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对其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之间的人们进行交往时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发展更是有赖于诚信的建  相似文献   

2.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诚信相连。诚是内在的人生信念和准则,信是见之于外的一种状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现代领导》2014,(11):45-45
宋真宗景德元年,毕士安荐寇准为相。说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臣所不如”。宋真宗心存疑虑,说:“闻其好刚使气。”毕士安于是为之申辩,说:“准忘身殉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长子”和“公有制痴呆”论张琴多年来,“公有”不如“私有”的议论是很多的。在一些人看来,国有企业亏损面大,经济效益差,搞不好的基本原因在于它是公有制。他们竟然说,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有制好比一个人患了老年痴呆症或小儿麻痹症。通过外国去刺激,你...  相似文献   

5.
问:不久前出版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一书,其中收录了您题写的一句格言,是叫“乐知出灵感”吧,读来颇具新意和耐人品味,您能就此格言谈谈具体的治学体验吗? 答: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体验。人生的种种体验或者说感悟, 其实很容易从先贤那里找到最经典的说法。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之”字,便是指做学问这件事;而“知”、“好”、“乐”分  相似文献   

6.
古语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意是说在鲜鱼满塘的池塘边,与其望着别人满载而归好生羡慕,不如付诸于行动,自己结网捕鱼。简而言之,“心动不如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心动”不肯“行动”或“行动”缓慢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人一味沉迷于天花乱坠的幻想之中,脱离了现实的轨道,不去付诸实践,结果,懈怠了心志,使许多不错的计划与设想毁于一旦。当然,这里的“心动”决非恶意的歹念、出轨的意想。否则,就会像不定时的炸弹或未爆发的火山隐性潜伏,让人提心吊胆。在良性“心动”的前提下,行动的价值绝对连城。伟大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个很时髦的词:体脑倒挂。说这个词的人大多是牢骚满腹并且还有正义感似的。那么,笔者想与这些人辩一辩,弄清是非曲直。美国总统的收入远远赶不上那位“脱星”麦当娜,可没见哪位总统大人喊体脑倒挂;巴西总统的收入肯定没有一个球星多,也没见他们喊体脑倒挂;那么多人喊“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可也没见哪位导弹专家为了多一点收入去卖茶蛋;大学者钱钟书老先生的收入肯定无法与一些个体书商比,可钱老先生不可能去搞图书批发呀!所以我说首先是你自己的思想先“倒挂”了.自己认为金钱高于一切了,然后才会拿所谓的“体”与自…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畜子以道,则民和”;老子:“知和说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旬子:“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表达了世界万物万事都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事物不同要素中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反相成。“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筷子巷民警、公安部一级英模邱娥国,以自己为人民服务时‘一枝一时’为政府形象增添了光彩,以平凡之举、朴素之言悟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形象观”。邱娥国常说:“老百姓看政府形象主要是看我们这些公务员的形象。公务员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日趋高大,并扎根在百姓心中。”这就是邱娥国时‘形象观’。有道是:“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说的是细微之中见精神。公务人员的一次为民服务,很有可能为建树良好的政府形象添上一轮光环。吴天祥、邱娥国。谭彦等先进模范人物,就是以自己为民…  相似文献   

10.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9,22(4):43-47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多年逐国之后,又怎样重求霸,他编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想为这支军队选择一个年轻的统帅。谋臣告诉他,将帅可以是“有勇之将”,“有智之将”和“有学之将”,尚有勇之将不如有智之将,有智之将不如有学之将。我认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任何行业,无不呼唤“有学之将”。  相似文献   

13.
远古时期 ,天下洪水泛滥 ,苍生难以为生。当时的执政者舜派鲧去治理。鲧采用“堵”的方法 ,虽能见一时之功 ,但却于长久无益。因而 ,尽管他历尽艰辛 ,然洪水却越堵越猖獗。后来 ,舜又启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吸取其父的教训 ,采用“疏”的办法 ,劈山凿渠 ,固岸护堤 ,终于把滔滔洪水引向茫茫大海。看来治水之道“堵”不如“疏”。而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却与治水不同 ,需要“疏”“堵”兼施 ,方能管好。舞钢市天主教信徒有200余人 ,前几年由于没有开放点 ,私设聚会点活动频繁 ,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先采用“疏”的方法 ,为其划拨了4亩多土地 ,…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用人如何任人以专、授任均衡、举贤荐能、勤导严绳?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四忌”:一忌“用人疑人,求全责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古今一贯推崇的用人之术。领导者用人切不可随意“疑人”,更不能“求全责备”。要知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领导在用人方面如果对下级过于苛刻,横挑鼻子竖挑眼,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使他们消极行事。此外,领导在又想用他们又缺乏对他们的信任而不敢放手使用时,下级的自尊心将会受到伤害,从而失去了表现的机会。二忌“事必躬亲,越俎代庖”。领导…  相似文献   

15.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16.
唐仲 《今日海南》2012,(12):23-23
海南的绿意总是不分四时节气而蔓延四野。进入白沙县,车子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驰骋,近看可见四周的橡胶林阴翳蔽日,远眺却见一碧万顷,蔓延成天际的一抹绿。此行走访白沙“美丽乡村”,第一站是付俄村,说其美丽,实不为过,只见村道宽阔、楼房崭新,村头村尾盛开的三角梅让人更增宁静美好之感。虽不可譬喻“世外桃源”,却也称得上清幽静谧。  相似文献   

17.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上兵伐谋”,现代商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经济方面的角斗,这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智力的角斗,更是企业全体员工与竞争对手之间智力的斗争,因此说,人才应成为每个企业家最关注的因素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刘备堪称“求贤若渴”、“仁义之君”的典范。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晌,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后来的三国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占了天时…  相似文献   

18.
所有选择婚姻的女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当你的婚姻出现危机时,你是凭一时的冲动马上结束婚姻,还是给自己的心理准备一段从失落到独立的过渡期?其实,除去那种的确非离不可的个案,好多人的婚姻是可以挽救的,特别是那种反复离婚复婚的夫妻,不如用“试离婚”充当一下婚姻生活中的灭火器,向离婚冲动说NO!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既要“立言”,更要“立行”,在一定意义上,“立行”重于“立言”。人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思想普遍活跃了,对领导干部“言”和“行”的要求也更高了。他们不仅关注领导干部的“言”,更  相似文献   

20.
“心累”     
<正> 眼下,有一句话传播速度如流行性感冒,流布甚广,大有盖过“饭吃了吗”之使用频率,那就是人们相互见面寒暄,大家席间把盏聚谈,友朋相邀茶楼品茗,总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声“太累了”!这种累,不是积劳成疾的身累,非是不堪重负的体乏,差不多是一种“心累”。心累远比体累苦。不少的累,为工作、为学习,是没法子的,也是必要的。而有的累,累着身体累及心,则为一时之快、一己之私,一介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