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08,(19):82-83
什么是消费监控?就是应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电子监控。与用于专业场所特殊需要的专业监控相比,消费监控仅仅是适用的对象与范围有所区别而已。在中国。一谈起电子监控,许多人都认为是执法机关与安全部门“专用”设施。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每家有1.8套消费监控产品,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效率,也可以照顾老弱病残者,市场潜力远比专业监控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引言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业务覆盖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多个领域。其2004年的销售额达303亿欧元,在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彩色电视、电动剃须刀、照明以及硅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世界领先。目前,飞利浦拥有161 5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拥  相似文献   

3.
正从1993年到2013年,20年之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首次全面的修改。从草案的公布到历次修改直至最后决定,这部法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引发民众的热议。其背后固然是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消费"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此外,2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这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民众"消费"的背后,也在折射着消费方式、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7月6日,2007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同期举办的还有2007青岛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产品展览会暨2007中国(青岛)城市安防论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一次性消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一定的伦理分析,指出一次性用品的泛滥性消费摒弃了传统的"节俭"、违背了和谐原则。由此,社会需要一种和谐的消费伦理观来引导一次性消费,即适度的理性消费、协调消费、公正消费。  相似文献   

6.
何耀 《法制与社会》2013,(26):91-92
消费本是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一种交换行为,但是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商家的唯利是图的宣传,消费行为出现了异化。本文主要用运用马尔库塞对"控制消费"的批判理论对我国出现的畸形消费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倡导健康消费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支付以一种身未动心已远的方式改变了大众消费模式,高速发展也导致电子支付的弱点在大众面前展露无遗,而国家对电子支付的法律规制出现滞后,造成监管机构缺失,盗版侵权严重和金融犯罪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电子支付中法律关系要件和法律特征入手对电子支付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通过以上分析梳理,希望有助于电子支付在刑法司法的完善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法国当代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把"符号消费"作为分析后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个关键性术语。消费在后工业化时代成为了一种主宰性统治因素,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消费的功能的变革使得符号的系统化运作成为了社会新的组织原则,同时后现代社会在意识形态、社会维度和消费伦理三方面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11日的网络狂欢购物节,天猫以350亿元的交易额成功收官。"双十一"的消费狂欢,让人们见识了电子时代商务的超级魔力。相对于风起水涌、风势渐旺的电商,传统实体商业显得举步维艰,即使是知名品牌,也频频传出实体店的关闭。那么,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公证行业,在传统与电子时代碰撞的时期,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不同寻常的新路子?一、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创新尤为重要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电子邮件、电子合同、手机短信、网聊记录、网络订单、网络支付等越来越多的电子化内容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大诉讼法陆续将电子证据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种类纳入立法,这给我国传统证据规则带来了冲击。纵观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判断、运用等方面证据规则的规定,仍旧散落在部分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多数学者都承认我们迎来了电子证据时代,但"有立法、无规则"已经成为制约电子证据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最大瓶颈。实践中司法机关不得不参照既有的证据规则,常常会出现"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的现象,导致相当数量的电子证据被排除在案件事实证明范围之外,不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和作出公正的裁决。对于电子证据的运用,除了要遵循证据的真实、完整、合法等基本规则,还要结合电子证据自身特点对其规则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促成了更多犯罪手段的产生。这使得电子数据在侦破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修订的刑诉法中明确规定将"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列为独立的证据类型。电子证据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电子数据,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强大证明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及"网吧"的区别论述了电子阅览室的职能,并认为电子阅览室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用户教育"、"多媒体阅览及其他服务",数据管理十分重要,要抓好软硬件的管理及用户管理,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则是发挥好电子阅览室的职能与搞好服务的基础。全方位、多层次、多载体、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是电子阅览室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风云书签     
下一个十年,消费崩盘的年代作者:松田久一(日)译者:盛凯出版:南方出版社本书主要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的一种奇怪的消费现象——"厌消费"进行分析与解构,其实现在的中国,也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年轻的一代会因为没团购就不吃大餐,会坚持租房而不买房,会因为停车位的收费和交通堵塞坚持不买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形,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现代性之体现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某地星巴克消费表现,分析本地居民的星巴克消费行为和消费动机,在总结星巴克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行为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消费行为动机中的炫耀性成分进行探讨研究。据此,本文认为星巴克的消费行为与传统的奢侈品消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且炫耀性为主的消费成分弱化,逐渐纳入到个人的生活日常消费中,发展至今其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内涵。最后对其星巴克消费选择的结果进行了开放性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樊超 《刑警与科技》2006,(4):130-130
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承担海外主办,中国电子商会、青岛市政府承办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将于2007年7月6日-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SINOCES组委会与青岛市综合治理办公室、青岛市公安局、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将共同推出青岛社会公共安全防范及消防产品展览展示区,以及2007中国(青岛)城市安防论坛。2007安防展示及论坛以“城市防控,安全奥帆”为主题,将邀请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等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安防产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知名安防企业家参与展会及论坛活动。这是记者从青岛市综合治理办公室、青岛市公安局、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于11月22日在青岛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而衍生了新的一种证据形式——"电子证据"。在原有的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的相关配套法律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并且电子数据的定位也一直未明确。修改之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8条,首次将"电子数据"纳入法定证据,与视听材料并列为第八种刑事诉讼材料。这也是在刑事诉讼法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电子数据"有别于传统诉讼证据之外的合法地位。这不仅是证据种类在立法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刑事司法文明的重要体现;但如何将有效查证属实"电子数据"作为定案的依据,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种"信息技术"犯罪,须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制与经济》2009,(5):9-10
用户:飞来横祸,房屋被烧 3月1日,山东莱芜的尚先生向315消费电子投诉网(www.315ts.net)投诉,说2月28日下午2-3点他家的海信电视莫名自燃,由于无人在家,火势越来越大,最后把家具和房子都给烧了,直接损失近3万元。  相似文献   

18.
消费分层已经成为研究社会分层的一种分析视角。在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形式——显性消费与隐性消费,进而相应产生了城市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阶层化现象。根据各消费阶层在消费行为上的阶层化差异,我们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划分为炫耀型消费阶层、攀比型消费阶层、实用型消费阶层、生存型消费阶层和贫困型消费阶层等五个阶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中的要求,并对电子合同如何监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电子合同履行环境、履行的过程、以及电子合同履行后的投诉监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安晓建 《法制与经济》2009,(12):113-114
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如何增强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消费呢?笔者从生活消费的构成入手,阐述了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