办的、能办的,不送礼也能办;不该办的、办不成的,送礼也不能办。有一次,我到外单位办件公事,一切手续都具备,办事人也不说办不了,就是让我一趟一趟地跑,跑了六、七趟,也没办成。回来和大家一说,大家说我缺现代意识,没“那个”。我明白了,因我没送礼。我想试探一下。我带了一些东西去,东西不多,但真好使,这次给  相似文献   

9.
正张三到李四家登门求助。李四说:"帮你忙可以,但你可不能给我送礼。"原本没想送礼的张三被提醒了,急忙补充说:"那怎么行呢?我有劳于您,不会让您白受累的。"李四板起面孔说:"现在风声这么紧,送礼的事儿一旦被人知道,以后我还怎么做事、做人?要不……咱俩先签一个协议吧,写明‘我不收、你不送’。以后一旦有人查问此事,  相似文献   

10.
王旭东在2008年12月29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企业给官员送礼似乎不足为奇,但细心人还是发现了送礼者很讲究送礼文化。例如,给收入较高的银行、商检等部门送名牌服装,给级别较低的街道干部则直接送现金。送礼,  相似文献   

11.
拒礼又明理     
正据媒体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上户镇一名个体经营者在大二线社区辖区内办了一家企业,为了企业办事方便,特别是在环评、政策扶持等方面得到关照,企业主给居委会主任李江莆送了两条香烟。李江莆向镇纪委汇报情况后,上交了香烟。随后,镇纪委领导和相关同志一起来到该企业走访,与企业主进行了谈心谈话,并退还了香烟。企业主感慨道:"这‘见面礼’被退回来,改变了我的看法,靠送礼办事已经行不通  相似文献   

12.
妙语连珠     
步广 《求贤》2006,(11):25-25
张局长是新调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之春节将至,所以,张局长发话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检讨书!——希望全局上下都能过一个廉洁健康年,从我做起,谁也不准收礼,谁也不准送礼,谁给我送礼,甭怪我不客气,礼我不收,但检讨书我要收的!  相似文献   

13.
顺坡下驴     
正吕局是个吃主,他对驴肉有辨别能力,即使是小包装的驴肉,他放嘴里"咂摸"一会儿就能知道,这块肉是驴身上哪个部位的。没人知道他爹在老家就是卖驴肉的。后来人们揣摩出来,吕局可能对驴情有独钟,于是人们就开始试着给他送画,当然得是有驴的画。平时局长是驴脾气,可一见画他就成了顺毛驴。司机小李想到基层去当领导,可让他找一张上佳的驴画,他也弄不来。于是有人出主意,让他随便找幅驴画送过去。等局长接受以后,过些日子再  相似文献   

14.
中秋节快到了,陈连长的手机又响个不停。每年到这个时候,陈连长就有些犯难,特别是那些"关系小商""关系小贩"更是把连长找个没完。这个说:中秋节到了,你买些月饼发给职工吧,我给你回扣……那个说:要过节了,你买些苹果给拾花工吧,我给你送两箱最好的……又一个说:你要点葡萄给职工搞福利吧,我不会亏待你的……另一个说:你买几头猪给拾花工改善伙食吧,看在老邻居份上,你就帮帮忙吧……陈连长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哪个都说得很在理,可哪一个都不敢答  相似文献   

15.
局长批条     
打油诗局长八点上了班,困难申请名一串。好多人都把礼送,左看右看好作难。老张送的高级烟,按价也值百十元。大笔一挥好慷慨,照顾老张五百元。老王送的茅台酒,给他八百算酒钱。小李送件皮大衣,也不能让他白花钱。司机虽然没送礼,鞍前马后已多年,给他批上二百元,算做今年压岁钱。礼尚往来是门面,权钱交易是要点。一沓批条钱分光,礼重自然最困难。局长批条@贾文科  相似文献   

16.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17.
正"小高,啥时候你再给大伙儿上一堂党课呗!""讲得太精彩了!就是时间短了点,感觉还没听够就结束了。"日前,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大佛头村大学生村官高璇刚上完党课,就被党员们围住了,当即承诺近期再讲一次。今年以来,唐山市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我为党员讲党课"活动,助推农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强化指导,确保讲课有底气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后,一些城市外来的小车突然多起来.是"送礼季"了.下级送上级,小官送大官,企业送政府,这事听多了见多了,大家似乎也习惯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任国家宗教局局长期间,回良玉副总理是我的主管领导。他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平时却和蔼可亲、宛如兄长。他实在太忙,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每逢过年,却总要给我这个老下级送一张亲笔题写的贺年片,而且总是写得那么认真、内涵丰富、热情洋溢,令人回味。几年前回副总理给我的贺年片,写的是"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其意甚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宣言也采用了:"一愿培植  相似文献   

20.
唐宝民 《党课》2011,(15):108-108
一次去同学家里,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当年送他上学的事。“那时候他上小学二年级,从我家到学校有1.5公里路,早上6点上自习,5点半就得从家走。天还没亮,他不敢走,我就陪着他一起走,送他到学校。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