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党是在西方近代政党政治大潮的涌动下产生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国情因素,促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诸多特点,其中尤以"以党建国"和党治为标识。中国政党政治的特质带来了成功,也留下了教训。中国应在借鉴和吸收政党政治所应遵循的宪政民主基本原则的同时,立足于本国社会政治关系的实际,顺应民主法治发展潮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走出一条既体现民主法治精神,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政党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2.
回顾冷战后30多年世界范围内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乃至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民主"国家,西式民主都面临着一个从"神化""泛化"再到"异化""极化"的过程。要确保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澄清笼罩在民主问题上的层层迷雾,破除关于"民主"的神话与迷思,积极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政治发展和民主道路。  相似文献   

3.
投票选举只是民主的表层20世纪以来,"民主"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响亮的政治词汇。人们普遍向往民主,许多国家宣布把民主作为安排本国政体的一个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要解决的是改革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是,在发展的模式选择问题上有着激进的和积极稳妥的、内生为主的和外来引进的、一步到位的和渐进有序推进的等不同选择。本着"不要争论"、"要善于总结经验"、"从本国实际出发"等指导原则,我们  相似文献   

5.
苏俄进入过渡时期后,列宁关于人民民主建设的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务实性,表现在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积极探索适合俄国的民主形式;反对"民主的空谈",强调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贯彻民主制;不断调整和改革政治体制,为贯彻民主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务实性的民主建设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些把西方民主奉为圭臬的人看来,西式民主是最优的民主模式,代表着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带着普世的神圣光环。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垄断了民主的话语霸权,什么是民主、怎么搞民主、搞得好不好,这些都由少数西方国家说了算。他们甚至披着"民主"的伪装,大肆行"霸道"之实。把"民主"和"人权"作为"挡箭牌",用其霸道思维不断公然挑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新路     
如何实现民主,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主动或被动地充当西方民主制度"实验品"的都有,结果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民不聊生。一系列严酷现实告诉人们,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新路,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十八大!世界的眼光,再次向着如日东升、蓬勃发展的中国聚焦。既有百花争艳,也有莺飞草长。既有万众一心,也有吵吵嚷嚷。中国,能够持续发展、避免功亏一篑吗?聚焦的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这种看法,历来争议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不过,代议民主必须是有根基的,否则如上种种批评就很容易不幸言中。托克维尔考察美国的民主,非常敏锐地看到了美国民主  相似文献   

9.
"香港纪律部队国情培训暨国策研习班"学员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由于接受教育的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对内地政治社会情况了解不多,尤其是在民主法治方面,受西方新闻和香港自由环境的影响,他们认识不全面,少数人甚至对内地的民主法治存有偏见。但是,当他们走进庄严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听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解中国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三者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总结执政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结合本国国情,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卜问 《人权》2008,(1):9-9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9/10月号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资本主义是怎样扼杀民主的》。正当美国大肆鼓吹和强行推销资本主义民主,攻击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是专制,而我国也有那么一些人为资本主义民主大唱赞歌的时候,这篇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来得不是时候。更使人难堪的是,发表这篇文章的是美国原劳工部长。敢肯定,他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之要求。顺应历史发展和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不仅坚定地重申和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浓笔重书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一)民主原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发展民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标志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深化。民主是手段,是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全国人代会如约而至。在当今中国,全国人代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盛大的民主"嘉年华",它把中国民主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世人,它让中国人民尽享民主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它使普通百姓实现了从民主的"围观者"到实际"参与者"的华丽转身。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公共表达平台,全国人代会对一些热门话题的关注和讨论,往往会对国  相似文献   

14.
范前锋 《世纪行》2014,(7):33-36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是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概念,把协商民主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一种民主形式上升到一种制度形式,从而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重要构件,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党代会报告还对如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整体规划和全面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上的最新成果。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但是,人民政协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民政协探索新路径,提升协商民主的作用和实效,协调四家班子之间的关系,完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加强政协委员队伍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同比2010年增长10.38%。北京市每年有4万余名来自全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生在京学习。来中国的留学生,许多在本国已经接触了汉语,孔子学院是他们在国内学习汉语的选择之一。但真正来到中国,他们才算切身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与本国的文化差异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堂课。从事本国与中国外贸、外交和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是多数留学生们未来就业的选择。用自己所学的汉语搭建沟通本国与中国友谊的桥梁,是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人大》2009,(22):19-19
从我国选举法的修改历程来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积极,稳妥,不断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选举法的历次修改反映了我国发展民主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就是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发展民主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即应当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和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并充分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品格,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扎根实践沃土。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将对民主的追求融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实践之中,既从本国实际出发,以实践来探索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林燕 《新东方》2007,(12):62-6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但从总体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在宏观层面上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内容、措施和途径。尽管  相似文献   

20.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发展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湖北团代表们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观点、新表述,他们对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信心:"未来,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