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孟和宝音 《前沿》2007,(9):219-2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信念弥坚,报偿艰辛而斗志更强,凝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为全面实现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要自立于民族之林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也是来自现实的迫切要求。黑格尔曾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相似文献   

5.
彭其 《新东方》2010,(4):67-7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培育何种民族精神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理性和健康发展,既有“拿来主义”的主张,也有立足于本土的考量。但是民族精神的产生并不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党素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增“培育”二字,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精神增添新因子,更加强调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产…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落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遭受了真正的灭顶之灾.青年是人类的春天、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眼睛、一个时代的神经.因此,探讨民族精神在青年中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9.
百多年来中国人浴血奋斗最终为了一个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的精神状态关乎民族的兴衰。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民族精神重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辽 《群众》2002,(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有本民族的精神支柱。那么,作为我国现在和将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支柱是什么呢?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自立更生精神,就是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支柱的基础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神圣的感情是与他们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当前,在整个世界弘扬人类精神,强化人的主体性,民族国家的概念受到强烈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看待本国的民族精神和世界潮流的关系?谈到民族精神,势必绕不开民族主义的双重性,离不开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对此应如何处理呢?为了探讨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本刊特邀有关专家座谈,现刊登部分文章,同时恳请广大作者、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常虹 《今日民族》2007,(7):52-5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民族精神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我们应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要充分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传善 《群众》2006,(2):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正是构建“和谐江苏”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充满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都竞相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两个率先’的事业就会活力无穷,江苏的未来就不可限量。”构建“和谐江苏”必须弘扬“三创”精神。文化与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和发展,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塑造和培育。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新时期,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高校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