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相继加入WTO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部分在京台商座谈。台商们对此极为振奋,认为加入WTO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为两岸经贸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台商来大陆创业台商们认为,由于台湾当局长期推行“戒急用忍”政策,致使许多台湾商家失去先期进入大陆的良机,而两岸相继加入WTO,则为台商来大陆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北京山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李复圣董事长激动地说:目前台湾岛内失业者越来越多,台湾企业界许多业者也感到越来越难维持下去,现在正可以两岸加入WTO为契机,到大陆来开拓事业,由此…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发表检讨“以大陆为亚太营运中心为腹地”的讲话后,台湾当局大举紧缩大陆经贸政策,设置两岸经贸障碍,极力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这一做法,充分暴露了台湾当局“假缓和,真对抗”、“假统一,真分裂”的真实面目。手法多样台湾当局于去年8月下旬开始紧缩大陆经贸政策,其主要手法有:(-)改变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的经贸政策,改采“南向推动”、“台湾优先”。李登辉及其他高层人士出于多种政治目的,曾多次宣示要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但李登辉“就职”并改组“内阁”后,却出尔反尔。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  相似文献   

4.
目前两岸旅游业的交流严 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 两岸人员往来上的不平衡,大陆居民至今仍不能赴台湾旅游。大陆方面从1979年就呼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然而,24年过去了,对大多数大陆同胞来说,“阿里山松涛回响,日月潭碧波荡漾”依然是镜花水月。2002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  相似文献   

5.
任民 《台声》2004,(4):20-21
所谓“安全”问题, 一直是台湾当局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三通”的主要借口。台当局不仅将拒绝两岸“三通”视作保障其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关键屏障,还声称“三通”将危及与台湾民众更为息息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安全。“三通”是否会危及台湾的所谓军事“安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决不是针对台湾民众。国务院台办关于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明确指出,实现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台湾当局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改采“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最近,台湾一些工商界人士公开批评此项政策,呼吁海峡两岸尽快实现直接“三通”.这里透露出一些问题引人深思:台湾工商界发展经济的要求真的是罔顾“国家安全”而图私利么?“戒急用忍”政策真的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么?在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贸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6)
正针对台湾此次选举出现政党轮替,台商普遍忧虑两岸关系出现波折,进而影响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个人认为,政党轮替在台湾已是常态,台商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大陆对台政策不等于对台商的政策。对台政策是两岸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政策,但是对台商的政策是需要用法律的角度去保护台商利益。台商作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台商的诉求是两岸  相似文献   

8.
陈微 《福建乡土》2012,(6):46-47,50
自康熙帝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在台湾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大陆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然而,由于在鸦片战争前的近200年间,清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建设着眼于“治内”,加上海洋阻隔、交通不便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开展“三通”、“四流”是现阶段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步骤。因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1996年,大陆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这一主张,继续推动两岸各方面人员的往来,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两岸的…  相似文献   

10.
港澳问题顺利解决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翘首期盼的伟业,也是我们党确立的21世纪三大任务之一。当今两岸间经济文化正加速融合,但两岸政治关系却因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上台而陷于僵局。今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指出:“广大的民进党党员和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大陆方面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访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12.
台湾领导人陈水扁2002年1月7日在会见“美台安全检讨委员会”成员时称,台湾“立委”选举之后的两岸关系应朝“政治平衡、经济平衡、军事平衡”(简称“三平衡”)方向发展,两岸间应建立“建设性的合作”而非“排他性的对抗”。那么,“三平衡”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呢? 陈水扁在解释“三平衡”的内涵时说:所谓“政治的平衡”,是指不  相似文献   

13.
陈恩 《岭南学刊》2001,(6):87-89
自祖国大陆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获得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受现实政治关系的制约 ,两岸间的经贸往来和台商赴大陆投资主要以香港为中介间接进行 ,香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设施而在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中介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香港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得益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进入新世纪 ,两岸即将加入WTO和“入世”后两岸“三通”进程明显加快 ,将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并为台港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新契机 ,未来香港与台湾…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19日台湾《旺报》大陆宣布,7月1日起台湾居民可凭有效台胞证来往大陆,无需办理签注。大陆公安部随后表示,今年内将从试点逐步实施卡式电子台胞证。为两岸同胞交往与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显示大陆对台政策说到做到。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重要节点,大陆此时宣布给予台湾人免签待遇,再次为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不仅使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更加方便,促进两岸经贸与  相似文献   

15.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16.
大陆居民赴台,首先应由台湾亲属向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能证明与大陆亲属关系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大陆亲属的身份证,户口本影印件和准备赴台亲属的照片8张。获准大陆居民赴台后,台方发给“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正本由台湾审批部门寄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台方驻港机构)。大陆居民凭“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发给《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领到证件即可从大陆各开放口岸出境经香港赴台湾。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应注意事项:①大…  相似文献   

17.
试析台湾“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制约两岸统一有诸多因素,但带有关键性的因素,是台湾方面所宣扬的“台湾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这里单就“经济优势论”作一考评。 经济上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 两岸经济相比,除人口、面积外,祖国大陆在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广阔等方面比台  相似文献   

18.
近来,岛内绿营媒体与绿营势力不断攻击台湾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大陆及ECFA让台湾经济向大陆倾斜。这一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好像是站在台湾利益的角度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其实十分荒谬。这一论调是反对经济区域整合潮流的,是建立在“台独”政治思维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20.
张庆松 《台声》2004,(7):12-15
美国小布什新政府上任以后, 反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由于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内,台湾独立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这也就意味着大陆基本上暂时不需要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所以,未来的几年内,台湾问题的重心将会转移到政治和经济上。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两岸间的政治和经济互动将会决定两岸关系长远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